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來自幾個:

非光滑非剛體接觸

接觸點上有彈性形變或者有撕裂(車輪或地面都有)。

這兩種結果就是改變了輪子上每個點的運動狀態(非靜止非勻速直線運動),從而讓輪子可以滾,車可以走。

但是,彈性形變和撕裂都相當於把能量做工耗費了。所以,形成了阻力。你必須給小車拉力,才能使得地面和車輛產生形變和撕裂。

這些都需要理解「摩擦力」的解釋。參考這個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165913


小車按驅動輪分有前驅、後驅和四驅幾種類型,無論哪種類型,有動力時驅動輪受到地面靜摩擦力(不打滑)向前,非驅動輪受到滾動摩擦力向後。


首先因為車輪和地面緊密接觸,沒有打滑,所以車輪受到的的是靜摩擦力。

然後靜摩擦力你就可以按需求加上,加速時就充當動力,減速時充當阻力。

在只考慮地面和車輪作用時,理想狀態下,地面是平整的,勻速行駛時車就沒有摩擦力,沒有能量損耗,可以一直運動下去。實際上地面是不平整的,車輪和地面之間的作用叫滾動摩檫力,這種摩擦力就是你見到的汽車低速行駛時最大的阻力,所以現實中車必須要有能量輸入才能一直運動下去。


中學階段的物理模型往往是理想化的,當然也包括小車這種牽引力和阻力的模型

因此,我建議:你不要認為牽引力是由地面提供,而是認為所有的車子上都裝的是個火箭發動機,直接憑空產生牽引力,車輪只產生阻力,解題就會舒服很多

ps:要是問你前後輪摩擦力方向那種問題就不能這麼做了,理想化模型也要考慮情況嘛

另外:真實的汽車阻力應當有空氣阻力,內部機械結構摩擦,車輪形變等,不學這個,不了解


這是一對平衡的力,就像重力和支持力一樣,有多少重力就有多少支持力。

同樣,車輪轉動的時候,車輪有向後移動的趨勢,這個趨勢車輪給地面向後的摩擦力,所以地面提供車輪向前的力(與摩擦力等大反向),輪子和車子一體,所以車向前運動。

本質上說,地面給車子的是動力,而不是阻力。如果車子懸空,車子發動機開了,輪子轉了,車子也不會向前運動。

如果,行駛中關閉發動機,沒有輪子給地面的摩擦趨勢,車子自然就消失了地面給的向前的動力,所以會因為地面的摩擦力速度變慢,直到停下。這個時候地面才給車子摩擦阻力使其停下。


理想情況下,也就是車輪完全滾動的情況下地面不會給小車阻力,你說的大概是空氣阻力,不過可能會有車輪滑動+滾動的情況,這裡滾動提供動力,滑動提供阻力


剛查了一下,似乎有很多物理老師都在爭論一個接觸面能否同時存在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

我姑且支持一下把輪胎接觸面圍觀化而同時存在靜摩擦力和動摩擦力吧。

那麼我來猜一猜吧!

加速階段,地面的靜摩擦力用來給車加速了,一部分轉化為輪胎等的熱能;滑動摩擦力向前,很微小除非打滑嚴重,也是加速或熱能。

減速階段A剎車,A1輪胎速度略低於地面速度,主要是靜摩擦力顯然給輪子摩擦力向後。A2輪胎轉速為0,主要是滑動摩擦力,一樣的摩擦力向後。

減速階段B自由減速,車子動能轉化為內能,最終導致輪胎減速,同時路面給車子的靜摩擦力也必然是阻力因此向後

勻速階段,模稜兩可難以分析。車輪轉度應該在微觀上高於地面速度,高的那一部分代表著發生了滑動。至於滑動摩擦力和靜摩擦力我也不敢講。

一陣分析發現劃分動靜摩擦力好像沒啥用……


兩輪或多輪車除了驅動輪外其他的輪子提供阻力,獨輪車如果你驅動就一直加速,你不驅動了就受到摩擦,我覺得這是獨輪車不好保持勻速的原因,歡迎其他人指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