记住建筑设计永远不是想创意,永远不是要想像力,他要的是你洞悉社会问题,并且想办法利用你的建筑设计的工具以及协调各方的矛盾,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你是种了什么毒,认为建筑设计要的是创意和想像力。


泻邀。不敢苟同。

建筑学只是对又笨又勤快的人特别痛苦。


中国建筑教育跟实际工作是脱轨的。

教育给学生营造了大师梦,把建筑艺术化了,所以你才会问出缺乏想像力是不是很痛苦。

实际上,工作中并不一定需要想像力。

建筑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思考,如何用建筑去解决城市、场地、功能、气候等等问题。认真学习建筑史,多看大师的书籍,不仅仅是图集,而是包含他们思想的著作。

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师,除了处理建筑空间的手法纯熟,立面尺度的把握恰当,更重要的是,他们提出了自己对建筑的思考,让建筑设计有了新的思路。

哪怕是扎哈,除了自己独特的造型把控能力与审美,她也是需要依靠参数化这种理性的工具,她的造型不是单纯建立想像力上。

实际工作中,建筑师的工作有很多方向,甲方开发,策划公司,工程管理,设计院等等。哪怕在设计院,也有负责前期方案、后期施工图、项目经理等等工种,除了前期方案对造型有把控力,施工图与项目经理更多是技术经验与沟通能力的积累。

所以,我认为痛不痛苦,不在于你是否缺乏想像力,而是你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特质,不知道自己能否用自己的特质来进入这个行业。说白了,就是你不了解自己,不确定未来。

仔细剖析下自己的特质,以后想做什么?针对你想做的事情,你擅长什么,还缺乏什么?要怎么努力?

我认为你想清楚了,就不痛苦了,确认不喜欢建筑,趁早找好以后的方向。喜欢建筑,发挥自己的长处,进入这个行业好好努力。

做建筑不是只有成为大师这一条路。


啥时候建筑学需要想像力了 建筑学是用活动空间设计解决问题的行业 空间手法不会就去抄抄图 主要是梳理人家是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像力是一个伪概念。确切地说是我们对自己已知信息的联系与整合能力。

所以没有想像力在设计学习中要不然是没有足够多的知识信息,要不然就是没有足够好的逻辑思维。

这两件事情都是可以培养的。


建筑学需要想像力和模仿力,但是工作不需要。不要太多压力,因为工作用不到你学的那些大师梦。你以后毕业走上社会就会发现,大学你纠结的那些东西,都是庸人自扰之。

读书的时候你需要给自己定位,你是把建筑当成梦想来做还是只是一个糊口的工作罢了,两者很不同,如果家里条件没有那么好可以支持你去出国或者读研读博,就不要天天做大梦。


建筑学非常需要想像力,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不管的象牙塔还是地产业。

很多人误以为自己没有想像力其实只是以为自己基本功不足,看得少学的浅。

再说想像力可以培养,后天可以改变的东西还去痛苦,肯定是因为懦弱或者懒。


我也是没什么想像力的人,和你分享一点经验。

学生阶段有两个办法。

一是提高审美水平,平时没事多看看大师作品、近现代艺术作品、平面构成这些,照著画练练透视和构图。做方案的时候没想法,就在草图纸上随便乱涂,涂十几个总有一两个好看的,再给它编个故事就行了。不会编故事也没关系,拿著它找你心思活络的亲朋好友,问他们像什么。

二是把主要精力花在完成度上,方案不要纠结太久,多花时间完善你的图纸。流线、功能、平面,这些都是可以从任务书和资料集里面逻辑推导的,找个差不多的改改都行,不用多少想像力。图纸数量和深度够了,再研究一下怎么更规范、突出重点和美化。比如平时看到美的图存下来,对著取色。图解分析可以多一点,一张图就讲一个问题,只用一个色系,保障图纸量的同时提高逼格。喜欢动手还可以做个模型,多拍几个角度,加上图解全放上去。基本上老师看到你完成度高、图面美感好的作业,至少会觉得你设计能力不错。

最后,以上两点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不断练习和积累。没有天赋和祖荫的普通人想要进步,练习是最靠谱的办法了。加油哦。

工作以后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涉及美学和艺术的东西肯定需要想像力,但这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升的!另外建筑学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还要解决实用性问题,但我们的教育一直过于追求艺术性,而对于实用性却比较忽视


我个人觉得是对于想像力过多却没有能力实现的人痛苦 就像「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 对与错都会让他感悟 但是要是实验结果每次没有规律会让人怀疑人生 (就是三体里智子封锁科技)对于一个建筑师真正的 想像力多是他的乐趣 但是求而不得是有点痛苦的 但你的想像实践了会得到无比的乐趣 再说了 建筑是功能 技术 艺术的结合 不能只是瘸腿发展 加上实际项目之后其实设计反而是房地产的最尾端了(心情沉重(′?????ω?????`) 迎风泪流)


最近在家学习,自己看了王受之老师现代设计史,私以为对这个问题会有些许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辨析几个基本的概念:艺术、设计与工程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现代的艺术逐渐脱离中世纪、文艺复兴时的那种宗教绘画或者受雇主委托拿钱画画的模式,毕竟你画一个月画个几年的画哪有人家拍照曝光几分钟后来几秒钟那么快,而且小孔成像是不会骗你的,在「像不像」这个层次上是彻底打败了古典的艺术家,后来随著印象派带头的艺术一路狂飙,艺术越来越脱离了古典的「画得像」或者」表现庞大的宗教题材的追求,转为对主观认识的、社会批判地甚至观念的描绘,艺术家本人的重要性逐渐增加。一言以蔽之,艺术从追求真实的描绘逐渐发展成表达主观的、「我」想要表达的的东西——变成了一个for me的东西。艺术是不受功能约束的,而且反对模仿的。

那么什么是设计?想想我们平时称呼谁为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动效设计师、产品设计师、服装设计师、室内设计师......从他们处理的问题上,可以找到一个共性,平面设计、动效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都在服务人的感觉(视觉、触觉等),但是设计师是通过对于物品的操作来完成对人的感官的服务。所以有一种区别方法是,设计本质上是在处理人与人造物之间的关系,这当中必然涉及到人与物的交互设计,designing i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and parts.是规划所有的事物和系统的活动。设计是for others.

那么什么是工程,还是一样我们称呼谁为工程师?土木的兄嘚是结构工程师,学机械的是工程师,有计算机工程师,有桥梁工程师,有通讯工程师......所以通过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工程师的工作的特点,往往是在通过物来改变物,以至于让一个系统顺畅的运行。engineering i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s and parts.是解决一个产品中间的物与物的关系。

那么建筑的位置在哪里?可能不同人会有些许不同,但是可以说建筑的艺术比重应该是远低于设计和工程的。

我估计题主所说的想像力也仅限于艺术造型层面,那么这种想像力是属于艺术的的,它在一个好的建筑中的占比是很小的。优秀的艺术造型永远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当然成为大师之后除外)。所以品品沙利文这么久之前就说的那句著名的FFF:form follows function,是不是很直接的抓到了建筑设计作为一种设计的本质。

当然做好一个设计一样需要想像力,不过更多需要的不是来自艺术的想像,而是怎么优雅的解决问题的想像。不同人会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可以去看看不同大佬的投标设计,同样的任务书可以发展出怎样不同的设计。比如央视大楼雷姆库哈斯的方案和伊东丰雄的方案。

当然我不久以前也是觉得扎哈太牛逼了,太酷炫了,这造型怎么做的。现在我正在尝试学习阿尔瓦罗西扎的多灭点空间是怎么服务视觉的。。。不说了,做方案去了。。


其实你不能说没有想像力,这是对自己现状消极的解释。建筑其实只是一个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学科,把它看的平常一点,我的意思就是说,建筑设计是可以学的。

因为从建筑功能讲,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流线,面积,尺度,等等。谢谢并不是靠异想天开做出来来的,这人们生活体验的总结。

从建筑形式上讲,包豪斯的那一套也是可以学的,要么就是可以仿生学,一种寓意化等等设计的渠道。

就从这两个方面先简单讲一下,总结一句话就是,多看案例。

第三就是关于设计的思想性的层面,就是可能题主理解的想像力的事情。想像力其实又何尝不是跟自己的性格,成长环境,经济条件,所见所闻外化的一个表达呢。

我记得有位老人说话,水喝的多了,自然尿就有了。


建筑学涉及的领域宽而浅,在学校中会在设计、空间想像方面有所局限,但是实际就业中分工细致,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方面来(就是去画图)


反正我就挺痛苦的,虽然我不是建筑


emmmmm,这么说吧,大部分的建筑师,好像都不是以想像力而出名的(除了扎哈)。认真研究下大师们的作品,你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作品都是把他们个人非常擅长的处理建筑的方法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组合而形成的。你如果觉得你因为想像力不够而感到建筑学学起来很吃力的话,你去关注一个公众号(非标准建筑工作室),他们会带你理性分析思考建筑大师们的作品,有助于你更快乐的学习建筑!


建筑学对空间想像能力要求还是蛮高的


工作后你会发现根本用不上想像力


多看专业书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现在就在想一个设计,不管是想像力局限,还是思考深度局限,都很痛苦。唯有多看案例了。开阔眼界,好过闭门思考。


我觉得想像力太虚了,只需要很多案例和很多书(我记得知乎上有个学建筑不需要看哪些书的回答我觉得很赞)就行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