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到现在还从事科研,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PhD导师。

想当年我去加拿大读她的PhD本来是本著混一个学位的目的。但是她经常给我讲我非常适合科研,讲著讲著连我自己也相信了我可以做科研。我整个Phd的生活还算很顺利,发了一些不错的文章。我导师是一个很纯粹的人,她一年请我们吃饭的次数多到我都记不清楚。有一次我告诉她我想做一些比较fancy的东西,她告诉我「最为一个化学家,应该做一些在几十年后写进教科书的东西,而不是过于追热点!」

当时她为了帮一个学生(我一师兄),成了某帝都高校的大千人。但后面我这牛逼师兄,撂挑子直接创业了,现在公司市值都十几个亿了!我导一直对学生过于负责,以至于常常给讲她有点对不起那边的学生。并表达了希望我做完博后去帮她对我想法,我当时也想著如果跟著纯粹地做一些科研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虽然帝都的房价让我觉得根本没有生活可言!但因为她在那里,我一直觉得那里是我科研最好的归宿!然后,不幸的事情发生,在最富有创造力的年龄,她生命戛然而止!

而我似乎也是科研失去很大的热情。于是我就换了一个房价还可以接受的中西部985高校,打算吃喝等死。

对我个人而言,从我读她Phd时就想混个学位的我初衷,最后也有了一个在旁人看来不错的归宿!但我还是觉得我科研的雄心壮志在她生命戛然而止的时刻也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是个树洞吧,希望没人认识我。


我自己有两点,兴趣和执念。我做的领域叫演算法博弈论,在本科开始就对博弈论非常感兴趣,然后就读了大量相关的书和论文,等到了硕士阶段,就确定了具体的方向,演算法机制设计,这是一门理论可以指导实践的学科,非常对我的胃口。然后在这个方向上的兴趣,导致我每日每夜的阅读大量领域相关论文,从理论到应用,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掌握了整个大领域的脉络和要点。感觉腹有诗书了,就著手搜寻自己要做的点,由于想要做一些突破性的工作,因此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都在思考问题,是很密集的那种思考,然后就提出了一个我自己喜欢的并且前人们还没有涉猎的问题。有方向是好,但是得知道如何入手解决,第一次做科研,在实验室宽松自由得条件下,我可以随时随地得自由畅想,然后过了有三个月,突然解决方案划过脑际,然后思如泉涌,解决了整个问题。然后在进一步前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由于是新兴方向,所以导师的指导也有限,攻坚了几个月无果,沮丧,挫败,自责,漫无目的,甚至怀疑自己为什么要做科研,浪费n多时间,这时候执念就起作用了,导师也鼓励,自己也不服输,又硬生生的熬了几个月,无果,然后出去ktv玩了一天,回来躺床上,突然有一种问题要被解决的冲动,激动的赶紧推理验证,结论正确。这两次科研经历有时候也让我很恐慌,因为解决问题的想法都是那种突然的灵感迸发而不是自然而然的产生,生怕自己在以后没灵感了,也就枯竭了,一直调侃自己就如画家范曾说的那样「真情妙悟做文章」,目前在某科大读博士,新方向的问题还有好多待解决,在我的兴趣未消失,执念未耗尽前,会继续在科研道路上进军~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我已经溜了,还在坚持的人可能家里有矿叭


0


首先是一种工作,其次兴趣,最后情怀。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


因为不讨厌,也因为没有更加吸引我的事情


因为奖学金很高


作为化学在读女博士 我并没有坚持科研 虽然我还在所谓科研的路上 但分分钟有退博的念头 所以我坚持的只是学位 而不是科研。


因为喜欢,看是矫情,实则真挚。就好像你去游戏厅打币子,自己出币子钱,也玩的开心;那别人给你出币子钱不是玩儿更开心;那你玩儿,他再给你点钱,好啦~反正我开心到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