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生产率的提升,剩余价值率逐步提升。

搁天朝,科技进步和国际化产生出来的资本集中度的提升,且劳动者的组织被打散招安,议价能力进一步下降,「雇佣交易」中「资方剩余」倾轧「劳方剩余」。

搁欧美,同样的资本集中度提升,外加后进国家抢蛋糕,劳动者组织仅能保护部分成员或缩小成员范围。《经济学--萨缪尔森》中有对工会的分析,保护会员的特权,打压非会员劳动者,而并不能有效地增加所有劳动者的整体福利。

此外,随著互联网、大数据、AI的发展,消费主义对劳动者的洗脑效果越发明显,消费力即生命之光,推得人民不得不奔命。


很不幸,这个趋势会一直延续下去。

想想压力和焦虑来自哪里?来自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做著力所不能及的工作,一些不确定自己能否完成所以拼到精疲力尽还是饱受挫折的工作。

比较一下,过去或许物质贫乏,但是每个人从出身就知道自己的使命,不会有超越自己身份的奢望,例如农民就是种地,剩下的使命就是祈求上天保佑丰收,地主就是收租,和县老爷搞好关系,剩下就是吃好喝好。没什么好焦虑的,你这一辈子和你父母那一辈子没什么不同。

而现在,每个人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别说和上一辈比,即使和十年前的自己比,变化都是巨大的说,没有什么行业敢说不变,就连司机未来也有可能被自动驾驶替代。能怎么办,司机也很绝望啊!世界变化太快,我们对未来没有信心。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机器代替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人工智慧取代了简单的脑力劳动,剩下我们能做的都是复杂的劳动,农民越来越少,生产线的工人越来越少,更多的可能是律师,销售或者医生。农民和工人是很少失眠的,但是律师和医生会,农民知道他第二天要做什么才能种出粮食,但是律师却经常不知道明天他要怎么样才能打赢官司。机器替代不了的,是那些不确定的东西,而不确定恰恰是焦虑的来源,可悲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逐渐陷入越来越多的不确定当中。从焦虑的角度,做个律师的确不如做个农民,所以从报酬或者社会地位各方面,律师都远高于农民,这是对你焦虑的一种补偿。

这个世界会越来越让人焦虑,或许我们能做的只是让自己看开一些,别那么焦虑。

要理解今天横行天下的焦虑,不妨回溯过往,从畅销书的榜单来看社会流行情绪的变迁史。


1993 年,美国出版了一系列丛书——《心灵鸡汤》,作者是杰克·坎菲尔德(Jack Canfield)。这本书的内容,是各种励志散文和大量带有人生启发性质的短篇故事。随手翻来,你会发现,它的第一卷标题叫《爱的力量》,另一卷叫《让梦想成真》——这些在今天百分之百会成为吐槽对象的文字内容,在当年却大受欢迎。这套丛书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在全球的销量超过 1 亿册,活生生把「鸡汤」这个词,从一种食物升华成了一种文化。其文风也引起了无数作家的仿效,一时之间,各种人生导师纷纷「出笼」。而台湾地区最有名的畅销作家之一刘墉,也是当年最受欢迎的青年导师。你光听他的书名,就能感受到那股强烈的正能量,比如《为自己喝彩》《跨一步,就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做自己的主人》等等。


2010 年前后,若干本书名带著「正能量」的书「不约而同」地问世,与《心灵鸡汤》一样掀起了一股追捧和模仿的热潮。


可谁能想像,20 多年后,这一股正能量的鸡汤文化却成为被取笑的对象。在今天,最流行的不再是鸡汤,而是「毒鸡汤」,不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


鸡汤与毒鸡汤的区别是什么?

以前的鸡汤告诉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现在的毒鸡汤则会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钱人。


以前的鸡汤告诉你: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时,请检视内心的喜好,找寻自己的舞台。


现在的毒鸡汤则会说:当你觉得自己又丑又穷一无是处时,别绝望,因为至少你的判断还是对的。


以前的鸡汤是为了激励你,指引你。


而现在的毒鸡汤则是想要去打击你,调侃你。


过去,人们当然推崇前者;但现在,我们普遍喜欢后者。


我们不但喜欢戳破那些心灵鸡汤,在鸡汤中挑骨头,还喜欢像自虐狂一样,到处去寻找、主动去传播那些更尖酸、更刻薄、更残酷的格言。


可为什么鸡汤不再吸引人了呢?难道我们不需要成功,用不著幸福了吗?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电子书查看完整内容

电子书

小学问 : 解决你的 7 种人生焦虑

马薇薇 等

磨铁出版社

¥26.00 会员免费


人类文明:

地球除熵化过程中,数字文明前极短暂而重要的过渡文明。社会越发展,人类越异化,焦虑,那是明白人。
因为人的生活变得单子,测量人的价值观也更加单一。枯燥无味的生活,挫败感充斥每一天,能没焦虑感吗?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与残酷超出大多数人的想像。我国阶层尚未完全固定,所有人都迫切的期望可以提升自己的地位。然而大多数人没有相应的心理素质,很多人属于巨婴一类的不成熟状态,甚至直接放纵自己残酷贪婪的一面——故意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

国内并未完全铲除旧有思想,在和稀泥的旧观念下对人性的扭曲事实,这种旧有的思想不光在些许封闭的地方存在,还在各种利益关系的影响下大行其道……

经济下行明显,全球在没有新的真正工业革命情况下,会持续低迷……这个状态可能会超出所有人的想像……产业转型、去产能等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以以前的方法来处理,最直接的就是旧有的部分岗位被淘汰、多余岗位被辞退、新职业招收谨慎、预期收入减少、支出增加……


让人压力越来越大,才是社会发展的方向!

当人温饱不能解决的时候,他首先想的是填饱肚子不饿死

温饱可以解决了,会有更好的生活追求

这是人的本性,也或许说是劣跟性,永不满足的人永远都在

单又可以说人往高处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不是吗

当你的理想与现实不符时,你自然会焦虑,虽然在大多人看来你已经不错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