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金老师的讲座现场,有一位老师在问答环节提出了这个问题,倍蒂究竟去哪儿了?

金老师说 这就是小说的好处,记忆是破碎的,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的结果,这就是故事的结局。还有那种比较善意的回答,像老太太安慰小朋友一样。

附现场照片


不知道她去哪儿了,小说要的就是不知道她去了哪儿的这个「结果」和「效果」。《繁花?》里写蓓蒂和阿婆在文革中失踪,把她俩写成变成金鱼游走了,妙。

世事动乱,阿婆就有「思古」心,一心想回到「天王」的时候;蓓蒂的钢琴被抄走了,于是到处找啊找,惘然若失,终于失了魂魄……她们觉得自己作为个人,存在的合理性被完全颠覆了,这是个不属于她们的时空,不讲逻辑和道理,不会接受她们,她们在这里是没有位置的。这样的两个一老一小都是弱者,是小老百姓小人物,在荒诞年代里受到迫害,发不出自己的声音,没有人觉察得到她们内心所感受到的震动。对于蓓蒂(还有阿婆)抄走钢琴意味著信仰破灭和精神生命被戕害。但以她孱弱的理智不会想到是不是该反抗,是不是要愤怒,她们非常疑惑,是不是还能够作为「我这个人」继续在这个理路不通的世界上存活下去?

其实像她们这样无足轻重的人,浩劫虽凶也未必不会给她们留条活路——大环境不过是叫他们受点伤害——只要不钻牛角尖,她们还是能「苟且偷生」的。可她们偏偏是极单纯的老人小孩,她们的信念虽朴素却执著,不容易释然;精神上的安全感一旦丧失,巨大的空茫和惶惑便笼罩著她们的整个生命,「活下去」这件事,顿时变得难以为继……于是,她们只能选择自己把自己「边缘化」了。因为她们在外界找不到一点点可以相信和依凭的东西,灵魂从此永远和这个疯狂的世界疏离开来了……

这样的两个人物,要怎样安排结局呢?怎样的结局才显得有「出路」、有「希望」,符合文学的意义呢?

很显然,等待她们的只有一条路:异化,并在异化之后挥别这个操蛋的人间。悲惨。但悲惨这个东西写得太「实」就庸俗了,不好看,失去了文学与现实的距离,很难写的。按照《繁花?》叙事的路子也不可能处理成黑色幽默。金宇澄的文学敏感度出来了,他说街坊朋友看著一老一小变成金鱼游走了,再也不见了。这里是一种抒情的、高度审美的笔调——现实无路可走了,好在人物还可以有愿望,有情感和灵魂的升华!所以蓓蒂和阿婆变成了金鱼,而不是昆虫。金鱼多美啊,小姑娘蓓蒂再也不用丧魂落魄地做「人」了,她做了美丽的金鱼,游到了人们看不见她的地方,兴许在自由地活著,阿婆永远陪伴著她……

这个审美趣味厉害了,叫人回味无穷。文学就是要叫人痛苦的同时,也看得见希望。


貌似是跟著阿婆跳了黄浦江?个人猜测,因为蓓蒂跟阿婆最后一次出现时,反复在描写那个鱼池,之前还大量铺垫了蓓蒂和阿婆变成了一条鱼。


这也是我一直想问金老师的问题。

嗯。从2014年的夏天我从北京研究生毕业来到了上海。似乎我的每一次毕业都是一次落荒而逃。本科毕业灰溜溜的从长沙回来了~是的,我甚至没有参加毕业典礼~因为我大二挂了一门课并且我还一直没有补考。好在大学老师非常的善意,还是很迅速的让我通过了补考拿到了毕业证,我记得那位老师还提前一天给我泄了题。这位老师就是那种专业很厉害,上起唐宋文学来是侃侃而谈也非常会做人的人,所谓之儒商那种,一直传说校园内最大的超市还是他开的。

扯远了。总之就是2014年我也是怀著一种人生低谷的心态来到上海的。

很碰巧的是,来了不久,就在书店里遇著了《繁花》。横封上的矛盾文学奖,总归是很吸睛的。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喜欢上了。什么沪语写作啊,语言根本不是障碍啊,总比四大名著的那种新白话文容易看的懂多啦!何况金老师只是让这本书有沪语的元素在,谈不上是方言写作,只是一种点缀而已。

喜欢上这本书之后,感觉这就是一本当代《红楼梦》,也有一点《金粉世家》的感觉,鸳鸯蝴蝶派嘛。现在不管我们多么喜欢红楼梦,也无法和作者求证书中的种种了。大概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读《红楼梦》痴迷,有很多的疑点,经常和班上其他的红迷朋友们交流,时而困惑,时而豁然开朗。

读《繁花》就不同了,虽然金宇澄老师没有微博,但是我感觉他还是非常的乐于出现在各大文化活动的现场的。在上海只要留心,想见金老师一点不难,首先,每年的上海书展他都会出现,其次,隔一段时间金老师也会出现在上海各大情调书店。自从《繁花》获得矛盾文学奖之后,金老师是真的是风靡文艺界。怎么讲,一个好的IP总是各家争抢的。

王家卫要导成电影就不用说了,说是今年年底开机。

90后新锐剧本导演《蒋公的面子》的导演温方伊改变的话剧《繁花》,评弹《繁花》都已经与观众见面。

好了,我去听过三次金老师的讲座,爷叔非常的喜欢和读者交流,很想知道年轻人对他的书的看法。书看的遍数多了难免会有问题想对作者提,如果作者回答了,回去又更有动力研读了,就是这么个良性循环。

大前天在上剧场,两位嘉宾分享完丁乃竺老师的提问后,轮到观众提问环节了,毫不犹豫的举手啊,上两次的经历告诉我,上海人民的举手提问热情是很高涨的,一定要在前面就举手啊。越到后面举手的人越多。

终于亲口问上了爷叔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给蓓蒂这样的结局?

2、金老师是不是阿宝?

哈哈~

作者亲自回答的感觉真的很爽啊。

金老师的回答:1、像蓓蒂这样的资产阶级小姐,口无遮拦的,在那个时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那就等于给了她一个童话般的结局。实际上在那个年代,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如童话里才能出现的场景的故事。

2、小说肯定是结合了其他人经验的,但是肯定有自己的经验在里面。

果然呗,等于在三个男主人公中,最有金老师影子的是阿宝咯~

蓓蒂嘛,是阿宝终身难忘的小小姑娘~


我宁愿相信她变了一尾金鱼,红红尾巴摇曳,游出红尘烦恼乡,游进了天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