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做一个关于日本文化的课题,有些不懂的想请问一下各位

日本人为什么都如此喜欢动漫,能否从社会心理以及文化历史的角度给出回答,谢谢!


日本人喜欢动画是真的,生活中都习以为常的使用。你走在日本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动画的宣传。

就连公务员和自卫队,都用动画作为素材:

连这种比较正经的政府工作都可以用动画来做宣传,可以看出来,日本人是真的喜欢动画。

我们都知道,手冢治虫被称为漫画之神,但为什么他能被如此评价,还要从漫画的创作手法开始讲起。漫画本身属于省略的艺术,主要胜在以符号表达,让人从心里还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一点在意境上更像我们亚洲人习惯的表达:中国的山水画本身也是抽象写意的表达,而欧美主流的油画主打写实还原还有光影以假乱真。

因此,作为抽象表达和符号的漫画不仅仅是单纯的画和讲故事,表现手法本身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部分——你既然不能画出一个一看就是那么回事儿的东西,那你就要换著法子让人感受到那么回事儿。

所以漫画大师手冢治虫,首先是一个表达大师。他在《漫画的画法》(《漫画の描き方》里,详细介绍了应该用什么手法来表达各类东西。

这些表现手法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可能非常熟悉,但在那个大家还没有基础的表达符号的时代,这些东西无疑是非常神奇的。

同时,作为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并没有只停留于此。美国动画起步特别早,早在1930年代就开始用全动画打开了动画的时代。可是那时候的美国动画是极为烧钱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而日本在战后属于没有枪没有炮的时代,而手冢治虫居然能使用黑科技,让动画能够每周在电视上播出。这就要提到他精准执行了省略精神的手法:不做全动画,就做少的。

就这样,手冢继续使用了更多省略手法,比如重复使用相同画面,比如口部动作不做完整口型,只需要人物嘴巴(开、闭、半开)三张……这些方法最终让《阿童木》的动画制作成本降低,成为了能够每周制作播放的作品。

这一切一切,都是因为动画和漫画属于省略的艺术,而日本人又偏偏能够将省略发扬光大。

那么我们就又回到了一开始的问题:道理我都懂,漫画动画是符号语言占主导的作品,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人喜欢?又为什么偏偏是日本人作出了这么多动画?

或许正是因为日本人喜欢简略表达,让人们用想像弥补出表达缺失的地方,这是日本人擅长的事情,所以省略艺术能够在这里发扬光大。

对于漫画能够流行这件事,日本人自己也感到好奇,有人做了一些考察,我先摘抄一下。

引用地址:https://www.amamiyashion.com/entry/2016/08/04/193000

这位作者认为,日本人有俳句的文化,让日语能够传达纤细的感情。这一点其实就很符合咱们心里日本人的属性:纤细、谨慎、考虑很多。在文艺创作里,需要的更多是细腻的表达。因此日本人还有日语都含有类似的特质。

同时,由于这些细腻的表达,让日本人内心也变得非常细致。的确,日语作为一个高语境语言,运用的时候不仅是语言本身表达方式,更注重的是双方所处环境、语境、关系、前情提要等等要素,才能还原出完整表达。因此日本人的确是不断浸泡在这种需要不断的解读和委婉表达的环境中的。自然,他们也就习惯了从相对有限的信息中获取其他需要得到的必须内容。

引用地址:https://www.usamihiro.info/entry/2016/02/14/175542

这篇网路书评也提到,日本人因为周围人高度同质化,所以特别喜欢依赖周围的人的共识来表达。背景和知识所有人都一样,那么比起表达事实内容,更喜欢想方设法去和对方感同身受。这样的习惯也就实质上导致了他们想太多,顾虑过多,和人保持距离的习性,也是表达不清,造成误会的源泉。同时动画能够隐去很多现实里的成分,最大限度保持人们专注于不那么难看的地方,因此他们特别喜欢动画的表达形式——或者说省略的、符号意义的表达形式,也不奇怪了。


因为全世界人民都喜欢动画/漫画。

翻看现在的全球电影票房排行,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冰雪奇缘、钢铁侠、美队、变形金刚名列前茅,漫威和DC的势力之强不用我赘述,哈利波特原作面向的年龄段和轻小说面向的年龄段并无区别,冰雪奇缘是迪士尼的原创3D动画。

@叶佳桐 的回答里写了公务员和自卫队用动画给自己做广告。

美队这人物诞生于1941年,被创作出来的目的就是弘扬美国精神,殴打邪恶纳粹。

故而,动画/漫画这种符号化、抽象化的艺术/商品,本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只不过当美国人打算改编漫画时,他们会用这种形式——

而日本人打算改编漫画时,他们会用这种形式——

在主观印象里,我们会把前者算作「电影」而非「ACG」,故而产生了「日本人对动漫的喜爱天下第一」这种印象。

那么,为什么两种文化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如果抛去那些捉摸不定的社会文化要素,只看数据的话,结论是——钱和手冢。

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看的日本动画的制作体系的源头,基本可以追溯到手冢治虫那里。

在制作《铁臂阿童木》等一系列作品的时候,手冢放弃了当时流行的迪士尼动画高投入高质量的制作路线,走低投入低质量(相比迪士尼)的路线。从此以后,日本动画,尤其是日本电视动画,走的就是低成本的制作体系了。

为什么要这么选择呢?因为没钱啊,就像为什么美漫早早就走彩色漫画,日漫沿著黑白一直发展,因为战后纸张和油墨都是宝贵的,印彩漫怎么可能?在草纸上印印黑白就不错了。

不过低成本也有低成本的好处,就是数量多。

现如今一季度的日本深夜动画就有几十部,全年的TV动画(算上那些长篇连载和子供向)能有几百部,这是迪士尼漫威DC的模式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日本漫画的出版量能占他们出版物的百分之几十,而美国漫画只能占不到10%。

一个美漫的爱好者往往能对某个角色的不同平行宇宙的经历侃一下午。

而一个日漫的爱好者往往能对同一类型的不同角色侃一下午。

这两种创作模式固然没有高下之分,不过从表层来看,那日本ACG的内容就是更多和更丰富。

因此,就有了题主你这一问:日本人为什么都如此喜欢动漫。

假以时日,如果发展的路线正确的话,或许几十年后知乎上问的就是「请问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动漫」了。


引用罗伯特 麦基写的《故事》一书中的原话来说就是:

我们对故事的欲望,反映了人类对捕捉生活模式的深层需求,这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实践,也是一种非常个人化和情感化的体验。

每个人都对有趣的故事毫无抵抗力,想想从小到大听过的童谣,神话传说,家喻户晓的民间奇闻异事,上学时期课本上的课文,现在的小说,电视剧,电影,游戏,综艺。本质上这些形式的内核都是故事。

而动画和漫画恰好是故事最棒的载体之一。

人类的祖先早在洞穴时代,就在石壁上作画来记录事件,描绘故事;

日本漫画的鼻祖则普遍被认为是12世纪初期日本的戏画名家鸟羽僧正觉猷所绘制的《鸟兽人物戏画》,它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漫画。

近代由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开创,更是让日本人对动画和漫画的喜爱增添了一个档次。

手冢治虫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符号化形式的漫画与电影手法完美结合在了一起,让人们看到一种全新的故事(艺术)表现形式。

有兴趣和时间的话,题主可以看看《火鸟》《怪医黑杰克》,这些都是手冢治虫的经典作品。

而我认为动漫的另一个优势是它含蓄又隐喻的表现手法。叶佳桐大佬 @叶佳桐 已经总结过了,日本人的标签性格就是内敛含蓄,纤细,谨慎,多顾虑(和他们的生活地理环境有关)。

于是日本人将一些不方便直接表达,或者直接表达过于枯燥和难于接受的思想和情感,用镜头,色彩,构图,音乐,画面风格等方式展现,就逐渐形成了现在日本的的动画和漫画的发展形势。

作者借动漫的载体表达思想和情感,观众欣赏故事,获得愉悦,这种双赢,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


因为产业营销做的好啊!

Anime Comic Game有时候还要加个Novel(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

和我们国内「二次元产业」刚刚起步的状态不同,日本的ACG产业营销起步非常早,民众早已习以为常。可以说是日本人自己缔造了一个ACG产业茁壮发展的沃土,一个日本人从小开始就会接触到这些东西,逐渐的就会习以为常,或者因为热爱来进入到这个产业当中去。

在东京书籍株式会社出版的中学用英语教科书《NEW HORIZON》2016年版中登场。曾经在网上引起热议的Ellen Baker老师

其实我想从「动漫类商品获取难度」这个角度来谈一谈日本的ACG产业为什么如此发达。

大家可能都买过周边产品,例如手办、CD、设定集、BD碟片等,可能这些绝大多数都是网购的。虽然网购到了今天如此方便,但是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到店内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过程的。

而日本就给你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

周边满墙的秋叶原店铺

如果你喜欢什么,立马就会有各种的商品供你选购,全世界估计只有日本才能这么便捷的获得周边文化产品。

正因为动漫类商品获取难度小,所以才会让人更喜欢,以至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整个行业也会变得更成熟,不光是这种动漫产业和动漫产业之间的营销。

日本ACG产业还善于搞「跨界营销」举个例子:

联动鬼才「舰队Collection」

除了有和动画「苍蓝钢铁的琶音」联动之外,至今的其他联动都是跨界的。

罗森便利店联动

与三越百货联动

和蜜桃航空联动「痛飞机」

和富士急游乐园联动

线下「秋刀鱼祭」

线下「冰祭」

「佐世保线下」把市长都请来了...

由此可见,日本的一些作品,可以作为一个亚文化IP去融入到主流社会当中去,这和一些「圈地自萌」的做法有很大区别,通过「跨界联动」也能让更多的人去喜欢上一些作品,消除隔阂和陌生,促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日本人也并不完全都喜欢动漫,不过单追溯日本漫画的起源,就特别早了,说动漫就先得从漫画开始,先说一下简单的历史吧。

现在我们比较熟知的日本漫画形式最开始是受欧洲的影响。

1862年,有个义大利人在横滨的外国人留居地创刊了日本的第一个漫画期刊《The Japan Punch》(所以说日本漫画的最初其实是义大利人带来的)。另一方面来自于美国二十世纪10~30年代的漫画大爆炸,以及迪士尼动画的传播。

在这里插一下漫画家北泽乐天,日本第一位职业漫画家,「日本近代漫画之祖」。现代意义上的「漫画」一词的普及就是从「北泽漫画」开始的。

【再具体的就自己百度去叭_(:з」∠)_】

说漫画就不特不提到手冢治虫,毋庸置疑的漫画之神,代表作《阿童木》《火之鸟》《怪医黑杰克》等等,他对漫画发展和影响不是简单几句话能说明白的,总之就是特别牛就是了,大从他那个时代开始日本漫画开始进去新的发展时期,也是为如今的繁荣打下的坚实基础。

二战之后,很多漫画家受到手冢治虫的影响,比如石森章太郎、赤冢不二夫和藤子不二雄(这两位大家应该知道的吧,多啦a梦的作者)等人成立」新漫画党「,地点设在手冢治虫原住所常盘庄(这个地方出了很多漫画大神)。

然后说动画。

1950年代,以东映动画株式会社(这里提一下,东映第一部剧场动画是《白蛇传》,也是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以及宫崎骏也是东映出来的)引领著日本动画的潮流。虫制作株式会社成立(创始人还是手冢老爷子,最开始主要负责将老爷子的作品动画化),开始进行商业TV动画的制作和发行,随著电视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欢迎的漫画也开始被搬上银幕。

1960年日本开始了TV动画时代。

1985年代后,漫画类型扩大,漫画杂志逐渐增多,网路漫画也开始发展。

【最后的↓】

手冢治虫曾把日本现代漫画的发展归分为六个阶段:

玩具时代:昭和20年代(1945年-1954年),漫画是属于小孩子的。追讨时代:昭和30年代初(1955年-1958年),漫画给人的印象是低俗、轻薄,被认为是恶书,遭到很多家长的猛烈攻击。

点心时代:昭和34年(1959年),以少年为对象的漫画周刊(《周刊少年Sunday》和《周刊少年Magazine》)出现,家长和一些教育工作者虽然不情愿,但也逐渐开始接受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偶尔看看漫画。【我觉得中国可能正处于这里】

主食时代:昭和38年(1963年),《铁臂阿童木》的电视动画成为居家闲暇时,亲子共赏的节目。空气时代:昭和45年(1970年),日本人已经可以接受漫画普遍存在于生活之中。

符号时代:昭和60年(1985年),漫画成为了日本人沟通上的共通符号。

【请容我郑重的夸一发手冢治虫老师_(??ω?? 」∠)_!他在漫画史中的存在无法替代,他影响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漫画家,让漫画变得不再低俗,看的从来通透,思想境界超高,给漫画带来的影响延续至今_(:з」∠)_】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