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农村,只是比城市里穷一些。学生也能上得起学。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几乎每个家庭都会让孩子一直读下去。

如果寒门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家长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天资聪颖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考上大学。

只不过,很多家长认为赚钱更重要,让孩子早早辍学出门打工;很多家长宁愿玩手机游戏玩麻将赌博,也不愿意多陪孩子学习。

穷,不是缺钱,而是缺思想。


穷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

穷人本想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但是让穷人无路可走的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而是「学二代」。

你可以一夜之间超越富二代,例如中彩票,也可以一代人超越官二代,但是你用几代人都无法超越学二代。

真正堵死穷人跃迁阶层的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而是学二代。富二代和官二代比较热衷移民,你跟他们不再一个平台上竞争,跟你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是学二代。

什么是学二代?

网上有这样一篇文章《高晓松到底有著怎样的家庭背景》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市清华大学里的清华大院,显然这里是中国最有知识味道的大院。住在这个院里的好处就是,当他有什么问题的时候,父母给写了一纸条,让去找谁谁谁,而这个谁谁谁就是周围住著的各学界的泰斗级人物。据他在节目里透露,他当时的隔壁邻居都是开国大将,国家级院士之流。 高晓松爷爷。高景德, 曾任清华大学的校长、电机工程专家、电机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奶奶:姜惠茹,网路上几乎没有她的资料。 外公:张维,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著名力学家、教育家,是推广轻型薄壳结构和普及壳体理论的倡导者之一。 外婆:陆士嘉,著名流体力学家,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中国籍留学生、博士生。是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的筹建人之一,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为发展中国力学事业和培养航空工业的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 爸爸:高立人,清华大学教授. 妈妈:张克群,著名的建筑学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学生。 外舅公:施今墨,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舅舅: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历任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信息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从事电子物理与器件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高晓松1988年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但是中途退学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虽然高晓松的学历并没有非常的高,但是能考入清华大学想来学习成绩也不会差。比较让人难以想到的是,高晓松的家世是非常显著,甚至直言在他们家硕士都算「文盲」。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学生,还师从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原清华大学的教授,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虽然现在退休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非常的优秀的。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张克群一直在从事建筑设计实验,很有才气,编著了很多作品。 高晓松的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首任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就这几个身份,随便哪个都让人佩服。在科学研究方面,张维在圆环壳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开创性的研究工作,还有很多科研成就,让人不得不佩服。 高晓松的外婆,陆士嘉,是北京航空学院的筹建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籍博士。她的个人成就也是让人钦佩,她的学术论著《流体力学概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卓著的成就,在学术理论上、实验室的建设上陆士嘉博士都有自己非常显著的成就。 高晓松的舅舅,张克潜,也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在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兼博导。在学术上有自己的成就,作出了很多贡献。发表的科技论文就达到85篇之多,在微波电子学、声学显微镜、光导波等等学术研究上都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拿过很多的国家奖项,科研类的,教学类的都有,很优秀。 高晓松的外舅公,施今墨,是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在政治上蒙在医学上都有非常高的贡献。高晓松的家世当真是非常显著的,父亲也是教授级别的,自己的妹妹也是有著博士的学位。

当你写论文遇到问题的时候你去咨询谁?

学二代的父母可以轻松动用自己的资源,包括硬体资源即设备,软体资源人脉。帮助孩子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给孩子铺路。你呢?这些优势富二代和官二代跟你一样,都没有,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

最近我们看到多起学术造假,即博士父母动用单位的科研设备帮助小学/初中的孩子完成《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

netkiller:解读「寒门再难出贵子」?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什么是寒门?

「寒门」在古代是指不掌握政治资源「庶族」,「庶族」是相对于「士族」而言,他们并不是贫民,而是殷实的家庭,俗称地主,员外。例如明朝的沈万三。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常常听到皇帝将某人贬为庶民,是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开除公职的意思。

你可以想像进京赶考,从广州徒步到北京,一路车马,人吃马喂,住店,要多少钱,什么样的家庭能支付这笔费用。

在古代能做到半耕伴读的家庭都是大家族,要考取功名,家中必须有足够的书籍,对于普通家庭,读书就意味著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我在广东这边看到很多民居,客家围屋,这些家族的特点就是祠堂边上有个私塾(记得是叶挺故居)。

所以当今社会的寒门就是没有掌握政治资源的中产阶级。例如王思聪,可以称他为寒门子弟。我是不配自称寒门,你呢?

所以多人把寒门理解成了贫穷家庭,这是错误的。

netkiller:为什么我们的家乡如此贫困??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寒门再难出贵子?

寒门出贵子,在古代是指当官。即使是国土面积最大,需要官员最多的清朝,通过科举改变命运的人也屈指可数。每次科举录用人数也不过 500 人左右,并不长每年都有一次科举考试。即使当了官更多是外放一个七品县令而已。

在古代当官有两条职业通道,文官和武官。

文官集团通常都是士族把持,极少数寒门才能进入。庶族看到了武官这个通道,因为士族不愿拿生命冒险,所以他们不做武官。当庶族武官集团逐渐庞大后就可以跟文官集团抗衡,甚至佐佑朝廷。在和平时期武官的晋升是极难的,所以历代战乱都是庶族跃迁至士族最好的机会。

同理,从「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这段时间是寒门翻身的绝佳机会,无数的庶族出身孩子走了参军这条路进入「黄埔军校」和「讲武堂」,虽然「讲武堂」有个别出身底层的孩子,但占比可以真的太小,更多都是富庶家庭的孩子。49年以后进入和平时期,只保留了高考一条通道,一个普通公务猿升迁到县长,不犯任何错误,也需要十几年,且竞争非常激烈。

科举制度不过是一种恩赐,是一种上层阶级的统治下层的一种手段,作用在于巩固统治。文凭不过是学费的收据,并不是进入上层上社会的入场卷。无论哪个时代只有战乱最容易寒门出贵子,一旦进入和平时期,以士族为首的集团就会堵死各种渠道,以维护自身集团的利益。

现代社会不只有当官一条出路,古代社会结构:士农工商,如今:士商工农。所以「商」 是不错的出路。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风口,想改变社会阶层,只需追逐风口。

我是2000年来深圳,见证了深圳20年,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机会摆在面前,却看不到。

netkiller:为什么有些城市一到雨季就会出现内涝??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社会阶层原本就是可上,可下的。

在古代农耕社会讲究多子多福,家庭人口就是劳动力,孩子成人后要分家,每次分家家族资产就会缩水。所以富不过三代。

穷人只要多生育,家庭人口增加,劳动力增加,很快就能积累起财富。这需要过程,至少需要三代人。

很多人太急于求成了,还没有成为中产就想成为富人。人家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轻易输给你的十年寒窗苦读。

十年寒窗苦读,你除了有一张学费收据,还有什么?

netkiller:读书无用论,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数依然没有改变命运??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焦虑的根源

你不成功就会很惨。

美国的社会是橄榄型社会,两头小,中间大。你不努力也没关系,生来就是中产,一中国人的勤劳程度,至少不会跌倒流浪汉阶层。在美国一个蓝领工人薪资不低,他下了班换身西装就可以去高档场所消费,过体面的生活。

中国是一个金字塔型社会,社会阶层是流动的,你只要稍加停顿,可能会滑落到下层。所以你要拼劲全力,压上所有资源,争取保证现有的阶层,然后再临终前把下一代一手推到上一层。所以中国人要拼劲权利,赌8博一般将大量资源压在孩子的身上。

中国还要维持人口红利,不太可能转型成橄榄型社会。说多了容易被禁言:)

最没有安全感的那群人,就是靠教育跃迁阶层的那些人。

例如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他们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这就意味著他们下一代滑落阶层了。

即使他考上了大学,能力不行怎么办?有了上层社会通行证(学历),但是接下来他无法生存在哪个阶层。我身边好多父母,他们的孩子都30-40岁了,还在为孩子操心,他们的孩子是没救了,只能寄托孙子,孙女了。

还有公务猿家庭,尤其是基层公务猿,他们也非常焦虑,即没有资源,也没有资本。他们的孩子最容易跌落阶层。为什么北京孩子考清华北大比外省容易,这是公务猿们唯一能给他们孩子争取的资源。

对于城市的外来人口,他们用一生奋斗就是想留在城市,他们孩子是否还能依然留在城市,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实施证明很多时候,多数情况是孩子无法重现父母辉煌。更多是平淡无奇,活在父母的阴影下。所以资本家也焦虑,他们焦虑孩子无法掌控留给他们的财富。不过不用担心,现在有各种理财和家族信托,总结了身边很多富二代,发现只要他们不去创业开公司和赌博,他们的财富可能花不完,我认识的几个人中家教还是很严的,都没有不良恶习。

最焦虑的那些人是他们的孩子无法维持在父母现在所处的阶层,很可能将来孩子会下沉到社会底层。

对自己孩子有信心的家长,并不会焦虑,例如王健林。

netkiller:是什么限制了我们的想像力??

zhuanlan.zhihu.com图标

只有成功才能抵御风险

中国人的奋斗的路上,充满了荆棘和风险。稍有不慎就能把你打回原形,例如生病。

只有成功才有安全感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他能解决很多问题,减少你的烦恼。

穷人改变阶层有几种方式:上学,婚姻,创业,移民。

如果这四种方式打出组合拳,成功几率更大。仅仅占有单独一项,举步维艰:

上学:上学不能改变阶层,只能让你掌握一种劳动工具「知识」,这与开挖机一样的,并无高低之分,上学能改变你的工作环境,从工地到办公室。从露天到空调房。上学不能让你拿高薪,薪水的高低取决于岗位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学习分成三个阶段,1学习知识,2 运用知识,3 创造知识。仅仅会运用知识你只能保住你现有的阶层,不能跃迁阶层。创造知识可以跃迁阶层。

婚姻:取的好,嫁的好,不用多说。

创业:风险与收益并存,成功率 1%,个体不算创业,个体户是给自己打工。

移民:移民到发达国家,做有尊严的蓝领。

netkiller:东北人(酱)在洛杉矶(为什么如此火爆)?

zhuanlan.zhihu.com图标

现在我们说寒门出贵子难,说的倒不是寒门穷到没钱给孩子交学费,供孩子上学。特别是随著时代的发展,即便是寒门里的家长也产生了朴素的观念「知识改变命运」。那么难在哪呢,我认为恰恰是寒门几乎只能给孩子提供单一的发展渠道即中考高考,换句话说承担不起试错成本。

要知道成为贵子的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寒门家的孩子可能就会在路上被击垮而一蹶不振。举个简单的例子,寒门之子如果因为年幼无知没有好好学习而考上了大专,那基本上等同于命运给他关上了许多扇门。但如果出生于富贵家庭,可以选择在大专最后一年去英国读本科,再顺道考一个研究生,这样一来,第一学历也变为英国本科,再硕士学成归国,又是一条好汉。就算你再怎么说英国一年制硕士是水硕,那也比国内大专强的不是一星半点吧。

这就是寒门之子通常缺少的「重来的机会」。


就像曾经北京高考状元采访说的那样,父母学历比较高,越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其他还有兴趣爱好的培养,人生观念的传递等等,孩子时时刻刻被爱包围,即使快要走上堕落的边缘,在父母的监督与严格要求下也能挽回。父母的气度与眼界也能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见过识广,兴趣丰富,众多因素助推孩子「高分高能」,较容易成为「佼佼者」。父母能给予学业上的帮助,比如辅导课程,即使自己做不了也可以花重金去找很多兴趣班,提高班,孩子快乐童年,衣食无忧,不会自卑,很少迷茫。很大一部分人是走上被父母设定好的人生道路。

相比之下家庭一般或是出身农村的孩子,享受不到这样的条件,他们多的还是自己艰辛探索的过程,寒门贵子也能金榜题名,但是会费不少力,相比前者非常不容易。甚至在某些方面观念有些偏激,其实都与家庭有关。不过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能够让自己更加坚韧,抗压能力也会相对比较强。

寒门出贵子是越来越难的,寒门贵子们通过自己的奋斗立足社会,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观念的改变,会影响到他们的后代,能缩小些这样的差距。


寒门难出贵子,这是真的

我刚刚和我妈吵了一架,理由是我打算在某网站报课,优惠时间很短,过了优惠期涨价,我打算让我妈先报课,可是她说先看看,可是这个课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家里没有钱去报课

父母是农民,不干活就意味著没有收入来源,供我读书已经不容易了,我从小到大没去过远门,火车也仅仅坐过两次,还是我去看病,去的是很近的城市,家住农村,中考后只能在其他学生去旅游时候待在家,各种名胜古迹我只能在网上看看,因为家里没有闲钱去旅游,

好在我家在农村算是思想比较好的,最起码可以供我读书,我们村子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年纪轻轻去辍学,一部分是家长的思想匮乏,一部分是没有钱去另外补课,孩子就会更加堕落

为什么要补课呢,我在一个贫困县,小学初中都是农村,师资特别差,在我们县,每一个小孩都补课,为什么,因为有些老师能力不足,有些老师课只讲一半,另外一半在补课班讲,我们不得不去补课,家长只会听老师的话,从来不懂得反抗,在我上过的初中,很多老师都是去混日子的,没有教学,自己就管管后勤,校长因为要退休了,想当一个老好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农村如此,城市也是一样。我以前读的高中,是市里的重点高中,其实就是稍微好一点的高中罢了,市里一共就2所高中,我们的高中,各种实验从来不做,器材老旧得要命,老师良莠不齐,个个都补课,我们学生也见怪不怪了,好在高中老师素质好一点,没有说不去补课就不好好讲的情况,不像是初中,初中老师没有几个是好的,个个都是偏心的

回归正题,城里孩子的家长工作要好一点,在我们眼里,父母是老师就已经是很好的工作了,他们从小就学习各种的东西,去旅游什么的,见识比我们多的多,而农村孩子从小就被灌输读书什么用都没有的思想,还有部分是家中经济条件不好的

补课在我们这里特别猖狂,很多孩子补课费用是全家收入的一大半,孩子也累,家长也累,但是没有办法啊,真的是没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都去更大的城市了,心累…

我们市的重点高中的一本也就180多名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