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简单说下。

可以又不可以。

平民的话当然可以用资本来划分。

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

这么说吧,一个市长白的黑的收入加起来可能还没一个暴发户有钱,但你要说暴发户比市长高一个阶层?

说完了,谢谢


你说的就是马哲。

当然还有其他划分方式。

某次小组讨论会我问过类似问题:「信息压差是否会导致新阶级的出现?」

当时并没有获得回答。

信息差划分,是更有力的划分,如同我上一个回答一样:「是否到了不比上学的时代?」

「是」!

是,由于人追求的改变,随之带来了新阶级的出现。曾经,迫于生存压力,被奴隶主、工厂主拿著皮鞭抽痛的我们,把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放在了首要位置。马克思随之确立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派别。

是,如今存在的巨大的信息不平等不对称现象,又狠狠鞭笞了我们这群自以为是的、受到良好教育的、八零九零后们。我们不再为生产资料奔波,因为缺乏与世界足够充分的「扁平交流」,我们无法得知自己的能力极限、无法主导自己的主观想法。

「消费主义」「透过标签,就是生活」「享乐主义」…无一不再侵蚀著我们的思想,如同吊在拉磨驴子头前的胡萝卜,让我们忘却自己所处的鸿沟。

——「巨大的信息鸿沟,仅靠义务教育已无法弥补;已经在塑造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性格/想法/追求」

这个世界层层叠叠,无法得知谁遮蔽了谁,无法得知既得利益者的真实身份。是「奴隶主」「工厂主」「贵族」「信息导向阶级」,抑或是其他??


敏感而复杂的问题, 什么是阶级?什么是阶层?什么是等级?深入探讨没人关心,或者有意的选择回避这个问题。

阶级肯定是存在的, 阶级斗争则有的人不那么肯定, 要看怎么定义阶级,阶级在学术上有争议?

科普一下什么是阶级,阶层。??

www.zhihu.com图标

程序员算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股民小散户算是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房东算是什么阶级?农民算什么阶级? 北京城中村的农民即是农民,又是房东,算什么阶级? 马云、刘强东算什么阶级?

或者说阶级虽然存在,但是是否需要一些新的术语来说明新的问题?

我觉得主要是要看 资产性收入占收入的比例,以及资产是否在头部,在生产环节是否拥有并行使了某种特权,比如垄断、或者权利。

承认改革的价值,也就是承认社会结构需要调整,而调整不应该是主观主义的,而应该有客观条件--- 阶级的存在就是重要的客观条件。

中国的现状似乎特别象前黑格尔时代的德国,没有真正马克思意义上的阶级, 力量分散而弱小,没有绝对支配意义上的阶级。但是也不好说。

中国的基尼系数也是个敏感数字,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一种定性的分析, 但是绝对不反对量化的分析,如果阶级分析很不容易搞明白,可以检测下 基尼系数,如果基尼系数过高,并且上下的流动性非常弱, 说明阶层非常固化。信息化时代, 对房产、银行资产的监控更容易做到。 毕竟这个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最终是个实践的问题。 信息化技术虽然没有提供更多理论,但是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更多实际的工具。这些技术和数据用得好不好是经验和能力问题,用不用是态度问题。

顾折:基尼系数之战 我宣布西南财大再胜一城?

zhuanlan.zhihu.com图标

阶层固化是社会的倒退, 而阶级的存在在社会的这个阶段又是客观事实,不是说取消就能取消的,

基尼系数虽然统计口径不同, 贫富差距大,各方都承认是事实。 所以比较务实的就是增大阶层间的流动性,避免阶层固化导致对创新、科技发展、生产力的阻力。托底要做好, 保障最基本衣食住行教育,避免出现大的社会冲突。

怎么加强流动性?

除了「科举」---也就是各种考试需要改革,资金要向「弱势」倾斜, 有利于社会创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促进生产力的。比如一些智力密集行业的「工人」, 资深技术人才,学者,教师,名校背景的穷人, 在阶层下端,属于弱势。这些人的两个特点,弱,有才,他们更有动力去创新。 典型的:穷教师丑男马云, 穷教师高考多次的俞敏洪, 破产的退伍技术人才任正非....国家要资金上倾斜,这样的人成就的快,流动性快。 看各地的产业政策,很多这种弱而有才的人是得不到实惠的。 这些人最后都不是因为产业扶持起来的。鼓励这些人成功之后,继续帮助更多人, 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是阶层第端,认同白手起家和自己类似的人,让他们做投资,会更加有效的利用资金。这些人已经证明过自己, 政策上应该扶持这些人创造更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再比如:一些刚注册的公司实际就2-3个人, 这些民营小微是否还要缴纳工会、残疾人相关费用? 阶层固化的象征无处不在, 比如:用著很土的税务软体, 一看就是不考虑用户体验,靠关系搞出来的软体。

阶层流动性增强的关键是解决这部分人的流动性问题,他们卡在中间, 要避免大前研一所说的M型结构的社会。美国矽谷扎克伯格、马斯克 这样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的不断涌现,说明美国仍然保持著活力, 美国重视科技人才、重视知识产权,仍然有很多优点值得学习。知识产权、软体版权和开源运动都是理顺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 对保障阶层的合理流动性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信息化社会,不仅需要保障知识的权利,也需要 阶层下端的人能分享到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知识、代码和数据。 开源代码,开源数据可以给这些人向上流动的机会。

中国地域广大,人以群分,又非常复杂,但是简单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人要解决经济贫困,解决生存问题,一部分要阶层提升,一部分要由富到贵,还有一部分要参与到国际竞争,为世界做贡献,不同的人群不一样。顶级的这部分需要顶级人才支撑。 什么是顶级人才,芬兰Linus就是个样板, 中国的教育务实点的话,要看看培养出多少个这样的人,分析这样的人才出现的社会环境,创造这样的环境。Linus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技术领先,也是文化观念上领先的。人的进化比社会结构的调整风险更小,而在这个时期价值更大。如果教育投入已经很大,还没有达到效果,就要反省教育的人才观到底是什么?

在教育上,引入理财ABC, 虽然很俗,但是因为很多人虽然有才,但是不会理财, 导致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是资产性收入,你有才也就是工资收入多点,为了维护「才」,需要化大量时间读书、专研技术, 而这些投入,如果没有资金杠杆还是很难打破阶层固化的。教育上要加强德育, 这样底层流动到上层的人才不会是土豪心态,德不配位不仅财富无法承载,事业无法做大,还会危害社会。

而对特权垄断、走关系的商业模式要从打破阶层固化的角度,加以制约。各种暗箱操作并不容易控制到。官商结合,也可能会增加阶层固化程度, 比如商人和有权力公务员的联姻。

国家对公益事业、文化、艺术和科学,社会舆论导向上要倾斜,把富二代、三代、富N代导向这些领域,一方面由富到贵是对社会的贡献,一方面减少世袭的阶层固化。富N代可能也会逐渐试图在政治上取得成就,比如小布希是富N代, 特朗普算是富3代,特朗普的子女继续从政的概率就很大。中国会不会出现美国的情况?人大代表的统计上,现在只是企业家多,国家应该从阶层固化的角度考虑下这个方面有没有制度性漏洞。具体到各行各业,要警惕各种潜规则成为打破阶层固化的阻力, 比如银行的朋友说过的, 银行贷100,实际只给80。中国医院剖腹产率世界第一,等等。现在情况不了解。 潜规则就是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都不在台面上说的东西。你查期刊论文讨论的也不系统。

过去上千年,没有哪个朝代不反腐败,也都一定程度上注意到阶层固化的问题,能说到,能不能做到呢? 因此衡量社会结构是不是合理,最终不是看说的,而是看执行力。

阶层流动性的国际化,不管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否在提,美国掐中国脖子的事实一直就在,国内无法向上流动的人才,面对高房价、养孩成本高的压力会流动到海外。而富人的90%都也流动到海外的意向, 公务员的统计不清楚。 这个对社会进步是利是弊呢? 对社会稳定可能是有利的, 那些对国内不满意的人群,至少还有个出路,国家这方面也没限制。


我认为其实是可以的。在金钱没被发明出来之前,特权是垄断的。有了资本这种东西之后,很多东西变得流通了。资产足够,你可以过得很逍遥快活,很大程度上达到「自由」。如果非要把阶级和「特权」挂钩,那确实不能,但是资本一定能让你很大程度上自由。想去哪儿玩儿去哪儿玩儿,想买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请问这时候阶级还重要么?你已经超脱「阶级」这个概念了。所以金钱的伟大就在于,它能让你获得自由。


光荣的无产阶级?1


不好划分咯,

现在的社会已经是资本王道社会,

大资本鲸吞小资本,小资本吸收大众资本,

资本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博弈,

维护资本地位的难度也变高了,

也许今天你还是个大资本,也许明天就会成为一个普通阶层。

唯一可以掌握话语权的,只有地位与财富一骑绝尘的王道阶层。

一般民众,也就是他们眼中的猎物罢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