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996都在互聯網公司,在中國,只要是具有執行性的崗位一般都996,除了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私企的財務,行政,人事等崗位。如工人,服務員,設計,策劃,銷售,碼農等各種種崗位996如喝水樣正常。


實際上,在此之前,很多互聯網公司早已實行996工作制度很長一段時間。比如小米自創立以來一直實行996,而在2016年10月, 58同城也被曝出實行全員「996」工作制度。而在今年年初,有贊公司在年會上也宣佈將實行「996」工作制。

而在由程序員發起的「996ICU」行動中 ,更多的互聯網公司上榜,這其中不乏華為、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拼多多等。

如果說,以往實行996工作制還是個例的話,那麼今年大有在互聯網行業普及開來之勢。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原因大家基本都知道。互聯網行業正在經歷最為凜冽的寒冬。

事實上,互聯網寒冬的呼聲從2015年開始一直就有,為何今年表現如此突出?

在我看來,有幾個方面的重要原因。

第一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紅利徹底消失。回想一下,為何2015年業內會喊出互聯網寒冬,最根本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行業遭遇到了創新瓶頸,社交、電商、資訊、遊戲、搜索等主流市場都被互聯網巨頭瓜分,創業者無處突圍,很多創業項目紛紛遭遇困境,市場上熱錢變少,融資變難,所以那時關於寒冬的呼聲更多的來自於創業者和投資人。

不過,從2016年開始,互聯網巨頭開始焦慮。並紛紛嘗試從直播、短視頻、新零售、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風口或新技術方向突破。但是縱觀這兩三年,這些風口有的短暫,有的夭折,有的更是遲遲落不了地。

而隨著一個個風口的消散,互聯網行業終於最終露出了疲態。沒有新概念和新技術的刺激,使得整個行業的創業不再活躍,巨頭們也沒有了美好地新故事,這直接導致很多互聯網公司在資本市場表現不盡如人意。

更為要命的是,用戶和市場規模增長的停滯。

實際上,對於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互聯網巨頭們早有危機意識,因此展開廣泛的佈局。有的從線上走到線下,有的從城市走向農村,有的從國內走向海外,有的則從虛擬走向實體,然而對於一些公司來說,這些擴展和佈局,非但沒有帶來用戶的大規模增長,相反還耗費了大量的資金或資源,使得一些賺錢的公司盈利能力下滑,而本就不賺錢的公司虧損面則持續擴大。

雪上加霜的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紅利的消失,互聯網行業的各個領域都進入到了下半場的紅海競爭當中。

在用戶增長已經到達天花板的下半場,互聯網公司之間被迫加入到爭奪用戶使用時長的強運營時代,開始比拼運營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保證利潤持續增長,就不得不舉起刀,進行精兵簡政,砍掉一些虧損業務或雞肋業務,裁掉一些冗員,同時讓剩下的員工做更多的工作,期望讓更少的人創造更多的收益。

以上就是老闆們倡導996工作制的行業背景。站在老闆們的角度,他們認為行業形勢不好,公司有滑坡的跡象,所以要儘可能收縮支出,同時還想比以往有更強的戰鬥力。所以,一邊裁員,一邊實行996延長工作時間,這無疑是最簡單直接的方法。

企業推行996工作製為何行不通?

但是,儘管老闆們也有難處。但是如果強制員工996,卻於法於情於理都不通。

於法而言,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週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的工時制度。

同時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所以,無論是馬雲還是劉強東都強調並不強制員工996。

而於情而言,其實現在的互聯網從業者已經夠苦逼的了。

很多人都知道,互聯網行業本就是加班非常嚴重的行業,越是大企業加班越狠,雖然很多企業實行彈性工作制,但是大多數的工作時間都要超過八小時,晚上九點以後下班更是很多公司的慣例。

特別是是一些技術、市場、運營、公關等部門更是隨時待命的狀態,很多人雖然下班依然需要保持通信暢通,隨時進入工作狀態,甚至早已經分不清楚工作於生活的界限。

對於很多互聯網行業從業人員來說,即使不實行996,現在的工作狀態已經有點不堪重負了。

要考慮的是,互聯網公司廣泛分佈的北上深恐怖的通勤距離和時間。

根據極光大數據發布的《2018年中國城市通勤研究報告》顯示,在城市平均通勤路程排行中,北京以13.2公里高居榜首,排在它後面的是上海和重慶,通勤距離分別是12.4公里和12.2公里。在各城市平均通勤時間排名中,北京以56分鐘「奪冠」,上海與重慶以54分鐘並列二三名。況且很多上班族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鑒於收入能力只能住在遠郊區,很多人其實通勤時間往往都在2個小時以上。

而北上深的早高峯地鐵公交又異常擁擠。

我們試想一下,一旦實現996,如果加上一兩個小時的通勤時間,也就是說有14個小時在外面奔波,只有10個小時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除去6到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就意味著這些上班族回家根本沒有陪伴家人或做家務的時間,睡眠甚至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這樣的工作狀態對於很多人來說完全是透支,毫無幸福體驗。

當然這一點可能是很多互聯網公司的老闆們無法想像的。因為往往他們都會在公司旁邊買下豪宅,可能幾分鐘就能夠到達辦公司,甚至住在裝修精美、一應齊全的辦公室。

更為殘酷的是,隨著一些互聯網巨頭上市成功,留給一些年輕的底層員工的創富空間其實在減少,這就意味著大部分人的996,大幾率換不來一夜暴富的機會。

並且,如果真的實行996工作制,一個員工一週需要工作72個小時,幾乎是法定工作時間40個小時的兩倍。而這必然讓公司的人力成本大大節省,也就為接下來的裁員提供了充分的空間,而像螺絲釘一樣的底層員工則很可能成為犧牲品。

因此,如果說以前互聯網從業人士自稱為互聯網民工是一種自嘲的話,那麼現在確實已經是一個赤裸裸的現實。


觀點1·大都存在於it行業的觀點,是錯覺。

觀點2·無論何時,口號喊的最響的都是知識分子,不是工人,更不是農民,但是枷鎖最重的其實剛好相反。

…………

敞開了來聊,996這類制度最早是出現在製造業和服務業等低端產業中,起源於改開之後。

而且屬於強制執行,從企業主動機與結果上來看,是徹徹底底的剝削。

這種制度的最終受益人是企業主與國家。

國家藉助這種自燃式的生產效率,實現了一部分人先富再帶動後富的階段性目標,並成功擠掉了老牌發達國家的輕工業。

…………

而it這種新興行業,在國內不過30年左右,從2003年非典之後才正式步入高峯期。比上述時間要晚很多。

It從業者們經歷的剝削其實更加隱晦。

是部分人的「生產積極性」倒逼了其餘人。這部分人也包括帶頭加班的小企業主。

可以說,早期it公司的996文化就是來自於一種聲音,「老闆都沒走,我走不合適吧」……

同時,企業主採用輿論,宣傳,鼓勵,等種種手段,明裡暗裡的推行996。

所以,馬雲之前講述的自己996的經歷並不假。

這種狀況在15年前(我從業時)便已常見,但沒有一個像馬雲這樣有巨大能量的人起頭挑明。

而且那時不願意996還有很多選擇。

…………

其實,整個近30年的國家高速發展時期,很多行業都是如此,五十步與百步而已。

今天之所以能有如此大反應,只因天時地利人和。

首要條件是,有話語權的巨頭出現,於經濟下行時期,利用上意,創造符合利益的輿論導向。

而之所以會在知乎上,會由it民工發聲阻擊,只是因為這羣人足夠聰明,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有相應的發聲渠道與影響力。

…………

過往的歷史證明,每次發聲最大的都是掌握了知識的階層,而不是埋頭苦幹的那羣人。

至於996合不合理,看你屁股坐在哪裡了。


謝邀。

996 工作制大都存在於互聯網公司?並不是!需要關注倖存者偏差。能夠在GitHub發起996.icu項目的人,能夠把這個話題在知乎、微博推上熱搜榜的人,對比起整個勞動力市場只是非常小的少數。廣大的實體行業從業者,他們是沉默的多數。


謝邀。

996隻在互聯網公司?

各種流水線上的場妹場弟瞭解一下?南方各種實體私營服裝廠小商品廠瞭解一下?

相比較來說,互聯網公司的法制觀念已經相對高很多了,無論員工還是公司。

只不過互聯網大佬們雞湯和虎逼慣了,才會想說啥說啥,而且說的義正嚴辭。


謝邀。

這只是你的錯覺,加工製造業的996甚至8 10 7早就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而且時至今日,很多企業仍然保持著每天12小時以上的工作時長。

廣東東莞、惠州、佛山等地區,普工的基本工資一般為1600~1800元/月,大致持平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想要拿到每月3000,工人們需要每月加班200小時以上。

相對而言,被人稱為血汗工廠的富士康,已經算是待遇相對較高的工廠了。只不過富士康內部氛圍略壓抑,工作時間過長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你覺得996的情況多出現在互聯網企業,只不過是因為程序員們在網上擁有比較大的話語權,猝死一兩個就會鬧得天下皆知。而在那些製造業的血汗工廠裏,猝死、職業病、工作事故層出不窮,只不過受害者一般不上知乎、微博,你看不見,但並不代表沒有。


存在即是合理


因為寫代碼的人文化水平高,在網上還開個966icu的網站,比較喜歡叫喚。


首先,從法律的角度講:肯定是不合理的。

其次,從實際角度講:愛幹不幹、不幹換人,員工相對於公司而言是弱勢羣體。

最後,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想拿高工資、就需高付出。

其實996的工作現狀不僅僅存在於互聯網公司,製造業、加工業、服務業等很多行業也存在。

可能是因為互聯網公司影響力、傳播速度太大了,成了大家眾矢之的。


並不是「996 工作制大都存在於互聯網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這羣人率先把996推上了熱門。

傳統行業996,甚至007的都數不勝數,但是大家都默認這是潛規則,所以發聲比較少。

另外,互聯網公司這批人深諳互聯網傳播法則,這也是為什麼大家會感覺996存在於互聯網公司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