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说的湿气用现代科学解释应该是什么?


1.中医说的湿气常指「湿邪」,是一种致病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湿气是「六气」之一,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在湿气太过时称为「湿淫」(「湿邪」),是一种致病因素。人类长期生活中已经适应了六气交互更替的环境,一般不会生病。但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时,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称为「六淫」。淫,有太过和浸淫之意,又称「六邪」。

湿气为长夏的主气,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的特性。长夏即农历六月,时值夏秋之交,阳热尚盛,雨水且多,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湿邪为病,长夏居多,但四季均可发生。湿邪侵人所致的病证,称为外湿病证,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水中作业等环境中感受湿邪所致。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故属阴邪。阴邪侵人,机体阳气与之抗争,故湿邪侵人,易伤阳气。脾主运化水液,性喜燥而恶湿,故外感湿邪,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从而使水湿内生、停聚,发为泄泻、水肿、尿少等症。清代叶桂《温热论·外感温热篇》说:「湿胜则阳微。」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侵入最易留滞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使脏腑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如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膈满闷;湿阻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纳运失司,则脘痞腹胀,食欲减退;湿停下焦,肾与膀胱气机不利,则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畅。

(2)湿性重浊 「重」,即沉重、重著,指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束布帛,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邪阻滞经络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著等,称之为「湿痹」或「著痹」。「浊」,即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湿浊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

(3)湿性黏滞 「黏」,即黏腻;「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性。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滞涩不畅,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皆为湿邪为病的常见症状。二是病程的缠绵性。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湿邪胶著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著痹)等,皆因其湿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另外,寒邪也属阴邪,同气相求,侵人也常伤及下部,如《灵枢·百病始生》说:「清(寒)湿袭虚,病起于下。」

2.现代科学可以部分解释中医的湿气。现代科学湿气用湿度衡量。湿度,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现代医学研究显示人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得风湿性关节炎,这可以解释中医「湿痹」。


湿中医分内湿外湿,内湿是指脾湿,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湿从内生而致各种湿病,如临床见到的肿『、满、胀、泄、带等都与湿有关。外湿是六气之一,当自然界湿气太过则伤人而致病。如临床见到的风湿痹证、风水暑湿病湿温病等。和现代科学不是一个概念,应该是指空气中潮气吧。

中医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源远流长!西方科学理论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石。用科学来解释中医的湿气就像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学解析李白的诗歌。这种事情看上去有趣,研究的结果是沮丧的。

我的观点是把中医看成文化就可以了,吹吹牛可以,但别当真!


感觉就是水分不平衡的问题,吸收的水分应该=排出的水分,如果这个太不平衡,那肯定有问题。但也不至于其它人说的那么危言耸听,中医拿不出科学的证据,也没人能说明到底这是什么。

如果要用科学的角度去看,中医压根就站不住脚。因为它没有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比如用双盲的手段,找1000人测试药方,没人做啊,就说老祖宗遗传下来的,肯定管用!

本来人体是很复杂的体系,本身就能自愈,有时候生病不吃药也能好,但你不能轻易的下结论,比如说我多喝了热水,病就好了,因此热水可以治感冒。

这个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因为涉及到的因素太多,需要一个一个去排除后再验证。比如要验证喝热水能治感冒,就会有很多问题,

什么温度的热水最有效?

要喝多少量的热水?已经什么样的水?所以说我不相信湿气这种说法,最多只是营养不均衡的一种表现,所以大家不要太在意那些不确定的说法,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保持运动就好。


根据湿气的症状来对比,应该是缺少维生素B,主要是维生素B1


简单来说就是身体里的津液没有正常代谢,而是堆积在身体里的某个地方,显现出一些症状,叫湿气。分享个非常管用祛湿食疗小方

  芡实薏仁茶:芡实、炒熟的薏米仁、赤小豆各15克,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各5克。

  芡实、薏仁、赤小豆先用冷水浸泡1小时,加入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加水煮开后,再次煮半小时,早晚一杯,也可以冲泡袋泡茶,效果极好。


「湿为重浊之邪,黏滞难化。若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汗出沾衣等均可使湿邪侵袭人体。湿属阴性,与风邪结合为风湿,与寒邪结合为寒湿,与热邪结合为湿热。」——《中医内科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