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的意思,更不是黑,只是单纯的知道是不是过誉了。这部电影豆瓣上评分9.4分,而最近我看到不少观点说这部电影没有悲情城市,活著,黄土地等电影好。


李碧华的小说,芦苇的剧本,一干众明星的巅峰演技。再无法超越。顾长卫的摄影尤赞,光线利用的很得体。
先问一句,题主看了几遍?


《霸王别姬》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两部影片看过,《悲情城市》这部影片看过,《一一》这部电影因为知道葬礼结尾,所以只看了一半没敢看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活著》《黄土地》三部影片没有看过。

看过《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小城之春》的应该知道,基本可以把《霸王别姬》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归为一类,把《小城之春》和《花样年华》归为一类。国外影评届比较偏爱《小城之春》和《花样年华》这类电影,对于《一江春水向东流》和《霸王别姬》这类电影不太钟情。视与听的影片排名对好莱坞电影也不待见,大满贯影片与获奖数在8项及以上的影片除《乱世佳人》200名以外,其余未上榜单。

熟悉华语电影的应该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在华语电影中的地位,中国第一部史诗电影,上映三个月,在艺术与商业都取得了成功,被誉为华语电影里程碑。国内认可度不低于《小城之春》。而且,《小城之春》更多是电影人钟爱,在观众中属于非主流,《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才是主流,雅俗共赏。

《霸王别姬》与《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像,都是聚焦时代背景下的人性,都是史诗电影,而且都在上映当时取得广泛认可,票房轰动,在国内都被认为华语电影的巅峰,在国外影评届都不如《小城之春》《花样年华》受待见。

《悲情城市》这部电影与《霸王别姬》《一江春水向东流》不太一样,《悲情城市》虽然也是通过一个家庭,片中的几位主角来反应时代,但是不像后两者那样突出人性,主角在其中并不突显,让人感受到的是时代变迁,山河破碎,苍生如蝼蚁般的无奈与苍凉。个人喜好上而言,本人更偏爱《悲情城市》。

《悲情城市》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片长都是三个多小时,《霸王别姬》短些,两个多小时。《悲情城市》侯孝贤导演自己也说过这片子太长,有很多缺点,他本人更喜欢《风柜来的人》和《南国再见,南国》。《悲情城市》能够耐心看完的人或许会觉得很好,但是影片没有明显戏剧冲突,节奏平缓,主角形象不突出,没有聚焦,对大众而言,不容易耐心看完,不像《霸王别姬》与《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主角形象也不像这两部电影那样深入人心。

电影不是电影人的自嗨,好的电影不只需要好的形式,拍摄手法,也需要有深度、内涵和打动人心的力量,奥斯卡评奖也会兼顾艺术与商业,没有把更多奖项颁给《公民凯恩》,因为这部虽然拍摄手法令专业电影人著迷,但是感染不了观众。这点而言,《霸王别姬》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做到了艺术与商业兼顾,影片题材格局大,有内涵,打动观众,《霸王别姬》在当年获得过很多大奖,给这样的电影在华语电影中那么崇高的地位是名符其实的。

另,《霸王别姬》在戛纳评奖时,当时评审团主席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更倾向把金棕榈颁给霸王别姬,欧美那边的评委则更倾向把金棕榈颁给《钢琴课》。《霸王别姬》在美国拿到了金球奖,输在了奥斯卡。视与听的影评人们与金棕榈走得更近,当年对《霸王别姬》的认可度就有限,视与听不待见它也不奇怪。

从视与听等国外对电影的排名和国内认可度的差异中,也可以看到,国内与国外在对优秀电影或伟大电影的看法上侧重点有很大不同,国外专业影评届更重视的是电影的拍摄技巧,国内更注重影片的故事性及内涵。


豆瓣评分,过誉。国际声誉比较相称,因为在国际影评人中间的评分口碑霸王别姬是比不上花样年华,悲情城市和一一的,看bbc和tspdt还有电影手册的排名就知道了。我的确认为霸王别姬是精美雕琢的艺术佳作,但是它的导演陈凯歌缺乏风格。以致很少有人不喜欢霸王别姬,但也很少有人成为陈凯歌的粉丝。
不是
就艺术水准来看,空前绝后

我认为没有,如果你看过原著也许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粉丝要把它捧上神坛

首先,既然这部电影能获得中国首个戛纳电影节奖,它在制作和内容上肯定是很优秀的,我不否认其他电影的好,大家都获过奖,在这一点上大家一样好,就算要细分戛纳电影节的奖也不会次于其他几个电影的成就

其次,霸王别姬是耽美题材,受众多少会小一点,而且因为它涉及了文革情节,在获奖前被禁播过,鉴于现在腐女团体日益膨胀,感觉到心疼和不公平是难免的,所以在当时不被理解的感情现在可以被理解了,电影的支持者增加是必然的

而且就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来说,霸王别姬以原著李碧华,编剧芦苇,导演陈凯歌,主演张国荣,张丰毅,葛优,巩俐,连黄磊,吴大维这个级别的演员只能在里面打个酱油,演员阵容真的很豪华了,不虚中国目前为止的任何一部作品了(单从阵容来说,用老前辈来抬杠就没意思了),从阵容的角度来说,封神没毛病

再说主演,哥哥张国荣就不用说了,直到现在他的粉丝也不少,前几天4月一日17年继续宠爱张国荣刷屏(没有贬义,我自己就带头刷了好多,死忠粉身份)而且对于现在好多年轻人,比起还在世的老前辈其实更容易将已逝去优秀人物封神(也能是因为逝者更容易得到尊敬)出于对主演的崇拜而崇拜电影是完全说得通的

号召力问题,明明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是同一代的顶级导演,但其实我生活中更多人会选择封神陈凯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陈赫和陈飞宇,而其他导演的影响力没有遗传到下一辈身上,粉丝出现断层,而陈凯歌导演很明显的多出了这个优势,他的作品更易被年轻人接受,我认为这可以理解

内容问题,霸王别姬是宣扬国粹的,京剧方面原因也不少,目前国家也在宣扬国粹,很多年轻人开始慢慢喜欢这些,可能他们很多喜欢的都是古风,戏腔等等,但是这也足够让他们不讨厌京剧了,所以粉丝很多正常

最后一个明显问题,上述提到的电影历史的厚重感很强,年轻人有代沟是难免的,霸王别姬中涉及的耽美情节明显是受众于年轻人的,粉丝从头开始就没有断层,并且未来至少二十年不会断层,其他电影同样优秀,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是像白毛女一样,只可远观,绝不靠近,也不会有想亲近的想法,一直没有水花,难免就沉寂了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蟹蟹


不错的故事片,但说是巅峰什么的,肯定是过誉了


今年韩国又重映了,韩国一直都记得他,真好!!

想起以前日本还给哥哥发了一个东京影帝,这才是对艺术家的尊重。


在陈凯歌个人的作品序列里,排在黄土地和孩子王之后。。在剧作、表演这些非电影本体层面都做到了极致,缺点是作者性欠奉。。算是通俗情节剧的集大成之作,但也仅此而已。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