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覺得他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啊,一般人不可能做出像他那樣的選擇,他喜歡畫畫,並且成功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和是否成為畫家完全沒有關係,書中最後,他不是還燒了很多畫嗎,說明他真正追求的是內心的創作激情,那種熱血沸騰的事。


為什麼會認為里克蘭德是在付出一種努力?提此問,是否潛意識認為,里克蘭德是想要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


在我看來成功本身就是意外的。

他不是為了成功去做事,而是他必須畫畫。

毛姆問他你究竟為什麼離開妻子

高更「我想畫畫」

毛姆「你怎麼覺得自己有繪畫的才能?」

高更「我必須畫畫」

毛姆說也許你有可能會成為偉大的畫家,但是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高更再次回答「我必須畫畫」

他不在乎衣食住行如何,只要能畫畫餓不死就行了。一個人來到世上總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遵從本能與內心的追求,不在乎世俗與條件,何其勇敢。


那我只能說你對主題的理解完全偏頗了。


會悲哀和失落,但依舊認可並欽佩他的選擇!

在毛姆的另外一本書《人性的枷鎖》中,菲利普也曾嘗試過成為一個畫家,但因為天賦不足,沒多久就放棄了。後來,他又去嘗試了一些其他的事情,記不清楚了,好像是醫生啊,什麼的。甚至他還打算去做一個游醫,週遊世界那種。總之,他很勇敢地嘗試了很多事情,畫畫就是其中之一。年輕的時候他很有想法,雖然也很迷茫,但那種感覺跟年輕時候的我們太像了。

最後,他沒有實現這一切,選擇了一份很平淡的婚姻,甚至沒有太多愛!這就是故事的結局!

他活成了一個曾經有夢的平凡人,或許這就是大多人的悲哀,也是大多數人喜歡《月亮與六便士》的原因。

看完這個結局的時候,我心裡特別堵。我多麼希望菲利普是拉里,是高更啊,可是他不是。更悲哀的一點在於,我知道自己也只能是菲利普。

所以說,如果思特里克蘭德沒有成為知名畫家,我會覺得悲哀失落。為他,也為我自己!

毛姆的三部曲我都看過,最喜歡《刀鋒》,因為它和《月亮與六便士》一樣,給人力量和希望。可是直到我看完《人性的枷鎖》,我才覺得,或許菲利普才是我最後的歸途,

後來的我,只能是一個曾經有夢的平凡人!

如果有可能,我也希望有什麼事或者人,能讓我拋卻一切,奮不顧身,哪怕最後一無所有。可現實,竟然從來沒有過!


看了月亮與六便士,你覺得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www.zhihu.com圖標

這是我之前的回答。


為了內心真正熱愛的事情甘願放棄世俗的一切,這份勇氣就足矣讓大部分人佩服了。


只要努力去做了只要認真去做喜歡的事,結果不重要,每一個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大家喜歡


成為一個畫自己喜歡的畫的畫家比成為一個出名的畫家對他來講更為重要。


其實斯特里克蘭的出發點就不是成名,不是為了大眾評價他的畫,不是苟合世俗,但要說他自私倒是一點也不為過,從始至終,他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對自己有所交待。

而且斯特里克蘭他並不是一開始就成名的,一開始被世俗嘲諷為瘋子,道德敗壞且對婚姻家庭極度不負責任的男人,沒人會覺得他所謂的追求是偉大的,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他甚至在生前也不出名,久病之前已經做了許多畫作,也不輕易示人,況且能夠賞識他的不過三兩個人。

所以對於他自身來講,沒什麼影響波瀾,人家也不care這個。

但如果一俗人路過,非要用世俗眼光來看,假如他拋棄一切,後期又惡病纏身,窮其一生沒能跳脫出世俗的鄙夷和桎梏,落得個一無所有久病不治而死,啥也沒創造出,只留下一堆莫名其妙沒什麼價值的塗鴉,那簡直是腦袋被門夾了。可能覺得他頂上那塊兒有問題。

但這可能並沒有影響,因為最後素未謀面的醫生見到那些畫,也感受到了,恐怖與舒適並存,而且我相信,他的畫,而是與這個世界交談的,總有一些人或者其他生命能懂得,其中的那股吶喊與表達,即便是湮滅在世間,也曾有這樣一個靈魂出現過,也挺好的。


一條明知必勝的道路與一條明知必敗的道路,你覺得走哪一條更讓人崇敬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