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明说,但是我觉得对位的球员都卯著劲防书豪。

盛名之下,必有挑战。

就像是以前北方的武馆,人不能太出名,你出名就会影响别人的生意,大家就挑战你,证明其他人也行。

我倒是不觉得中国球员要"害"书豪,没有人是这样想。

更多的,应该是尊重书豪,想去和他"一较高下"。

书豪也是不容易。

在美国,大家当他中国人。

在中国,大家当他美国人。

他做得很棒了,一直都很棒,不卑不亢,在命运里挣扎,对抗,反击。

来到CBA,从第二场的24分8板6助,到第三场26分7板4助,虽然体现不出来他是"顶级CBA小外援"的感觉。

但是我想纠正大家一个观念:

不是每场砍30-40分,才是好外援。

你得先赢球啊,还得让大家融入这场比赛。如果一个外援坑次坑次得一大堆分,没有跟国内球员串联,没有手递手传球,掩护,突分,三线快攻信任传球。

国内球员哪里谈得上进步?

顶多是买了张"场上票"在看外援打球而已。

所以,在看到林书豪和北京队打球时,我想到的不是"书豪快得分啊!"

而是注意书豪是如何与队友交流的,在每个回合队友又是如何回应配合他的。

回过头来,书豪玩命防守,大家看到他也会备受鼓舞。

一支球队,本来就应该一起成长。

最后,只是看到书豪的手臂有些不忍。

当然,最能感同身受的,还是他的父母。

第二场赛后,他的母亲吴信信在场下抱著他,真的心疼。

大风大浪都见过的书豪,在CBA会越来越好的。

我始终相信。


这个问题挺有争议,但牵扯不到种族啊外援之类的方面。由于我在这个赛季之前没怎么看CBA的比赛,所以特地咨询了浸淫CBA与NBA(以及大连一方)十余载的 @王欢辰 老师,他的看法是这样的:

首先,由于联赛级别的下降,球员的防守能力、保护同行的意识和水平,以及各种层次的基本功都是有所下降的。由于大家的基本功都不够扎实,所以如何防范对手受伤、如何降低伤病隐患、降低后续的影响,其实是没有什么B数的。从NBA到CBA是如此,从职业联赛到非职业的村赛就更明显了。

所以这个大环境就会导致——如果教练要求我防住这个人,而我的能力又明显达不到要求,靠正常手段防不住他,那我就只能下狠手,因为我能力不够,所以我不能用一个比较正常的、职业的、像NBA那种干净利落的犯规去阻止他,所以我的犯规必然很恶劣。这一切的根源是球员各方面的基本功不扎实,扯不到种族层面。

而另一点,林书豪的打法是以挡拆突破为主,他没有稳定的三分远射,但就像楼上的毛宁老师所说,他又不是一个速度型的突破后卫,而是以对抗制造杀伤、博取罚球为主。说白了,他的打法就是需要制造对抗、让对手犯规。

所以结合第一点——如果在NBA,我对林书豪犯规了,他上罚球线两罚,我身背一次犯规,很正常。但是在CBA,由于防守方能力不足,再加上林书豪的个人能力,他很可能就是一个2+1,既然都是犯规和失分,那我干嘛不扑得狠一点,对抗强一点,我把你手打麻了,说不定你加罚就不进了。

所以在较低级别的CBA,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林书豪现在就是一个『不以速度见长的突破对抗型后卫』,他不像劳森和杰克逊那样以速度过人,也不像NBA的托尼·帕克那样在突破中加上很多脚步和身位变化。而且速度突破型后卫的顶峰——艾弗森和韦德,身上也都是伤,一场下来也要摔个很多次。

更不用说他俩都有一手稳定的杀人中投了。

这些因素汇总下来,就会导致林书豪现在面临的局面:你不像其他小外援一样,在三分线外就能嗖嗖涨粉,你速度也没有那么快了。如果你继续用这种相对慢速的打球方式,那这些对抗、摔倒、受伤,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说白了,林书豪这几场并没有在哨子上吃亏,他造的对抗大部分都如愿化成了对手的犯规和自己的罚球。

总的来说,CBA联赛水平相对较低(防不住就只能上对抗和犯规,犯规又做不到干净漂亮,只能下比较狠的手),加上林书豪自己的打法(速度和稳定三分都相对欠缺,主要靠对抗造杀伤),共同导致了林书豪现在的窘境,跟什么种族问题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没法排查这事儿,最多让全联盟的球员把指甲剪了。

所以CBA为什么要找那种远射型的小外援,一方面是CBA需要这种能快速涨分的球员打开局面,就像上海之前的寂寞大神一样,而且FIBA体系里,远射型的球员确实吃得开。另一方面,这种远射型的打法也能节省外援们的体力。本来打持球核心就够累了,要是每一球都突突突,身体早就吃不消了。

我觉得王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不过可能和联赛基本功关系不大,因为核心球员被抓伤这种事情,也不只是CBA独有,我再引用一下 @傅予 在微博上转的图,注意威少的手臂:

以及,不以速度出名,但依然被重点盯防的约基奇——此君每次打比赛,手臂永远是一道道血红的印子,简直就像和梅超风打比赛一样。


实际上突破型球员就是更容易遭受划伤擦伤,就好像内线大个子更容易被人踩脚趾一样。以前曾经看过一张威斯布鲁克的手臂特写,也是伤痕累累,只不过他后来为了公众形象做了嫩肤、在球场上戴了护臂,所以看起来没那么夸张了。

CBA个别球员的球技和球德确实还需要提高,不过林以前在NBA的待遇也不太好,有个视频专门收录了林各种被严重恶意犯规、但被裁判无视的镜头。只不过林在NBA末期上场时间减少,这件事被人淡忘了,现在回到CBA出场频次提升了,这一对比又被人提起来了。

所以这个事情也没必要过分上纲上线。


大学时,我们那个系是学校新开的,作为一个理工院校中的管理专业,女生额外多。

我虽然是足球狗,但凭借182的身高顺利成为了我班篮球队的一员蘸将。06年川内院校,我算中上身高吧。

有一次组织校内比赛,我班女生在场边叽叽喳喳,搞得那些只有一群糙男的班系锤我们锤得格外用力。

在几次篮下反复横跳的过程中,我的手臂被抓出两道血路子。

篮下我班女生尖声尖气的说:他们打好野蛮呀,你看迷总手上都被抓出血啦!

我听到了,对面球员那自然也听到了。

我还犯贱把手臂伸给女同学看,引出一片「哦哟」的声音。

于是我被抓得更惨了。


谢邀。就以这两场比赛来说吧。

第一场对天津队,开场天津队是如临大敌,因为林是NBA多赛季的主力轮换球员,实力应不容小视。天津队直接拿出了防守寂寞大神和哈德森的办法,就是过半场一前一后,两人夹击防守林。但守了一节半后,天津队发现林威胁不大。第一,他没远投,用不著拿球就防。第二,他没突破能力,他主要的打法是搭拆后的中距离,以及攻防转换的快下。所以防林不用紧贴,不用像对付赛克斯,亚当斯,福特森那样,需要寸步不离。防林防他的挡拆就好。虎扑这个统计有点问题,其实林有几个得分是在罚球线附近的,并不像图中显示那么靠后。林的主要得分区域,还是正对篮筐。所以到第二场时,山东的防守调整了。

山东队对林的防守,就是防守一般外援,甚至国内球员的强度,你不拿球我就跟著跑,拿了球才防。这和北京防哈德森的强度差了两个层级。但林的问题是,他现在短距离加速能力并没有全丢,但他不敢也极少发力,他总是降重心想挤过去,但又挤不过,最后就摔倒。

大家对林这么关注,其实不是什么好事。CBA各队教练搞清弗雷戴特的打法,用了一个赛季。但林这个曝光率,估计几场比赛下来,大家就把他的底牌全摸清。他最靠谱的一招,就是高位挡拆,挡掉防守人绕到罚球线,然后横移运球一步起慢三,造犯规。非常类似哈登。

至于恶意挑衅更是瞎扯,防守人离他那么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