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时期的作品(没有《活著》)


是说先锋小说那个时期吗?

说实话,下笔比较大胆生猛,但确实也有些矫情。最有名的《活著》,情节上人为安排的痕迹比较重。

其实那一批作家里叶兆言的小说不错,但一直不怎么出名。

这些东西都是见仁见智的事,很主观,也没啥好讨论的。再说了,现在还读小说干啥啊,现实比小说精彩多了,每天读新闻就可以了。


余华先锋时期《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我觉得有这种先锋精神值得肯定,作品就就就算了吧。同类型的,和同行差太多。

余华转型后,《活著》在我看来,可以。

余华新世纪以来,呃呃呃,我觉得一般。看不出是个大家。


余华早期作品,应该是八十年代那段时间,他发表了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六、最为人称道的现实一种以及往事与刑罚等等。这批作品被认为是余华确认风格的一批作品,也正是因此,后来被归成了先锋五虎将之一,成了先锋文学的代表性人物。

这些作品其实风格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在其中都有暴力倾向。比如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他的笔调其实是很轻松的,我是指叙述者的口吻。但是这种轻松其中表现的荒诞与暴力又是令人害怕的——对现实影射和嘲讽,直接给人留下现实就是如此荒诞的印象。再比如说现实一种,开篇就让人感觉到那股阴冷潮湿的腐烂味,接下来的行文风格阴郁而暴力,就以其中一个片段来说,山岗打了他的妻子,山峰让皮皮去舔血,那其中的暴力,让人逆心得吃不下饭。

余华说:「我觉得是自己成长的经历,决定了我在一九八○年代写下那么多的血腥和暴力。」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是有关系的。他的作品表现得伤痕,就不是那种像邓公说的「哭哭啼啼」,这也是我很喜欢余华的地方。

后来,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年和一九九五年,余华分别出版了《在细雨中呼喊》《活著》和《许三观卖血记》,就是这三部长篇小说引发了关于余华写作风格转型的讨论。这就是余华转型期的开始,一直到《兄弟》这个新的转型为止。这些应该就不算是早期的作品了吧。从细雨开始就算不得早期了,求求那些「博览群书」的人别再说活著了,提问者问的是早期……


恐怖小说不可怕,就怕写恐怖小说的人有文化,比如余华。

一直以详细、深刻、绵密地描写人内心活动见长的余华,早期对于虐杀、腹黑、血腥、变态怀著某著崇拜心理,善于挖掘人性深处那隐藏的丑恶角落,让其见光,掏心掏肺地让你看,处处透著惊悚和怪异。暴力和武斗似乎贯穿他的写作始终。诸多作品,深刻里带著阴郁、红色间又夹杂著黑色,以致后期很多出名长篇仍然被人诟病阴暗的文风以及刻意堆砌的悲剧。

诚然,大家生活在太平盛世,很多历史没有经历、诸多黑暗面难以体会。余华以小说的形式让人感受到另一类极端的反乌托邦思想。

余华的小说那几部长篇看完即可。早期的中篇小说《现实一种》,绝对不推荐…


有血感,有针对,先锋文学的笔法触及骨感


《活著》真的很不错,鼓励人,让我坚强,懂得知足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