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今日偶然发现了一个叫做「秒懂百科」的视频,就链接在百度百科的相关词条上,通过看一个几分钟的视频就可以大致了解百科文字版所叙述的知识内容。

一开始不觉得如何,仔细一想忽然觉得这个问题很大啊。「阅读文字」这事到底带给我们什么?如果文字作为一种符号,无非要传达给我们知识、信息,但是如果这种传达我们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的方式传递出来,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文字呢?如果我们说阅读可以带来某种体验,那随著VR技术的发展,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去文字中寻求这种体验了吧!另外,随著音频技术的发展,「听书」这事也越来越容易,以后一本书没准就能完全由电子人声合成为一个二维码,扫进手机,躺著、站著、走著,就都能「阅读」了,无非是用耳朵而已嘛!

所以说,我们用「眼睛」去「阅读」「文字」这件事情,到底有什么不可取代性!为什么非要「读」「书」呢?我们的眼睛是不是会再今后不再用来看书了呢?


最终会不会消亡不好说。

但是,短时间内是不会的。

从载体上来说,文字与纸质文件虽然原始,但有它不可替代的保密性,重要文件放在电脑中总有被攻破的危险,而纸质可以杜绝大部分远程盗取。

从意义上来说,文字类似于画作和音乐,并非所有书都是技能书和工具书。

更多时候,它们是一种载体和链接,「晦涩」本身起到一种筛选知己的作用,所谓曲高和寡也是如此,懂得欣赏,能从作品中获得一丝作者的心意,这一刻,你与作者就勾连起了一道链接。

而这些或许你会说,语音读书不是也可以做到嘛?

语气是会影响语境的哟。很多时候,就是要用心去读才不会走歪路。

「玄」的载体反而更贴近「虚无缥缈」的心情,所以并非越明白越好。

除非以后有情绪贩卖这种科技吧,直接把作者所需要的情绪,心情,一并放进作品中。


这个问题先得弄清楚什么是「文字」,比如商场里面的卫生间会用 这样一个符号来指示,那么这个符号是不是文字呢?

它应该是文字!百科对原始文字的解释是:原始文字是人类用来纪录特定事物、简化图像而成的书写符号。这个符号就是这种类型的存在,它让我们知道这个地方有卫生间。同理,各种品牌店的logo也算文字,路标箭头也算文字。还有盲文也是文字,盲道上突起的图案用于指示道路走向,也算文字。文字阅读就是通过「看」这些符号识别它的含义。

和「文字」这个体系相提并论的是「语言」。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最流行的独立完整的体系。我们的爷爷奶奶辈有很多人都是文盲,但是他们也生活得挺好的,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语言」这一个体系。

但是「语言」和「文字」的效果不同,文字利用的是空间特性,有很强的直观性;语言利用的是时间特性,直观性则不如文字。所以我们遇到复杂的问题的时候,会更多的画草图来分析问题,这其实就是用了文字和图的直观性。这一点语言是很难胜任的。从文明发展来看,我们的文字应该不会消失,文字阅读与理解对于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


不管电子读物如何的顺应潮流趋势,但是那种午后清风,一杯热茶,手捧一本书的安静,是电子读物绝对取代不了的 。


不会啊。手机并不会也不可能代替纸质的阅读,那种感觉不一样的


文字是文化的根基,只有民族灭亡了,才会出现文化的湮灭;文化湮灭了,文字也不复存在。现在来说,文字阅读会最终消亡,主要是还不了解文字对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密切到什么程度。故民族在文化在,文化在,则文字不会消亡。现在出现的问题,可能是电子产品代替纸质书籍的阅读,我觉得,可以取代一部分,但不会全部取代。


会换成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以前人们用算珠计算,现在用计算器,工具发生了变化,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为了计算数值,满住人们的需要。

获取文字的内容的方式其实有很多种,自我理解阅读是一种,听专家解读口述给你又是一种,或者通过视频更立体直观的将复杂的知识展现出来等等,选择于何种取决你的时间支配还有个人偏好罢了。

如果科技的水平足够发达,可以做到将浩瀚无边的知识,直接植入人的大脑里,那么一个人就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拥有大量的知识储备,你觉得还会有人花这么多时候,悠哉悠哉的啃书吗,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情。


文字,在我看来是一种信息集合体,并非单纯的符号,它的存在不单单是告诉厕所的左右,而是在传递信息。

至于消亡?等那一天不需要靠文字分别厕所左右的时候,再说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