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一樣存在的王陽明每件事都能做得十分漂亮,無論是讀書考試、治國理政、領兵打仗還是著書立說,只要他想做,就沒有不成功的。他的成功,跟他的心學有關係嗎?心學好像更多的是關於哲學和道德的,沒有看到指導人如何做事的成分,還是我沒有領悟到這方面的內容?


應該說事功和心學都是因為他是王陽明,或者說因為他本身的天資、才幹和人格,心學主要發揮「一以貫之」的效果。


王陽明先生的事功業績,還是要看環境機緣的,不能拋開客觀的環境胡說一通。

不過他能在動亂中依然講學不輟,不正體現了心學功夫的踏實么?

他作戰克敵制勝,也離不開一直以來要成聖賢的志向。所以他去學養生術,兵法,朱學,辭章等

這所有走過的坑都不是白踩的,是一次次挫敗失望痛苦轉向中慢慢體悟來的。

按照度陰山講述的內容來看,王陽明是沒有輕易拋棄這個志向的。這是心中的種子。

所以事功與心學在學理上,外事是磨鍊,歷事練心,心中澄明,不被利益得失牽纏,自然能有旁觀者的清醒。

所以他知道揚長避短,是良知作用。

故而按照心學來看,事功不過是做學問功夫的一種體現,我相信即使事功上不那麽輝煌,他也定然百折不撓,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去平亂,因為這是良知的指引。

其實沒有事功的輝煌也掩蓋不了先生的立言之功。

不過那樣世人不會覺得心學很厲害,

至少也會存疑,比如孔子不就被許多後人指摘嗎。

然而有眼光的君子卻知道心學是真聖人的一點骨血續接,並非先生自誇。

縱然朱熹等人也說過此話,但是他學問不明,未得真傳,卻說了此話,當真是障蔽許多後學,以為王陽明也不過是拾人牙慧,自抬身價。當真如朱子晚年定論所言,貽害無窮。

修者自知,不可不察

當然對於服務大眾,對社會有長遠利益的事你儘管去做,只要存的此心無陰私即可。就是利人利己,至少不要損人利己,盡量不去損害他人正當利益。

就是說一個小偷偷東西,你抓了他雖然損害他的利益的卻是不正當的,且保護了他人利益。

或者競爭中努力提升自己,打擊對手虛假宣傳,比如格力與奧克斯的事件。努力超越對手佔據更多市場提供更好服務產品。

這些都是事功,只是存心是陰暗還是光明呢?你是為了報復,還是為了維護競爭公平呢?你知道!

這就是慎獨,己所獨知之地。便是戰場!


是因為心學,不是他的心學,只有一個心學,心學不屬於某一個人,也不捨棄任何人。


我覺得他的事功和他的心學肯定是有關係的。在龍場悟道之前,王陽明並沒有太多的作為,甚至被劉瑾貶到龍場甚至被一路追殺。龍場悟道後他的官位一路直升,最後被封為伯爵。而且這之後,他打仗也是百戰百勝。但這些事功並不是他所追求的,而是他心學的附帶品,他說過心外無理即心是理。一切的理都在心中,那打仗的道理也在心中。而他的心學造詣很高,那自然他會百戰百勝。不要企圖在他的心學裡找到任何的關於成功學方面的東西,他的成功不過是心學的附帶。


成功都是偶然的,平庸是必然的。他的成功,和所有成功的人都一樣-——運氣


不是的。

將心學修鍊到極致,是一顆純乎天理無一毫私慾之雜的聖人之心。此心只是讓人真誠惻怛,見父就知孝見兄就知悌,見到某事就以應然的方式去對待,並不意味著能窮盡關於某事的技巧、知識。

陽明在軍事上的事功,取決於他的軍事才能,軍事才能是一種技術性的才能,缺少這種才能不可能打勝仗,就像廚藝不好就做不好飯一樣。

雖然良知在這其中也起作用,但是隻影響發心、動機。去領兵打仗,不是出於建功立業有封賞而去做的,而是為了國家。在戰場上遇到危險,不會退縮,因為我要盡自己的職責。這都是良知的作用。

但是意念再精誠惻怛純乎天理,也和必然能學會打仗、能打勝仗沒什麼必然聯繫。


他的事功是因為他在龍場的時候就已經悟道,參透了天地間的奧秘,產生了心學雛形。(參見明朝那些事中關於王陽明章節的描述),那個時候他應該在30歲左右,後來南征北戰期間,不斷的實踐並豐富了這個框架。直到後期,他才完整了的心學,系統化的梳理了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