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大哉是問,問了也白問,答了也白答,懂得自然懂,不懂自然不懂。

朝三暮四,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放下彼此是非,聽天籟,忘吾我。

這句話是莊子《齊物論》里的一句,要想準確理解的話,需要結合前後文。齊物論其實無論從哪節選,都是斷章取義,勉強節選出一段的話,大概可以這樣吧:

。。。。。。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

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謝謝邀請,前後句是什麼?


是說因為聖人不拘泥是非之途,而明照於天道。

通俗一點說:聖人們都只管走自己的路,所以他們的成功途徑就像是天道一樣,供更多的人參照。

再通俗一點:你成功了,放個屁都有道理。

以上。


你從哪看的的?


莊子·內篇·齊物論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說因果呢。

至於什麼意思

不想說。


莊子·齊物論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剛剛產生隨即便是死亡,剛剛死亡隨即便會復生;剛剛肯定隨即就是否定,剛剛否定隨即又予以肯定;依託正確的一面同時也就遵循了謬誤的一面,依託謬誤的一面同時也就遵循了正確的一面。因此聖人不走劃分正誤是非的道路而是觀察比照事物的本然,也就是順著事物自身的情態。事物的這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那一面,事物的那一面也就是事物的這一面。事物的那一面同樣存在是與非,事物的這一面也同樣存在正與誤。事物果真存在彼此兩個方面嗎?事物果真不存在彼此兩個方面的區分嗎?彼此兩個方面都沒有其對立的一面,這就是大道的樞紐。抓住了大道的樞紐也就抓住了事物的要害,從而順應事物無窮無盡的變化。「是」是無窮的,「非」也是無窮的。所以說不如用事物的本然來加以觀察和認識。

我覺得莊子的主要哲學思想就是齊物論里的不要簡單去劃分是非好壞~而是要去理解事物的客觀規律~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引用羅胖一句話

我自己以前做節目,講到歷史話題的時候,經常講,如果你面對一個歷史事件,馬上就能說出來忠奸善惡、是非對錯,那你肯定是沒有看懂。如果你了解到,恩,所有當事人都有當時情境下的不得已,你對所有當事人都抱以同情之理解,然後一聲嘆息,這個時候沒準兒才算入門。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不要執著於人和事的價值判斷上~而是要去嘗試理解那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大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