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

鲁迅先生说:「晚安!」

语文老师说:「这个晚字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字则体现了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下苟且偷生的人的愚昧,结尾的感叹号则点明了作者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看到的段子,大概意思是这样。


还不允许别人发表看法了?


在这里我要说两点。首先;何为过度赏析?塔可夫斯基曾说过一句话,他说当一部电影上映之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而是属于观众。莎士比亚也曾说过,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当一篇文章中你可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查看是否有证据站得住脚,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假如没有证据来证明便是过度赏析。再次就是,过度赏析属于猜想阶段。假如你过度赏析了,还要再强加于别人,其实是不太好的,这就是所谓圣人法则,我是鼓励人人可以自由独立思考的……


文学是为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而创造,文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价值生产活动和价值接受活动,即审美价值的生产活动与审美价值的接受活动。对文学作品的赏析的目的通俗地说是为了发现其中价值从而正确发展与完善自己的审美观,任何人的三观,文化素养,所受过的教育,生活经历等等都是不同的。


个人觉得赏析应主要侧重于作用方面,如:此情节的安排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作用。

淡化对于思想赏析的强硬程度,允许大家有自己的见解,不应是:这句话表达作者怎样怎样的情感,啥啥啥思想,为什么作者要这么说之类。

个人见解,学术浅薄,不喜勿喷。


某年高考:鱼眼中闪著诡异的光芒(具体的记不清楚了,大概这个意思)

答案:玄幻........

作者:我就随便谢谢,撒意思没有。


这些「用力过猛」的赏析,是由无数比你聪慧得多、年长得多的专家做出的。他们对文学高超的感知力、全知力,令我只有敬佩,没有怀疑。


除非这段子是真的而且有证据证明鲁迅确实没那么多意思,或者举一个别的真实的例子,你这问题才能成立。不然怎么能以此提问呢?


赏析源于不同的人 不同的角度 不同的方法 等等 如果偏要说赏析过猛就是故意吹捧而不真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