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大一在读,下学期就可以填转专业志愿了,家里人一直希望我可以转专业,而我也认为医学生还是进医院比较好,只是现在不知道是转儿科好,还是转临床好,当然其他的专业如果有诚恳的推荐的,也希望大家能够告诉我!

ps:本人医科大学,无法转入非医科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可以选成人科室,也可以选儿科;

而儿科学专业就业,只能选儿科。

尽量不要太早把自己的选择余地限制太小。


临床,毕业后选择多


现在你所面临的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要不要从预防医学转学其它专业的问题;第二、如果改学其它专业又如何选择的问题。

其实,任何选择都具有利弊。

下面以过来人的身份说说你所提到的这些专业各自的利弊,首先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后就业面主要是未来医改后的医疗一类(参公务员管理)例如疾控或妇幼保健院;又或是考公务员,如卫生执法监督等。在这些单位,工作相对要轻松,而且时间上相对自由,可以搞搞基础研究或发展一下自己其他爱好,但缺点是酬劳赶不上临床医生。

其次,儿科专业。儿科专业目前可以算一个小冷门,因为在临床专科医生的收入比较中,儿科属于中下范围,而且有人称儿科为哑科,患者基本不会描述自己的病史及症状,诊治很具有挑战性,但儿科的优点在于职业成就感比较强(病情好转快),整天可以面对天使般的面孔,不像有些科室(比如肿瘤科)很难找职业成就感,心理多少会有一些压抑。而且冷门专业可能就业门槛相对要低一些,有时本科或硕士都可以在三甲医院工作。

再次,临床专业。临床医学是就业面最广的,可以面对医院80%左右的科室,机动性非常强,有些科室酬劳很可观。在临床实习期通过接触不同的科室你可能就会确定未来的方向。但缺点是学的人多,就业压力非常大,要想进三甲医院可能需要读博。

最后,说说选择的话题,这并不是1+1等于二的问题,你要结合自己家庭背景,性格,兴趣爱好,未来想在哪个城市生活等综合考量。比如说,家里有矿、财务自由,那继续读预防医学也很不错;又比如,想在省会城市生活或到一线城市工作,那就无论改儿科或临床都需要本科毕业后奋斗到博士或博士后,非常艰辛的一条路,但未来可能名誉经济都很可观。但是,无论如何选择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后悔,不要说想当初……要相信自己,那就是你该走的路。


儿科医生可能会更紧缺把


我是大二从检验转到儿科,现读儿内科研究生。。

当时不是很懂儿科和成人的区别,只觉得小儿科小儿科应该和成人差不多。并且我校的儿科一直保存下来,相对来说知名度较高。于是斩钉截铁的转到了儿科!

然而,随著时间的推移,医患纠纷与矛盾逐渐升级,尤其是儿科,一个娃后面跟著五六个家长,且各执一词,性格各异,实习的时候就觉得 沟通真的是比医术更重要,老师教你的除了医疗能力,更多的是如何进行医患沟通和一定要记得签知情同意书!!!

考研期间内心其实超级想要跳出儿科,然而本校成人不太好,知名度不高,想要考外校,某西医院,然后年年竞争太大,作为一个胆小求稳的小女子,果断放弃了。唉现在想想也是有点后悔的。

现在研一了,更多的接触了临床(我是专业型硕士,因为不想再出来规培三年 ),发觉小孩子确实很容易让人心情愉悦,可以开开心心的上班,虽然有时候很累,虽然遇到熊孩子和不讲理的家长(或者哪些个所谓的高知识分子不懂装懂),会很想骂人,会很期盼他赶紧转院,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要不实习的时候感觉好一点了。可能也是因为身边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奋斗吧。

建议是如果你很喜欢小孩子,那真的可以考虑,并且工作很好找(目前硕士三甲随便去),如果你怕麻烦,怕纠纷,想要过轻松愉快一点的生活,那还是去成人吧,虽然可能去不了好的医院,但是待遇还是很好的,比三甲的儿科还好!


预防医学最好了!!!!!!!!!!!


有朋友问预防医学为什么好。

新中国成立时,鼠疫波及超过二十个省份,霍乱自1820年传入中国大小范围流行两百余次,血吸虫流行范围两百万平方公里,丝虫病侵犯超过三千万人,疟疾病人达三千万,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在二十八个省份中,人口平均寿命三十五岁。形式比曾经的大英帝国印度殖民地严峻多的多。

1949年11月成立公共卫生局,仅有9个妇幼保健院和11个专科防治站。1953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卫生防疫站。1965年,建成卫生防疫站2499所,专科防治站822所,妇幼保健站2910个。

1952年,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955年,成立中共中央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1959年,基本控制血吸虫病流行,70%的病人得到治疗。

新中国成立时,南方各省疟疾高度流行,患者达三千万。1960年前后,恶性疟疾基本控制,只有少数省区流行。

新中国成立时,约有53万黑热病病人。1958年,基本消灭黑热病。

1962年,中国消灭天花,基本消灭鼠疫、真性霍乱。

霍乱,麻风病,布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在新中国建国后的三十年内基本消灭,脊髓灰质炎已经完全消灭。

2005年人均期望寿命73岁,比建国时提高一倍。

建国三十年间的中国,用全世界百分之一的资源,解决了全世界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公共卫生问题。除了中国,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做到。


预防医学确实工资低,想要做出成绩很需要水平,想要落到实处要突破体制的层层阻力。

但是这些总归是值得的。

总有一些事业,让生命超越了时光。


职业卫生、环境卫生、食品与营养、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真的都非常的有意思。


emmmm

转临床好点,

但是

但是

但是

预防哪里不好啊???

简单舒适的生活不好吗???


现在预防医学转专业还可以考执业医?如果临床和儿科要选的话建议临床,临床范围广可选专业比较多。儿科医生第一不好当,第二因儿科医生吃紧,国家政策在引导其他临床医生在儿科行医。


毕业几年了,在很多科室很多医院都呆过。我还是比较有发言权。儿科不好因为风险太大压力太大,中国父母爷爷奶奶四个人呵护一个小孩子,不讲理的人也不少,可想而知身为儿科医生的压力。临床也不好,外科简直没有觉睡,值晚班来急诊手术太常见了,术前准备及写各种术前病历、术中手术、术后写手术记录及各种病历,一个晚上来2台急诊手术就通宵了。出了晚班也不一定有时间休息,因为要是来了手术,人手不够,主任又会叫你上台当助手,所以48小时内没睡几个小时觉也是很有可能。运气不好的话可能一周下来平均每天睡5个小时都不到。总而言之外科医生真的是我见过最辛苦最惨的医生(普外最惨),真的是拿生命在工作,拿自己的健康换病人的健康。而待遇,呵呵,大头被主任拿了,低年资的外科医生比不上内科医生。内科医生比外科稍微好些,至少出了晚班该休息就休息,不会再被叫回去。但也是超负荷工作,晚班收四五个病人也不少见,相当于晚上通宵不用睡了。白天也是不停收病人。你会怀疑自己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当你朋友周六周日去玩去享受时你在上班,当你家人生病时你抽不出时间陪,反正365天,几乎天天要去查房。正常的一天假对医生而已是很奢侈的。你实在要当医生,当辅助科室的医生或皮肤科的医生会好些。晚班轻松些。辅助科室的假期比临床医生好,至少不是365天天天要去。


都不好。来生不如医学坑


必须是临床呐


就女生而言,当医生实在是太累了,为什么一定要转临床呢,检验,影像一类的都不错。但如果你真的是想转临床,还是不要选儿科比较好,临床选择的余地还大。


如果没有特殊情结,

1硕士就业好 儿科

2正常情况下,改变行业还是最好别把的范围变窄了 临床(内科或外科)


谢邀。

非选一个就临床吧,以后都是要考研的,别跟自己过意不去。

不过我喜欢预防,没怎么喜欢当临床医生。


能转就转,不转你以后会后悔的,预防属于精英式教育,如果不考研读博未来很难实现自己价值。


谢邀,于我而言,兴趣爱好最重要,喜欢什么你才会坚持下去


医科大学一般来说,只允许由临床专业转入其他非临床专业,比如公卫、药学、康复、管理等等,不允许非临床医学专业的转入临床,当然,我不了解所有学校的要求,这个你要打听清楚,学校允不允许这样转。

你现在大一,时间还早,如果可以转的话,我建议转临床医学,医学生总归是要考研的,甚至考博,考研的时候临床医学的选择就很多,比如成人的内外科或者儿科的,再或者麻醉、口腔、影像、检验、基础医学等等,都可以选,根据兴趣或者具体情况选择就好。如果转了儿科,那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和小孩子打交道,也没办法再去成人的科室了。


嗯,虽然不大推荐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业内有句话叫做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不是过来人不知个中辛酸。

非要医学专业的话首推中医,其次口腔专业。

如果你是女生的话口腔专业感觉稍微好点,其次中医。口腔利润很高,虽然这几年牙科诊所遍地开花但还是不妨碍他赚钱。然后中医的话除了能赚钱,本身就对自己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养生方面,小有名气之后一路就很好走了。

男生的话中医,除了本身开中药越老越吃香之外,按摩针灸刮痧艾辽,学几年自己开店,经营得当就差不多不用愁。我朋友在青岛他家按摩店附近有个兵营之类的吧,天天人满为患,就是会很累,时间久了关节容易变形,但是赚到钱了。

临床的话男的占优势,毕竟手术也是体力活,费时费力费脑子。而且学历最好硕士以上不用愁,毕竟本科遍地都是专科没人要,能进大学附属医院的话本科也行,但是执业医师等证书太多。


现在规定不能转临床


谢邀。个人觉得如果不是一定立志做儿科医生的话,可以优先选择临床医学。因为临床本身涵盖范围大,所学其实相较儿科来说没有那么片面(不是说儿科狭隘,而是儿科同学会更注重儿科方面的培养,万一以后不从事儿科就没有必要)。而且你可以在见习实习过程中了解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方向。最后如果你选择临床最后又想搞儿科方向,可以考研考回去的(同理先选择儿科也可以考研考临床方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