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996都在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只要是具有执行性的岗位一般都996,除了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私企的财务,行政,人事等岗位。如工人,服务员,设计,策划,销售,码农等各种种岗位996如喝水样正常。


实际上,在此之前,很多互联网公司早已实行996工作制度很长一段时间。比如小米自创立以来一直实行996,而在2016年10月, 58同城也被曝出实行全员「996」工作制度。而在今年年初,有赞公司在年会上也宣布将实行「996」工作制。

而在由程序员发起的「996ICU」行动中 ,更多的互联网公司上榜,这其中不乏华为、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等。

如果说,以往实行996工作制还是个例的话,那么今年大有在互联网行业普及开来之势。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原因大家基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正在经历最为凛冽的寒冬。

事实上,互联网寒冬的呼声从2015年开始一直就有,为何今年表现如此突出?

在我看来,有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红利彻底消失。回想一下,为何2015年业内会喊出互联网寒冬,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遭遇到了创新瓶颈,社交、电商、资讯、游戏、搜索等主流市场都被互联网巨头瓜分,创业者无处突围,很多创业项目纷纷遭遇困境,市场上热钱变少,融资变难,所以那时关于寒冬的呼声更多的来自于创业者和投资人。

不过,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巨头开始焦虑。并纷纷尝试从直播、短视频、新零售、人工智慧、区块链等新风口或新技术方向突破。但是纵观这两三年,这些风口有的短暂,有的夭折,有的更是迟迟落不了地。

而随著一个个风口的消散,互联网行业终于最终露出了疲态。没有新概念和新技术的刺激,使得整个行业的创业不再活跃,巨头们也没有了美好地新故事,这直接导致很多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

更为要命的是,用户和市场规模增长的停滞。

实际上,对于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互联网巨头们早有危机意识,因此展开广泛的布局。有的从线上走到线下,有的从城市走向农村,有的从国内走向海外,有的则从虚拟走向实体,然而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这些扩展和布局,非但没有带来用户的大规模增长,相反还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或资源,使得一些赚钱的公司盈利能力下滑,而本就不赚钱的公司亏损面则持续扩大。

雪上加霜的是,随著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互联网行业的各个领域都进入到了下半场的红海竞争当中。

在用户增长已经到达天花板的下半场,互联网公司之间被迫加入到争夺用户使用时长的强运营时代,开始比拼运营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保证利润持续增长,就不得不举起刀,进行精兵简政,砍掉一些亏损业务或鸡肋业务,裁掉一些冗员,同时让剩下的员工做更多的工作,期望让更少的人创造更多的收益。

以上就是老板们倡导996工作制的行业背景。站在老板们的角度,他们认为行业形势不好,公司有滑坡的迹象,所以要尽可能收缩支出,同时还想比以往有更强的战斗力。所以,一边裁员,一边实行996延长工作时间,这无疑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

企业推行996工作制为何行不通?

但是,尽管老板们也有难处。但是如果强制员工996,却于法于情于理都不通。

于法而言,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

同时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所以,无论是马云还是刘强东都强调并不强制员工996。

而于情而言,其实现在的互联网从业者已经够苦逼的了。

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行业本就是加班非常严重的行业,越是大企业加班越狠,虽然很多企业实行弹性工作制,但是大多数的工作时间都要超过八小时,晚上九点以后下班更是很多公司的惯例。

特别是是一些技术、市场、运营、公关等部门更是随时待命的状态,很多人虽然下班依然需要保持通信畅通,随时进入工作状态,甚至早已经分不清楚工作于生活的界限。

对于很多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即使不实行996,现在的工作状态已经有点不堪重负了。

要考虑的是,互联网公司广泛分布的北上深恐怖的通勤距离和时间。

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通勤研究报告》显示,在城市平均通勤路程排行中,北京以13.2公里高居榜首,排在它后面的是上海和重庆,通勤距离分别是12.4公里和12.2公里。在各城市平均通勤时间排名中,北京以56分钟「夺冠」,上海与重庆以54分钟并列二三名。况且很多上班族都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鉴于收入能力只能住在远郊区,很多人其实通勤时间往往都在2个小时以上。

而北上深的早高峰地铁公交又异常拥挤。

我们试想一下,一旦实现996,如果加上一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也就是说有14个小时在外面奔波,只有10个小时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除去6到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就意味著这些上班族回家根本没有陪伴家人或做家务的时间,睡眠甚至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样的工作状态对于很多人来说完全是透支,毫无幸福体验。

当然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老板们无法想像的。因为往往他们都会在公司旁边买下豪宅,可能几分钟就能够到达办公司,甚至住在装修精美、一应齐全的办公室。

更为残酷的是,随著一些互联网巨头上市成功,留给一些年轻的底层员工的创富空间其实在减少,这就意味著大部分人的996,大几率换不来一夜暴富的机会。

并且,如果真的实行996工作制,一个员工一周需要工作72个小时,几乎是法定工作时间40个小时的两倍。而这必然让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大节省,也就为接下来的裁员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而像螺丝钉一样的底层员工则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因此,如果说以前互联网从业人士自称为互联网民工是一种自嘲的话,那么现在确实已经是一个赤裸裸的现实。


观点1·大都存在于it行业的观点,是错觉。

观点2·无论何时,口号喊的最响的都是知识分子,不是工人,更不是农民,但是枷锁最重的其实刚好相反。

…………

敞开了来聊,996这类制度最早是出现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低端产业中,起源于改开之后。

而且属于强制执行,从企业主动机与结果上来看,是彻彻底底的剥削。

这种制度的最终受益人是企业主与国家。

国家借助这种自燃式的生产效率,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再带动后富的阶段性目标,并成功挤掉了老牌发达国家的轻工业。

…………

而it这种新兴行业,在国内不过30年左右,从2003年非典之后才正式步入高峰期。比上述时间要晚很多。

It从业者们经历的剥削其实更加隐晦。

是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倒逼了其余人。这部分人也包括带头加班的小企业主。

可以说,早期it公司的996文化就是来自于一种声音,「老板都没走,我走不合适吧」……

同时,企业主采用舆论,宣传,鼓励,等种种手段,明里暗里的推行996。

所以,马云之前讲述的自己996的经历并不假。

这种状况在15年前(我从业时)便已常见,但没有一个像马云这样有巨大能量的人起头挑明。

而且那时不愿意996还有很多选择。

…………

其实,整个近30年的国家高速发展时期,很多行业都是如此,五十步与百步而已。

今天之所以能有如此大反应,只因天时地利人和。

首要条件是,有话语权的巨头出现,于经济下行时期,利用上意,创造符合利益的舆论导向。

而之所以会在知乎上,会由it民工发声阻击,只是因为这群人足够聪明,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有相应的发声渠道与影响力。

…………

过往的历史证明,每次发声最大的都是掌握了知识的阶层,而不是埋头苦干的那群人。

至于996合不合理,看你屁股坐在哪里了。


谢邀。

996 工作制大都存在于互联网公司?并不是!需要关注幸存者偏差。能够在GitHub发起996.icu项目的人,能够把这个话题在知乎、微博推上热搜榜的人,对比起整个劳动力市场只是非常小的少数。广大的实体行业从业者,他们是沉默的多数。


谢邀。

996只在互联网公司?

各种流水线上的场妹场弟了解一下?南方各种实体私营服装厂小商品厂了解一下?

相比较来说,互联网公司的法制观念已经相对高很多了,无论员工还是公司。

只不过互联网大佬们鸡汤和虎逼惯了,才会想说啥说啥,而且说的义正严辞。


谢邀。

这只是你的错觉,加工制造业的996甚至8 10 7早就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而且时至今日,很多企业仍然保持著每天12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长。

广东东莞、惠州、佛山等地区,普工的基本工资一般为1600~1800元/月,大致持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想要拿到每月3000,工人们需要每月加班200小时以上。

相对而言,被人称为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已经算是待遇相对较高的工厂了。只不过富士康内部氛围略压抑,工作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你觉得996的情况多出现在互联网企业,只不过是因为程序员们在网上拥有比较大的话语权,猝死一两个就会闹得天下皆知。而在那些制造业的血汗工厂里,猝死、职业病、工作事故层出不穷,只不过受害者一般不上知乎、微博,你看不见,但并不代表没有。


存在即是合理


因为写代码的人文化水平高,在网上还开个966icu的网站,比较喜欢叫唤。


首先,从法律的角度讲:肯定是不合理的。

其次,从实际角度讲:爱干不干、不干换人,员工相对于公司而言是弱势群体。

最后,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想拿高工资、就需高付出。

其实996的工作现状不仅仅存在于互联网公司,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等很多行业也存在。

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影响力、传播速度太大了,成了大家众矢之的。


并不是「996 工作制大都存在于互联网公司」,而是互联网公司这群人率先把996推上了热门。

传统行业996,甚至007的都数不胜数,但是大家都默认这是潜规则,所以发声比较少。

另外,互联网公司这批人深谙互联网传播法则,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感觉996存在于互联网公司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