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跟别人不一样,聊聊我想问题的一个方法

遇到问题先别急著找答案,先给问题加一个为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解答的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解答这个问题,而是把这个问题重构,对这个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反问。

这是知乎上很盛行的一种问法,这个问题里包含了一个确定的推断「六小龄童的微博会让大部分人感到不舒服」

因为已经确定了「会让大部分人感到不舒服」,所以题主才会问「为什么」会让大部分人感觉不舒服

对于这种问题,首先要思考的是这个问题中确定的成分是否属实,也就是「六小龄童的微博会让大部分人感到不舒服」这个事情属实么?如果这个事情属实,这个问题才有价值,如果不属实,那这个问题就像「水为什么会燃烧」一样,问题不成立。

这一类问题在「工匠」「传统」「中医」「手工」「纯天然」「有机」「转基因」这一类关键词问题里最常出现,这一类问题最需要的就是反问这个问题是否成立,问题中的关键论点是否属实。

以上这一类问题,大家感受下,是不是需要对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反问?是否需要确认问题中的关键论点是否属实。

第二个方法,反问你的目的

为什么要在公司附近推广公司?

第三个方法,然后呢

假设你的论点是真的, 中国人的口算能力会随著手机支付的普及而退化,退化之后呢?有什么影响呢?

这三个方法其实是一个方法,都是对问题进行反问、追问。


当我碰到一个问题的时候,

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怎么回答问题,

而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我觉得与性格和心情会有很大关系。如果刻意去寻找的话也谈不上有什么特别,或许只是一刹那的灵感也会让你与众不同吧。


我觉得一个方法非常好。就是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想出很多很多的办法 ,至少有两个 办法,然后将这两个办法结合起来,问题就可以得到 很好的解决了。我觉得 这个思考方法有很大的好处。首先, 因为每一个办法都是有优缺点的,所以当两个办法结合起来的时候,一个办法可以弥补另一个办法的 不足。第二,就是可以把两个办法的优点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大禹治水的时候,将治水的两个办法"疏」和"堵」结合起来,终于取得了治水的巨大成功。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不出办法 怎么办?这很容易解决,我们可以上百度和知乎啊,要不然我们也可以问其他人。


就是多种角度理解,试著推理事件走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