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任何本質的變化。

唯一發生變化的是,物理學課本上的一些定律和單位的名字變了而已。歷史學書上的一些故事變了而已, 不由有任何本質的改變。

假設你穿越倒過去把牛頓給殺死了。

那麼你穿越回來,最後可能發生的事情就是

萬有引力定律變成了由羅伯特-虎克發現的,

微積分變成了萊伯尼茨發現的。

牛頓三定律可能會由三位其他物理學家提出, 最後被後人整理成經典力學體系。

僅此而已,沒有牛頓, 歷史上可能不會再出現一位天才物理學家,物理學集大成者,但是牛頓所發現的那些物理定律,一定會陸續被其他人發現。 無非是一個人發現,還是幾個人發現的區別罷了。

同樣, 沒有愛因斯坦,

基本上可以肯定, 狹義相對論將會由洛倫茲發現。

遲早會有一個物理學家, 在學習了黎曼幾何學和洛倫茲的狹義相對論之後, 突然茅塞頓開, 繼而發展出了廣義相對論。

或者就是閔可夫斯基的另外一個學生, 愛因斯坦的師兄弟, 在聽了老師講的有關於四維時空的數學之後, 茅塞頓開,從而發展出了廣義相對論。

不過是名字發生變化,僅此而已。

物理學從來都是一個整體, 所有的物理學的進步,都是整體物理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只不過有個別物理學家,表現得特別突出,一下子解決了好多問題。

這不代表離了這些物理學大師,整個物理學界就活不下去了。

這就好比上學的時候, 有學霸物理考 100分滿分,學渣自嘆不如。

但是你找幾個70分的學渣商量著共同去做一張卷子, 也總是能考滿分的。


先說答案吧,該怎麼樣還是怎麼樣,除了少了一點傳奇性之外,沒有任何影響。

先說爵爺吧。

爵爺的成就主要是力學光學和數學,當然了熱力學流體力學也是鼻祖級別的,不過還不是大成者,就忽略不計吧,當然只是對爵爺本人忽略不計,對於別人來說,還是難以企及的高峰。

先說力學吧。

力學三大定律別說伽利略,墨子都看出來了,之所以爵爺玩得牛,那是因為微積分啊,萬有引力定律呢,人家胡克可是比爵爺還先感覺到的,應該說是爵爺受了胡克的啟發才有的萬有引力定律,再往前倒一下,開普勒三大定律不就是萬有引力定律嘛,也就差在一個微積分上。

還是說一下微積分吧。

沒有爵爺當然也會有微積分,萊布尼茨可是獨立研究出來的微積分,當然了,這時候伽利略開普勒都已經仙去了,墨子更別提了,他去世的更早,他們肯定用不上了,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保不準哈雷就能算出萬有引力定律來,胡克就算了,雖然他有可能,不過就憑他那點氣量,未必肯靜下心來研究一下萊布尼茨的學說,伯努利家族沒準就大放異彩了,一家子數學天才,翻翻伽利略的《對話》沒準就把三大定律搗鼓出來了,再退一步吧,等到拉普拉斯出世,力學問題肯定能完全解決,他連上帝都能驅逐,還玩不轉力學?人家本來就是天體力學之父,牛頓沒搞清楚的問題都能搞白,他都能從牛頓力學裡推導出黑洞來,什麼問題不能解決,不過黑洞這問題他可能是算錯了。

當然了,沒有爵爺可能力學發展不了這麼快,畢竟他第一個把微積分整合成一套理論的,也並非離了他就不行,大不了晚個幾十年,就是等到拉普拉斯,也不過百八十年。

光學呢?本來波動說就佔上風,要不是爵爺一心堅持微粒說,就不用爭那麼多年了,我老覺得爵爺支持微粒說是因為胡克支持波動說,因為牛頓環就是爵爺發現的,那就是光的干涉現象的,都有干涉了,光還不是波啊,這麼說吧,要不是爵爺,光學的發展可能更快。

至於望遠鏡這活,胡克本來就是大師,還有虎克呢,那是顯微鏡啊,這方面爵爺算是一代高手,比起這兩位來還到不了碾壓的地步。

這就是說,要是沒有爵爺,力學最多晚上一百年,數學晚上十來年,光學還能前進個上百年。

接著說愛神啊。

愛神的主要成就當然是相對論了。

狹義相對論只比龐加萊早幾個星期吧,其實這一點愛神也承認,他也認為狹義相對論是水到渠成的事,有沒有他問題都不大。

愛神最得意的還是廣義相對論,號稱沒有他就沒有廣相,這有點吹牛了啊,他一定是忽略了希爾伯特,他折騰了好幾年的東西,人家數學之王幾個星期就琢磨出來了,當然對於方程的物理學意義,希爾伯特未必能闡述清楚,這方面估計還沒有人比得上愛神,不過「後面還有一群天才在追趕」嘛,既然方程都有了,物理意義慢慢來唄,再來個三五十年也能搞定啊,何況那時候正處於地球文明「科技爆炸」的時代,愛丁頓沒準就能領一時風騷,誰叫人家是欽點的懂相對論兩個半人之一啊,那半個人應該就是洛倫茲了。

不過泡利可能還會繼續失落,誰叫他牛啊,不過他家學淵源,馬赫就是他教父,估計也會做出一定貢獻,肯定比現在的大,因為他數學比愛神好啊,沒準也能得出幾個解來,當然了,他還是可能會喪失首發權。

還有量子力學呢,這方面愛神也是大師啊,他本來就是量子論三劍客之一,只是普朗克都說了量子概念了,得出光電方程很難嗎?還有後半輩子和玻爾的較量,要是沒有愛神,玻爾肯定會長舒一口氣。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並不能低估爵爺和愛神的貢獻,或者說無論如何高估都不為過,他們就好像帶領千軍萬馬衝鋒的將軍,要是沒有將軍的運籌帷幄,勝利肯定還會勝利,但是未免會流血漂櫓,這個時候難道不是應該讚歎將軍們的天才嗎?


牛頓當時的成就基本上都是水到渠成,說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其實是很客觀的。當彼時也,沒有牛頓,也會有馬頓、羊頓出現,經典力學不會有太多的不同。

愛因斯坦的情況不太相同。狹義相對論也是水到渠成的,沒有愛因斯坦,也會有恨因斯坦出現完成相似的工作。

在量子力學上,光量子假說和對德布羅意的支持,可以說推進了理論進展,但是沒有他,量子力學也會大致如此,可能會發展慢一點。

但是廣義相對論是他以一己之力開拓的,沒有他恐怕現代的引力理論和宇宙學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看歷史,社會發展史和科學史、人類思想史,一直存在「群眾史觀」和「英雄史觀」的矛盾,實質卻是互補。

就跟生物進化一樣,本來只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勝者為王,卻暗藏一條進化機制,一種「更根本的適應性」的動力在起作用,一種建立在一系列偶然之中的不可阻擋的必然!社會發展本質上也是一種進化,英雄創造歷史的偶然性背後也暗藏著一種強大的歷史必然性。

科學的發展也是一種進化,就像愛氏坦說的《物理學的進化》。在科學的發展進化過程中暗藏著一種強大的動力,決定了進化的方向和必然性,但「偶然」出現的創造歷史的英雄人物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LXK、XXX……等等,其功績不可磨滅,也不可否認。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根本動力,這動力卻集中體現在英雄的身上 !


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發現有很大一部分是時代的原因,沒有他們估計再過個幾十年他們的成果都會發現。但他們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們一個人幹了好幾個人的成果,一己之力將科技發展提高了幾十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