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行者。若欲具足 菩薩戒者。應當合掌 在空閑處。遍禮十方佛 懺悔諸罪。自說己過。然後靜處 白十方佛。而作是言

諸佛世尊 常住在世。我業障故。雖信方等 見佛不了。

今歸依佛。唯願釋迦牟尼正遍知世尊。為我和上。

文殊師利 具大慧者。願以智慧。授我清凈 諸菩薩法。

彌勒菩薩 勝大慈日。憐愍我故。亦應聽我 受菩薩法。

十方諸佛。現為我證。

諸大菩薩。各稱其名。是勝大士。覆護眾生。助護我等。

今日受持 方等經典。乃至失命。設墮地獄 受無量苦。終不毀謗 諸佛正法。

以是因緣 功德力故。今釋迦牟尼佛。為我和上。

文殊師利。為我阿闍黎。

當來彌勒。願授我法。

十方諸佛。願證知我。

大德諸菩薩。願為我伴。

我今依大乘經 甚深妙義。歸依佛 歸依法 歸依僧。

如是三說。歸依三寶已。次當自誓 受六重法。

(《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


善生言。

世尊。如佛先說有來乞者。當先教令 受三歸依 然後施者。何因緣故 受三歸依。云何名為三歸依也。

善男子。為破諸苦 斷除煩惱 受於無上寂滅之樂。以是因緣 受三歸依

如汝所問 云何三歸依者。善男子。謂佛法僧。

佛者。能說壞煩惱因 得正解脫。

法者。即是壞煩惱因 真實解脫

僧者。稟受破煩惱因 得正解脫

或有說言。若如是者即是一歸。是義不然。何以故

如來出世 及不出世。正法常有 無分別者。如來出已 則有分別。是故應當 別歸依佛。

如來出世 及不出世。正法常有 無有受者。佛弟子眾 能稟受故。是故應當 別歸依僧。

正道解脫 是名為法

無師獨覺 是名為佛

能如法受 是名為僧

若無三歸 云何說有 四不壞信。

得三歸者。或有具足 或不具足。

云何具足。所謂歸佛法僧。

不具足者。所謂如來 歸依於法。

善男子。得三歸者 無不具足。如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戒。

善男子。如佛 緣覺 聲聞各異。是故三寶 不得不異。

云何為異。發心時異。莊嚴時異。得道時異。性分各異。是故為異。

何因緣故 說佛即法。能解是法 故名為佛。受分別說 故名為僧。

若有說言 佛入僧數。是義不然。何以故。佛若入僧 則無三寶 及三歸依 四不壞信。

善男子。菩薩法異 佛法亦異

菩薩二種。一者後身。二者修道。

歸依後身 名歸依法。

歸依修道 名歸依僧。

觀有為法 多諸罪過。獨處修行 得甘露味。故名為佛

一切無漏 無為法界。故名為法

受持禁戒 讀誦解說 十二部經。故名為僧

若有問言。如來滅已 歸依佛者。是何歸依。

善男子。如是歸依名為 歸依過去諸佛無學之法。

如我先教提謂長者。汝當歸依未來世僧。依過去佛 亦復如是。

福田果報有多少故 差別為三。

若佛在世 及涅槃後。供養果報 無有差別。受歸依者 亦復如是。

如佛在世 為諸弟子立諸要制。佛雖過去 有犯之者亦獲罪報。歸過去佛 亦復如是。

猶如如來 臨涅槃時。一切人天 為涅槃故 多設供養。爾時如來 未入涅槃 猶故在世。懸受未來世供養事。歸過去佛 亦復如是。

譬如有人 父母在遠。是人或時嗔罵得罪。或時恭敬讚歎得福。歸過去佛 亦復如是。

是故我說。我若在世 及涅槃後 所設供養。施者受福 等無差別。

善男子。若男若女 若能三說三歸依者。名優婆塞 名優婆夷

一切諸佛 雖歸依法。法由佛說 故得顯現。是故先應 歸依於佛

凈身口意 至心念佛。念已即離 怖畏苦惱。是故應當 先歸依佛

智者深觀 如來智慧 解脫最勝

能說解脫 及解脫因

能說無上 寂靜之處

能竭生死 苦惱大海

威儀庠序 三業寂靜

是故應當 先歸依佛

智者深觀 生死之法 是大苦聚。無上正道 能永斷之

生死之法 渴愛饑饉。無上甘露 味能充足

生死之法 怖畏嶮難。無上正法 能除斷之

生死錯謬 邪僻不正。無常見常 無我見我。無樂見樂 不凈見凈。無上正法 悉能斷除

以是因緣 應歸依法

智者應觀 外道徒眾。無慚無愧 非如法住。雖為道行 不知正路。雖求解脫 不得正要。雖得世俗 微善之法。慳吝護惜 不能轉說。非善行性 作善行想

佛僧寂靜 心多憐愍。少欲知足 如法而住。修於正道 得正解脫。得已復能 轉為人說。是故應當 次歸依僧

若能禮拜 如是三寶。來迎去送 尊重讚歎。如法而住 信之不疑。是則名為 供養三寶。

若有人能歸三寶已。雖不受戒 斷一切惡 修一切善。雖復在家 如法而住。是亦得名 為優婆塞

若有說言。先不歸依佛法僧寶。當知是人 不得戒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如我先說 善來比丘。是竟未得 歸依三寶。而其戒律 悉得具足

或有說言。若不具受 則不得戒。八戒齋法 亦復如是。是義不然。

何以故。若不具受 不得戒者。求有優婆塞 云何得戒。實是得戒。但不具足 八戒齋法。

若不具受 雖不名齋。可得名善。

善男子。若能凈潔身口意業 受優婆塞戒。是名五陰。

云何五陰。不受邪見 不說邪見。信受正見 說於正見 修行正法。是名五陰。

受三歸已 造作痴業。受外道法 自在天語。以是因緣 失於三歸

若人質直 心無慳貪。常修慚愧 少欲知足。是人不久 得寂靜身。

若有造作 種種雜業。為受樂故 修於善事 如市易法。其心不能 憐愍眾生。如是之人 不得三歸

若人為護舍宅身命 祠祀諸神。是人不名失歸依法。

若人至心信其能救一切怖畏。禮拜外道。是人則失三歸依法

若聞諸天有曾見佛功德勝已。禮拜供養 是人不失歸依之法。

或時禮拜自在天王。應如禮拜世間諸王 長者貴人 耆舊有德。如是之人 亦復不失歸依之法。

雖復禮拜 所說邪法 慎無受之。

供養天時 當起慈心。為護身命財物 國土人民恐怖。

所說邪見 何故不受。智者應觀外道所說。雲一切物 悉是自在天之所作。若是自在之所作者。我今何故 修是善業。

或說投淵赴火 自餓捨命 即得離苦。此即苦因。云何說言 得遠離苦。

一切眾生 作善惡業。以是業緣 自受果報

復有說言 一切萬物 時節星宿 自在天作。如是邪說 我云何受 現在造業。亦受過去 所作業果。

智者了了 知是業果。云何說言 時節星宿 自在作耶。

若以時節星宿因緣 受苦樂者。天下多有同時同宿。云何復有一人受苦 一人受樂。一人是男 一人是女。

天阿修羅 有同時生 同宿生者。或有天勝 阿修羅負。阿修羅勝 諸天不如。

復有諸王 同時同宿 俱共治政。一人失國 一則保土。

諸外道等 亦復說言。若有惡年 惡宿現時。當教眾生 令修善法 以攘卻之。若是年宿 何得修善 而得除滅。

以是因緣 智者云何受於外道邪錯之說。

善男子。一切眾生 隨於業行。若修正見 受於安樂。修邪見者 受大苦惱。因修善業 得大自在。

得自在已 眾生親近。復為宣說 善業因緣。

善業因緣 故得自在。一切眾生 皆由修善業因緣故。得受安樂。非年宿也。

善男子。阿闍世王 提婆達多。皆由造惡業因緣故。墮於地獄。非因年宿 得是報也。

郁頭藍弗 邪見因緣。未來當墮大地獄中。

善男子。一切善法欲為根本。是欲因緣 得三菩提及解脫果。

入出家法 破大惡業 及諸有業。能受持戒 親近諸佛。能一切舍 施於乞者。能作定性 壞惡果報。滅大惡罪 得決定聚。離於三障 善能修集壞煩惱道。

是欲因緣 能受三歸。

因三歸已 即能受戒。

既受戒已 行見修道 過於聲聞。

若有畏於 師子虎狼 惡獸等類。歸依於佛 尚得解脫。況發善心 求出世者不得解脫。

阿那邠坻 教告家內。在胎之子 悉受歸依。是胎中子 實不成就

何以故。是法要當 口自宣說

雖不成就 亦能護之

善男子。諸外道說。一切世間 皆是自在天之所作。亦復說言。未來之世 過百劫已 當有幻出。所言幻者 即是佛也。

若自在天 能作佛者。是佛云何 能破歸依自在天儀。

若自在天不能作佛。云何說言。一切皆是自在天作。

外道復說。大梵天王 大自在天 毗紐天主。悉皆是一。

復說生處 各各別異。自在天者 名自在天。名常 名主 名有。名曰律陀 名曰屍婆。是一一名 各有異事。亦求解脫 亦即解脫。

是義不然。何以故。若自在天 能生眾生 造作諸有。作善惡業 及業果報。作貪嗔痴 系縛眾生。

復言眾生得解脫時 悉入身中。是故解脫 是無常法。

是義不然。何以故。若無常者 云何得名為解脫也。

如婆羅門子還得壽命。是故不得名自在天。

是三種天 亦不得一。何以故。阿周那人 毗紐大天為作解脫。以是義故。亦不得一。

若言解脫 是無常者。當知即幻 非佛名幻。若能了了 正見真我。是名解脫

復有說言。見微塵者 是名解脫。

復有說言。見性異我異 是名解脫。

是義不然。何以故。若能修道 見四真諦。是人乃得 見性見我

若人能受 三歸依者。是人乃能 真見四諦

是三歸依 乃是一切無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

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 凈三歸依 是不為難。在家修凈 是乃為難。

何以故。在家之人 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善生言。

世尊。若有人能受 三歸齋戒。是人當得 何等果報。

善男子。若人能受三歸依者。當知是人所得福報 不可窮盡。

善男子。迦陵伽國 有七寶藏 名賓伽羅。其國人民 大小男女。於七日中 七月 七年。常以車乘 象馬駝驢。擔負持去 猶不能盡。

若有至心 受三歸齋。是人所得功德果報。出勝彼藏所有寶物。

善男子。毗提呵國 有七寶藏 名半陸迦。其國人民 男女大小 於七日中 七月 七年。常以車乘 象馬駝驢。擔負持去 猶不能盡。

若有至心 受三歸齋。是人所得功德果報。出勝彼藏所有寶物。

善男子。波羅[木*奈]國 有七寶藏 名曰蠰佉。其國人民 男女大小 於七日中 七月 七年。常以車乘 象馬駝驢。擔負持去 亦不能盡。

若有至心 受三歸齋。是人所得功德果報。出勝彼藏所有寶物。

善男子。乾陀羅國 有七寶藏 名伊羅缽多。其國人民 男女大小 於七日中 七月 七年。常以車乘 象馬駝驢。擔負持去 亦不能盡。

若有至心 受三歸齋。是人所得功德果報。勝出彼藏所有寶物。

善男子。若有從他 三受三歸 三受八戒。是名得具 一日一夜優婆塞齋。

明相出時 是時則失。是故不得 佛像邊受。要當從人 根本清凈

受已清凈 莊嚴清凈。覺觀清凈 念心清凈 求報清凈。

是名 三歸清凈齋法。

善男子。若能如是清凈歸依 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餘一切罪悉皆消滅。

如是戒者 不得一時二人並受。何以故。若一時中二人共受。何因緣故。一人毀犯 一人堅持。是戒力故 後世生時 不能造惡。受已作罪 復不永失。

若先遣信 欲刑戮人。信遲未至。其人尋後 發心受齋。當受齋時 信至即殺 雖復一時。以戒力故 不得殺罪。

若諸貴人 常敕作惡。若欲受齋 先當敕語。遮先諸惡 乃得成就。若先不遮 輒便受齋者。不名得齋。

欲受齋者。先當宣令 所屬國境。我欲受齋。凡是齋日 悉斷諸惡 罰戮之事。

若能如是 清凈受持八戒齋者。是人則得無量果報 至無上樂。

彌勒出時 百年受齋。不如我世 一日一夜。何以故。我時眾生 具五滓故。是故我為鹿子母說 善女若娑羅樹 能受八齋。是亦得受 人天之樂 至無上樂。

善男子。是八戒齋。即是莊嚴無上菩提 之瓔珞也。

如是齋者。既是易作 而能獲得無量功德。若有易作 而不作者。是名放逸。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能教眾生 凈八戒齋 是不為難。在家菩薩教他清凈 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 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善生言。

世尊。何等之人得三歸依。何等之人 不得三歸。

善男子。若人信因 信果 信諦 信有得道。如是之人 則得三歸

若人至心 信不可敗。親近三寶 受善友教。如是之人 則得三歸


我的媽呀,現在二寶居士真多。這很要不得。連形式上的皈依都想省了,又貪又懶又傲慢,還想靠自己覺悟?你自己什麼根基不清楚,佛法無人說,雖慧末能了,不親近正規道場和善知識,不從住持三寶處積累福德智慧資糧,光靠你自己參悟就能得道?你要是那根基,還跑到網上問什麼?佛法正法眼藏還是要靠僧人傳,別說開悟,下輩子去哪裡恐怕你都沒把握吧。

可以自己去佛塔寺自誓受三皈依五戒甚至菩薩戒,問題是你能確保得戒體嗎?佛法從誠敬中來,住持三寶雖然是表法的非自性三寶,雖然有的僧人現在有的行為讓人多有微詞,但不是全部,別輕視僧人,佛說破戒僧也是福田,普通人還是找個正規道場皈依受戒吧。

學佛有學佛的態度,居士有居士的本分,別壞了規矩。不能你也是慧能大師的根基吧,無師自通,那隨喜讚歎,開悟後別忘了度我。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做了皈依就能覺悟嗎?皈不皈依與覺悟無關,如果皈依了的人不篤信佛法,半信半疑,半休半怠,皈依不皈依又有什麼區別呢?是不是佛弟子不需要看有沒有「證件」,有沒有做皈依。

再說,什麼是皈依?相信人有佛性,真如不動,並且隨順真如,即是「皈依佛」。相信自性本來清凈,因有染著不能顯發,依法修行可除塵垢,即是「皈依法」。相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眾生皆是佛,恭敬尊重一切眾生,即是「皈依僧」。


因緣不具足,可於佛前自誓受三皈依

「皈依若能親來面受,固為正理。如其不能親來,但以至誠懇切心如親受一樣,則固無所同異也。即面受而不以受皈依為事,仍然心行作為同舊,則是名為皈依三寶,實是魔王眷屬。佛法利益,豈能以虛名而即得乎哉。」

--恭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復李吉人居士書)

原文: http://yinzu.org/3b03/ygdswc3b3-00059.htm

「若皈依時, 當於佛前, 志誠頂禮若干拜。對佛自陳我弟子慧度, 受吾師印光命, 令於佛前自誓受三皈五戒。我弟子慧度, 皈依(佛, 法, 僧)自今以後, 以(佛, 法, 僧)為師, 終不皈依(外道天魔, 外道典藉, 外道邪眾)第二, 第三, 照旁改者說。每條說畢, 禮佛三拜。

又復禮佛三拜。受五戒, 則雲我弟子慧度, 誓受五戒。第一不殺生, 如佛盡形壽不殺生。我弟子慧度, 亦盡形壽不殺生。第二不偷盜, 第三不邪淫, 第四不妄語, 第五不飲酒, 此照樣說。唯第三不邪淫, 則雲如諸佛盡形壽不淫慾。我弟子亦盡形壽不邪淫。以在家人有夫妻之誼, 冀生兒女, 不能斷欲, 故只戒外色。若自妻妾, 或貪樂, 或行之不以其道, 則同邪淫, 不可不知。解詳文鈔, 熟讀自知, 此不備書。」

--恭錄自《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三》(復榮柏雲居士書)

原文:http://yinzu.org/3b03/ygdswc3b3-00077.htm

末學慚愧,無知無能,無修無德。如有於人於法不相應之處,懇請大家嚴厲批評指正。至誠叩謝。

南無阿彌陀佛


雖說:傳法需僧眾,得法可白衣。但佛又又「依法不依人」之說,無論怎麼修行,終究要依三法印而修,終究要以戒為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