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不知道。從來不沾不勞而獲的東西。立個FLAG,這輩子都不會不勞而獲的。

……嗯?為什麼會被邀請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是個小透明啊?……

----------------

我想,不勞而獲這種玩意兒,會讓人失去活著的意義。好的我們先來看詞語本身。不勞而獲的「獲」並沒有限定獲得的對象,那我就理解為世界上存在著的一切有形和無形的物質。整個詞語只是強調一種狀態,即不需要任何付出就可以召之即來。無論是怎樣形式的不勞而獲,最初的時候都是會極度歡愉,它意味著我們能夠徹底從生存的壓力中解脫出來,擁有高度密集的時間空間條件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一切,並且毫不費力的擁有一切。但是當你滿足了所有的慾望(例如你最想要購買的商品立刻就拿到了你的面前,你剛拐過街角就看到你最喜歡的那個人站在那裡等你,你說想要某家公司緊接著就有人為你遞來股份合同),你就會發現你不知道你為什麼要活著。因為你失去了目的地,自然也就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工作和學習,既然一切都可以毫不費力的得到,那麼不如不做,可是如果什麼都不做人活著又是為了什麼呢,於是生活的本質在不勞而獲的人那裡成為一種悖論。emmm我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上面似乎有「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標籤?所以這是一個和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問題嗎難道?……那我就再說幾句別的……馬克思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也就是說,「不勞而獲」從根本上剝奪了人的一切實踐形式,這其中也包括構成人的本質的活動即物質勞動。簡單來說,失去了勞動,人就在明明短暫卻又漫長的幾十年時光的不斷流逝中迷失了自我,同時也失去了他之所以為人的社會性,從而也會阻礙社會的發展。換句話說,正是那種跨越了時空界限不曾停歇的拼搏,才是人類最為閃光的不滅精神吧。(突然雞湯)註:馬克思的那句話來自1845年《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v^*
恐慌。

可能天上掉的餡餅會砸死人這種想法是潛意識的,所以不勞而獲的東西,大概率會引起強烈的恐慌,用不順手,吃不開心,最後疑神疑鬼,把得到的又放棄掉,只求一個心安。

當然,這種是九年義務教育過硬的情況下。當年初中的時候,大概07年,在街邊撿到5張百元大鈔,而後不聽同學勸阻,第一時間撥打了110。那個時候重慶還有交巡警,幾分鐘就到了,記錄了我的名字,學校班級。事後通過一起撿到的銀行卡找到了失主。最後結局:全校表揚一次,失主送了一箱純牛奶,我不想喝,自己拿去店面換成了伊利酸牛奶。以上拾金不昧的事例只能說明兩件事。第一:不勞而獲的恐慌感,造成了我本能的行為,想要甩掉這筆錢財,而良好的九年教育促使我通過報警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當年確實懵懂無知,沒考慮兄弟當時像看智障的眼神,也許我這種人想去當檢察官是對的,其他出路活不下去……

剛開始是驚喜,最後是心虛,內心空虛,甚至不安


我並不覺得世界上有多少不勞而獲的事情,哪怕買彩票也要你先有買彩票的錢。很多人獲得的東西背後都有它自己的付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那準備本身就是很大的投入,有多也有少。你換個角度看,你可以理解為獲得與付出的比例問題,畢竟我並不覺得有不勞而活這件事情。也沒啥好感覺得拿到就拿到了,認清自己的定位,該幹嘛幹嘛。


剛得到的一瞬間當然是開心。但是猛然間的驚喜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忘。如果得到的是錢,那就花的時候沒有心疼的感覺,如果是人,那就是不會太珍惜。

你是想問當大資本家是什麼感覺嘛

心安理得然後繼續剝削滴
基金的定投帶來的收益應該算是不勞而獲吧
你撿過錢嗎?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感覺很開心
不知道。我想體驗一下(?˙ー˙?)
沒有完全的不勞而獲,只有相對的高回報。換句話說,你做的工作不至於得到那麼高的回報罷了……要明白這一點。然後嘛……你看看滿大街的資 啊,不是,是企業家。


恐怕會惶恐會不安吧,得到的並非與自己的能力和付出匹配


惴惴不安,怕在不恰當的時機把RP整沒了,關鍵時刻沒那麼多運氣了。所以,一直避免不勞而獲,最起碼也得多少付出點,算是代價。
肯定是很爽的,只是沒機會。
有種成就感,特別是一切都進入軌道,你不用再費時費力,就能獲得報酬。只要你每隔一段時間去瞅瞅那些地方有不妥,是人是物?然後把人或物換掉,淘汰就行了。

冬天在家門口放了個電熱毯,不久後就能收穫貓貓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