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要看你想把它当什么去读,想通过他学到什么

如果你想把当做课外读物,需要丰富自己的社科修养,那乌合之众当然值得读

如果你把它当做社会学至高真理,想通过他来装逼,那建议不要读。

还有,读了乌合之众之后,不要将自己排除在「crowd」之外


自然是值得一读的。

和本书相关的另一个问题 如何评价勒庞的《乌合之众》?中,最高赞同数的回答的内容竟然是「《乌合之众》的50句精华」。

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了。

在书中的第三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中,讲到领袖起作用方式的第一个就是「断言」。

断言简单明了,完全不用说理和证明,这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断言得越干脆,越没有拖拖拉拉的证明和解释,便越有权威。

我想看到这50句精华的朋友中,有人可能觉得读完这50句就算读过这本书了;也有人可能会选择其中看起来最厉害的一句,然后配上这本书的封面图,发表在朋友圈,显示自己正在读一本很厉害的书;还有人可能正在写文章,需要一句很厉害的话镇场面,就像之前听说很多自媒体作者都在「句子迷」中选金句一样。

选择其中的任意一句,不解释,就已经很「厉害」了。

--

如果没有读这本书,当我想看到这个现象时,可能就只是一笑而过了,而读了这本书后,我可以有意识的去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我比较喜欢目前点赞排行第三的方可成的回答,至少在我看完这本书后,他告诉了我这本书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另一位心理学家是如何从积极正向角度思考群体行为的——「大众」。

--

其实只要看微博背后的用户们就可以理解这两种理论了。

一方面是键盘侠们,就像勒庞在书中所说的群体(也有译为「群氓」)。

他们躲在屏幕后面,就可以毫无顾忌,对社会各个方面评头论足,其中「受害」比较严重的就是某些易招黑体质的明星了,各种难听的话出现在他们的微博下面,哪怕只是发个天气的照片都会被骂。

另一方面,微博的用户们可以摆脱距离的限制,无障碍的对话,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

比如,前些天网易辞退患病员工的事情发生之后,或许就是因为大众的积极参与,给网易带来了较大的舆论压力。11月29日,「网易发布公告再次致歉,并表示双方目前已达成和解,将帮助该员工渡过难关。」

--

勒庞虽然有点偏激,只说了群体不好的一面。但是在书中他也介绍了这种群体的心理和特征、主张和信念,分析了影响群体主张的直接、间接因素,还分析了领袖与群众的关系,以及随时时代的发展,信念和主张是如何变化的等等,让我们可以去更深入的了解群体。

综上所述,《乌合之众》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书。

读完之后呢,可以考虑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些比如作者的背景,其他相关的理论等等,来完善这种略显偏激的观点。

不过,如果读完后,不想了解更多也没太大关系,毕竟已经有了「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下次有兴趣再继续了解就好。


《乌合之众》这本书读下来总觉得哪里不对... 一开始慕名而来,被推荐的理由是:能够对群体不理性行为有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只能看出来一句话:群体是不理性的。没有论证,依靠修辞不断丰富。

后来,每当意见相左者狭路相逢,我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偶尔会见到双方援引书中金句用以嘲讽,成为了无端指责的帮凶,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些想法在此记下:

这本书划分了两类人。

一类人是通篇都在描写的,那些被放在人群当中,变得胆大妄为,勇敢非常,失去理智的人们。

如果某件事是不理性的,那么看穿它,揭露它一定是理性的。

所以另一类人虽然只字未提,却每一个段落都没有缺席。是作者,是预设赞同意见的读者,是拥有理性的,人群之外的人。

当你接受了这套「乌合之众」的逻辑,并在相当数量的公共不理性事件中找到了现实依据,诉诸人身的逻辑谬误竟然冠冕堂皇地变成了一套理论而被信服。

这些看穿社会心理的「精英」从哪里来?

如果「理性人」来自于「乌合之众」,那乌合之众本身就是伪命题。

如果这些「理性人」永远区别于「乌合之众」而存在。其真实性本身就违反直觉,需要论证。同时,这将是对公共话语权最大的垄断,如果有人永远是对的,那还关对错什么事?

逻辑自恰的答案只能是后者,而后者的价值判断让人恕难苟同,事实判断也缺乏证据。

颇像《1984》中真理部的手笔。(doge


2020.5.31修改:应一位知乎网友的邀约 @杨广 推荐了第二个精选评论,大家来评判一下是我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

2020.7.7修改:这位朋友的水平显然不适合做友善讨论...精选奇文与君共赏。


这本书可能很多人都读不懂,或者不知道读了有什么用,我觉得有三个作用:知道社会群体行为的规律,帮助自己保持恰当的理性,利用群体的行为特征为自己谋利。

这里我从一个股民的角度写写我的读后收获。

看,这群炒股的乌合之众!

本文是我阅读《乌合之众》这本研究群体心理的心得,一方面方便我了解股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对社会中的很多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一、群体的特质

什么是群体呢?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即有相同心理诉求的一个群体,这群人并不一定在物理上聚集在一起,但是在特定的事情上有著相似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就是一个群体。

比如在广场上闲逛的人群,虽然在空间上聚集在了一起,但是他们并没有共同的心理诉求。而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大喊说:"地震了,赶紧跑。"所有人都开始往空地上奔跑,这一瞬间,人们有了一致的自保心理,群体就形成了。

那么群体有什么特点呢?

1、感性思维替代理性思维,主导群体的行为。

《乌合之众》当中被流传最广的一个观点是:当人们有了相同的心理诉求之后,就会形成群体。而个人加入群体之后,自己的独立意识便会消失,完全的随大流,智力急剧下降,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接受简单理想化的主张。

在这本书中勒庞通篇都是用断言和重复的方式在阐述自己的主张,没有严谨的推理和论证,他只是斩钉截铁告诉读者,就是这么回事,而且反复强调,可以说,乌合之众理论的最佳实践就是《乌合之众》这本书。

2、群体所能接受的观点,一定是简单明了的口号式主张。复杂的推理和思辨,在群体面前毫无力量。

理性的个人是可以接受不同意见,可以接受矛盾,进行和平的讨论的,但是群体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对于别人提出的想法和意见,他们要么全盘的接受,要么就是一概拒绝。在群体的心中,对错和黑白,没有中间路线。

3、群体最喜欢故事,用以满足其想像力,真相并不重要,而传言、流言等最有传播力,生命力最强。群体的思维模式是形象而简单的。

4、乌合之众天然需要领导者,需要一个领袖在感性层次满足群体的需求。

群体之所以出现著这样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生物进化史形成的本能,在漫长的人类演化过程中,我们都是群居生活的。群体代表著一种天然的正义和力量,对我们的祖先来说群体即是正义,数量的多少就决定了力量的大小。所以从群体当中获得正义感和力量感是一种深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东西,到今天依然如此。

我们都是群居动物,从群体当中获得安全感和力量感是天然的本能,在加入群体之后,因为法不责众,所以之前针对个人的种种道德和法律约束会消解,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本能表达和情感宣泄。当这种情绪在人群中扩散中时,每个人都被传染并沉浸其中,群体的野蛮力量不断扩大。

这个过程中只有感性的、本能的情绪才是所有人的共同点,可以快速扩散,理性和推理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所以勒庞说,只要成为了群体当中的一员,就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个人单独存在的时候拥有清醒的意识,他当然是一个温和的有教养的,对自己的性格缺点有基本的认知,能够约束自己语言行为的文明人,但当他沦为群体一员的时候,就立即退化成了原始人。

应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的一员,都不能从这种群体愚昧中幸免,区别是我们属于具体哪个群体,有多长时间,陷入有多深,这就是我们的本能。

二、领袖养成秘籍

怎么才能成为一个群体的领袖呢?勒庞认为成功的领袖具有以下几个特质。

第一,极端的人容易成为领袖。但凡组成群体,其中的个人就会本能的让自己臣服于某位领袖的统治之下。领袖的作用是统一群体的意见,并把它转变成实践的力量,转变成为改变现实的行动。有领袖的群体像是狼群,如果没有领袖,那群体不过是散漫而温和的羊群。

群众并不拥有理性和智慧,他们要的就是简单,直接的理想主义信念,要的就是无视一切理想与现实之间隔阂的幻象,要的就是能摧毁一切阻碍的力量。那一位极端的领袖能给予群众的不就正是这些吗?

第二,强大的信仰。一个是极端的人会拥有坚定的信仰,这最能打动别人的灵魂信仰,可以在他自己和群体的心中唤起一股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这种信仰可以是宗教、国家、政治,当然也可以是组织和公司。而领袖个人的能力和禀赋都会在这种群体的信仰中被迅速的放大,最终付诸于群体的行动,左右现实世界的发展。

第三,坚强的意志力。

一个人远远的看见南墙,调头离开了,那么是一个睿智的人。如果他撞到南墙上回头,那他是一个能够总结经验能够自省的人。而如果一个人不断的往南墙上撞,那他是一意孤行,但如果,他最后集结了越来越多的人把南墙给撞塌,冲了过去,那这个人毫无疑问就是领袖。

勒庞说,想要成为真正的领袖,光有狂热的信仰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这般强大的罕见意志力,这也正是人类历史上宗教狂和野心家居多,而真正的伟大领袖寥寥无几的原因。

那么,在具体实践中领袖是怎么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呢?领袖的动员手段有三个:断言、重复和传染,

首先是断言,你的观点一定要以是简洁有力的断言的方式呈现出来。

像是也许、大概、可能、应该,我个人认为,这些在我的节目中同学们经常反复听到的词语统统都要去掉。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群众不喜欢推理和证明,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越是言之凿凿,越是不容置疑,它就越有威力。

断言一定要形象,因为群体惯用形象思维;断言要形成口号,方便传播和自我加强;断言要满足群体对美好的向往,即使毫无逻辑,强行加在一起就行。

第二个手段,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重要的话一定要说三遍,重复是最重要的修辞手法。

断言在经过了不断的重复之后,才会在群体的头脑中生根,使人们把它当做真理接受下来。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在我们的大脑中存在著一个无意识的深层区域,我们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里形成的。而那些被不断重复的断言,会进入这个无意识区域,到了最后,这个断言出自谁的口我们都会忘记,观念变成了我们自己的判断,并最终对它深信不疑。

在有了前两步断言和重复的铺垫之后,病毒般的传染就会开始发挥作用了,最终会成为整个群体共同的认知,这也形成了领袖个人的影响力。

在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名著《影响力》中对这种领袖个人的软性力量做了大量精妙的论述。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的影响力无论是以言论还是著作的形式变现出来,都可以对我们形成一种强大的支配作用,让我们充满敬畏。

我们对成功者、年长者、甚至某种身份的服饰,比如警察、军人或者医生,仅仅是服饰就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强大的影响。

三、看,这群炒股的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这本书对我们炒股有什么启示呢?我觉得有三个:股票的价格总是由乌合之众决定的,这是一个理性极少,莽撞冲动的群体,我们要对市场学会敬畏;长期看,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在投资中成功,我们要对市场学会原理;不管我们如何努力,我们总在某种程度是某个具体的乌合之众参与者,我们应该学会自省。

总结一下:怎么不被乌合之众支配?怎么才能利用乌合之众?怎么摆脱乌合之众?

我觉得核心是八个字:虚怀若谷,谦虚谨慎。投资人应该有自己的投资体系,但是不应该有路径依赖,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避免被先入为主的想法误导。投资人应该在采集足够信息的基础上,关注客观事实,参考别人的观点而不被别人的观点引导。

投资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这是我们选择理性的必然代价,投资人应该诚实面对自己,面对事实,通过阅读、交流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市场每时每刻都被乌合之众支配,总是由很多奇葩的现象,我们应该利用市场的愚昧,而不该试图去理解,在投资中我看到投资人有时候被所谓的北向资金、国家队、筹码集中,高管增持等名词误导,心里就很难受,我知道这些都在把投资人拖入乌合之众的深渊,我也知道,出于人性的本能,这将是永远不可避免,而且还是主流。

我们提倡独立思考,这又很容易陷入一根筋、极端化的思维让我们画地为牢、故步自封,最后付出惨痛的代价,方法就是真正的敬畏市场,真正的谦虚,真正的谨慎。投资人应该有纠错对的机制,集小功而成大功,想一举成功,下大注的人成功的快,失败的也快,自己的修为守不住财富。

投资并不难,难的是投资人正确看待自己的能力,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差距,看待自己和别人的差异。

我在自己微信公众号文章《从《逍遥游》看股票投资"无剑无我"的宗师状态》就这个问题专门做过论述,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投资人的试金石。

复盘也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回顾以往,到底犯了哪些错误,怎么犯下的,总结得失,对于投资人的长期进步很有帮助。


乌合之众的第一章对于群体特点的描写让我记忆深刻,群体的(优势)和(劣势)在作者的笔下清晰的表现了出来:

群体的(劣势)表现在

1群体只能从事最(低级的劳动),而涉及到普遍利益的决定,只能由杰出人士组成的决策中心来做出。

2群体中每一个人的自我人格丧失,行动能力还在,就会对于导致自己丧失人格意识的力量唯命是从,人成为靠本能而不是理智来决定自己行为的生物,群体中的人离文明人的范畴越来越远,人们变成了(乌合之众)。

3群体的存在会催生(暴戾),产生多数人的暴政。群体中的人认为数量就是真理,他们缺乏负罪意识,会做出很多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的事情。


群体的劣势也正是群体的(优势)所在。

1 群体虽然缺乏责任意识但是正因为群体不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太大的责任,所以群体拥有最原始的(本能)表达与宣泄,更有勇气去挑战,试错,创新。

2群体中的优秀(文化)能够熏陶,渲染群体中每个人的心灵。

3正是群体中的无意识背景下的(英雄主义)创造了历史,推动了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所以对于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一分为二地看待。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