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怎麼定義接觸了,如果你認為兩個物體的分子足夠近,近到分子之間產生作用力,那麼有摩擦力的兩個物體一定接觸。如果你認為必須是兩個物體的分子互相挨著才叫接觸,那麼沒有任何兩個物體是可以接觸的,即使是同一個物體內部,分子之間都是有距離的,不存在這種「接觸」。


巧了,剛好昨天騎車的時候,思考了一下摩擦力。

我認為通常來講,摩擦應該是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對垂直於運動方向的震顫作用,其二是對分子鍵的破裂作用。

第二個不用多講,和物體本身的材質相關,主要說說第一個,垂直於運動方向的震顫。

什麼是垂直於運動方向的震顫呢?

你是否有這種體驗,當你在平地上騎車,或者推拉東西,如果上下抖動得越厲害,那麼滑行的距離就越短,而越是光滑平穩的路,越是省力。

這就是摩擦力公式中所謂的摩擦係數,摩擦係數與接觸物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那麼為什麼摩擦係數和物體接觸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呢?

現實生活中,一個物體在向前移動的時候,並不是只有往前的一個速度。它常常會因為兩個物體表面的不完全契合,會產生無數個垂直於物體運動方向的分速度,而這些分速度不斷變化,它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讓物體在運動的時候震顫。

根據初中知識可知,有加速度,有加速度矢量方向的運動距離,便會產生做功,物體向前運動的勢能就這樣被損耗掉了。

無論是滑動摩擦還是滾動摩擦,都是這樣,區別在於滑動摩擦的垂直震顫頻率更大,而且更少簡諧振動,因此滑動摩擦往往大於滾動摩擦。

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

垂直方向的震顫會概率傳遞到微觀粒子上,導致整個系統的混亂程度增加,以宏觀發熱的形式體現。

了解了摩擦力後再回到原問題上。

有摩擦力兩個物體一定要接觸嗎?

如果從狹義上來講,把粗糙程度看作整體,那在宏觀上是要接觸的。如果把粗糙程度看作垂直於運動方向的震顫程度,那宏觀上也不用接觸。

例如磁懸浮列車,你可以在正常的觀點中看作沒有摩擦,可以認為如果忽略其他因素比如空氣摩擦,是能永遠運動下去的。

但是如果磁力不均勻,會產生震顫的話,即使忽略掉其它因素,最終也會因為讓整體熵增而停下來,這時候就能認為是有摩擦的。


一定,f=μN,N是彈力,必須接觸才可能產生


摩擦力的定義里就有:「兩個相互接觸並擠壓」的字眼,所以接觸是摩擦力的必要條件,說的繞一點就是相互接觸的物體間不一定有摩擦力,有摩擦力的一定相互接觸,想必你可能是在這個地方感覺有點疑惑,接觸是產生摩擦力的必要條件之一,其他條件還有2.相互擠壓,3.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綜上:有摩擦力的兩個物體一定接觸

PS:說的有點多有點繞,希望其中能有一兩句話能幫到你理解這個問題


初高中學的是是接觸才有摩擦 大學不一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