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误入一场作家座谈会。作家们相互吹捧之后,谈到阅读的效用、阅读的广度。

一位乡土作家,在告诫高中生,不应该阅读所谓的『名言、名句』,而应该阅读整篇、整部文学著作,如此才能有所成,达到信手拈来,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范文。

接著,另一位本地作家介面话语,对当前的教育进行了一篇批判,说是当今时代,我们的年轻一辈陷入的碎片化阅读的陷阱,知其皮毛,不知其为何长出的毛。转而,悲观地道言,在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再也难以找到能写出一篇优美公文的人了。

最后,是一位沉迷于网路文学的作家,谈到自己的阅读喜好,阅读习惯。尤其是说到自己喜欢阅读郭敬明,而且喜欢听Justin Bieber。此言一出,引起底下各位学生骚动,掌声响起。

我只是路过,虽然落了一个座,也对他们介绍的大多数书籍或是话题不甚感兴趣,毕竟,我已过了最好的青春,无暇停留。

座谈会的最后,一位学生问台上的老师,是否将来有打算进军网路文学的打算,老师给出肯定的答案,并要我们准备好钞票,将来她的小说要成为IP,改编成影视剧,并且由她来挑选小鲜肉。

——摘自某一天的日记


王蒙不反感网路文学,也不认为网路文学对传统严肃文学有冲击,网路本身只是形式载体,而决定其价值的依旧还是内容。

与自己同时代作家的作品,具有更多的责任感,有时甚至故作高深,而网路文学的写作姿态比较放松、自在,有一种精神上的自由感。网路文学题材丰富的多样性与精彩的内容,激活了我的思维

王蒙也指出无论网路文学还是纸媒文学,都存在那些俗滥的无价值的作品,读者和评论家需要爱憎分明,但不能将网路文学就视为敌人。

坦率地说这些作品并不成熟,让我想起以前读到过的中国的大学生们自己编辑的文学杂志,可是这些并不成熟的文学作品在网上轰轰烈烈,这使我意识到了网路的意义和价值。

余华认为,每个时代的作家都有其便捷的途径来到读者身边,无论是以口头歌咏形式流传的吟游诗人荷马,还是在报纸刊物上连载畅销小说的作家狄更斯,而如今我们发展出网路这条全新的道路。

网路开放的姿态使所有的人都成为了参与者,人人都是作家,或者说人人都将作者和读者集于一身,我相信这就是网上文学的意义,它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和无限的自由。

莫言则认为网路作家更有朝气蓬勃的新生力量,他们想法更大胆,语言更跳跃,对传统文学势必造成影响。而且莫言也看过郭敬明的《幻城》,他觉得写的不错,并认为和他作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不存在比较。

网路毫无疑问就是诸多有才华的年轻作者施展他们才华的园地、阵地或者工具。通过这样的写作,的确是有很多年轻的写手冒了出来,然后重新回归传统的出版方式出书,这是好事。


谢邀。

这里正好是一位梦想成为网路作家的妹子。

网路小说基本就是为了一个「爽」字。你跟网路小说较真,基本相当于跟动漫讲万有引力。

除非你遇到一个很讲究的网路作者,那当然是一件好事。

说说我本人,我看小说是为了两点——人设、剧情。无论传统文学还是网路小说,只要有戳到我我就会去看。两边都是我喜欢的,没有可比性。


平常心对待 以前也许还有什么文人风骨之类的 但现在这个时代 作家也要吃饭的好吧 而且网路文学写得好 卖的好 作协你都可以进 现在的主流作家一半不都是写网路小说的 作家出头难 想出名 也只有靠流量了 流量怎么来 就靠写网路小说啊 课本里的作家讲来讲去还是那些人 没什么新的现代作家 怎么说呢 井水不犯河水吧 平常心对待 毕竟 文学的世界是互通的 归根结底都是在讲故事 互相欣赏咯


个人觉得两种作家的写作的类别都不一样,也依然不存在什么竞争问题,网路文学大多是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比如穿越,豪门之类的幻想当然网路文学作者中也有比较好的作品,主流作家主要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吧……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


网路小说文大部分写的都是各种酷炫屌炸天的事,注意我说的是大部分,看这种文章同等于意淫,一点营养都没有,还占脑子内存,但是,爽啊。。。(个人想法,完全不知道所谓主流作家的思想)

不知道怎么会被邀请来,我充其量就算个网路小说作家,也不怎么写了。但是也能估计个大概。

以下内容都是本人瞎分析,毕竟不是主流作家。

首先主流作家和网路作家的区别基本就是,主流作家写书是文学艺术,网路作家写书是为了爽,更多的是为了金钱。主流作家写出的小说大部分都有深度,文笔排班什么的都比较专业,而网路小说则更偏向写出让读者看著又激情热血的爽文剧情。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讲完了区别,那么讲一下主流作家如何看待网路小说。我长期关注马伯庸的微博,马伯庸绝对可以算是主流作家之一。看过他的《长安十二时辰》,这部小说在文学色彩方面绝对是一流的,而在剧情方面也是完美,同时也兼有网路小说剧情的特点,惊险刺激,耐读。在我看来,马伯庸应该是对网路小说持包容态度的主流作家,至少他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利用。看了很久马伯庸的微博,马伯庸真的是一个对什么都感兴趣都愿意学习的人。他好像什么事都能评论上两句,而且一针见血很精彩。看马伯庸的微博经常像打开了新世界一样。

好了好了,吹了这么多,这些都是我瞎分析的,大概就是想说,这其实就像两个圈子的人一样。就像你在大学是教日语课,你对隔壁教法语课的老师怎么看一样,当然是用眼睛看啊!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觉得用在这里应该挺恰当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