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当父母的这辈人,在60后~85后之间吧,这个年龄段,80后要稍微好点,在文化程度上会高点,60后、70后,有的年轻的时候就没怎么读过书,对这种所谓的「精神」脑袋里就没概念,只知道自己年轻的时候吃了不少苦,就想让自己孩子多享享福,可以弥补一下心理上缺憾。

现在很多父母幸苦一辈子,都是巴不得自己这辈子能把儿孙辈的事做完。这本身就是中国家长的内心的一种缺陷。更多都是物质上的给予和满足,很少有人格、精神、思想上的培养。说白了,中国的爸妈,就是这么样的爸妈。所以中国的孩子独立性和日本的孩子以及其他国家的孩子比起来,还是缺不少味道。

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不是说家里穷的孩子,就一定会承担得起家庭责任,而是指人在物质环境差的情况下,会更加成熟,会更有精神去奋斗、去改变。

举个例子:中国爸妈对著电脑就玩桌牌游戏之类,拿著手机也是追剧,小孩他不懂,但从小看在眼里,从大人身上学会电脑就是用来玩游戏,手机可以追剧。但西方的国家就不一样,爸妈从小教育孩子,电脑,只是工具,是为我们服务的,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这完全不一样。说白了还是爸妈自己问题,但又有多少爸妈能有这么高的觉悟和意识呢!


因为穷

能提出这种问题的人都没经历过真正的贫穷

至少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

穷是刻在骨子里

脱胎换骨也去不掉


因为大部分做父母的,或者大部分人,并不真正掌握「精神」这种东西,自己没有的又如何给别人。我理解的「精神」的含义,大概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成系统的(成系统很重要)近乎哲学的形而上的认知和追求。可是看一下身边的人就知道,太多的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那么,能给孩子的,也就剩下操作性强的物质生活了。


也许是普遍缺乏文化。


因为社会发展的太快。大部分人还停留在以前要努力填饱肚子,和填饱肚子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上。

精神上的发展速度还没赶上物质的发展速度。
之前看了一个忘记在哪里看的了,有一家生了一个儿子特别宝贝,什么都是最好的,喝点水都是蒸馏水,家里安装两个过滤器,后来上学的时候学同学和水管里的水,就拉稀拉死了,送医院都没抢救过来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