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而这些,在怀孕生产带孩子面前,却又显得小case了。

怀胎十月之累

一朝分娩之痛

然而最难的却是在产后!

根据文献数据,产后女性尿失禁的发生率达到30%-40%,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至49%~83%之间;初产妇产后性问题的发生率高达70.6%,这表明产后会导致阴道松弛出现性生活质量问题。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然而,由于我国母亲缺乏专业的医务护理人员进行科普指导,缺少相关的专业书籍及设备,且相关部门对女性盆底肌障碍问题重视度不高,普及教育不够,产后女性的科普似乎更关注母乳喂养、美容美颜之类的,非常缺乏针对女性骨盆底知识的科普,没有需要就诊检查的意识,甚至不清楚该去何处就诊。并且,社会中还存在著许多「陋习」和「谣言」,这些都对专业产后康复推进造成严重阻碍。

比如,下面这些说法,你是不是经常听到呢?

观点一:顺产是导致产后女性容易出现尿失禁、阴道松弛的原因?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对于顺产(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究竟哪个好,各种观点纷繁复杂,让人不知该相信哪个。在大众中广为流传的,就有这么一条——

「顺产会使身体变形,而且阴道分娩也会导致阴道松弛,甚至造成子宫脱垂、阴道膨出。因此,还是剖宫产好!」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项研究

广西某产科医院在2013年对809例产后盆底功能进行评估,比较顺产和剖宫产两者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分娩方式组无差异。

妊娠时腰部向前突出,腹部向前鼓起并向下突出,使重力轴线向前移而使腹腔压力和盆腔脏脏器的重力指向盆底肌肉,加上在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对盆底慢性牵拉及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妊娠对女性盆底肌肉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因此,盆底肌肉组织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疲劳度的损伤程度及产后腹部肌肉与盆底肌肉收缩不协调性,剖宫产与阴道产比较无明显差异。

观点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出现骨盆损伤?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这是由于男女骨盆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男性骨盆窄、深;女性骨盆宽、浅,耻骨弓大于90度。骨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女性骨盆底有3个开口,尿道、阴道和直肠贯穿其中,而男性仅有2个开口。男性的盆底中层肌几乎是女性的两倍。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概括来说就是:女性盆底开口大,肌肉分布面积大,且开口比男性多,女性盆底肌肉较薄。因此,对于搬运重物、重载手推车等需要腹部用力的重活,女性更容易因骨盆底受到来自腹腔的巨大压力过而受伤。更重要的是,女性要承担妊娠、生产的重任以及激素影响,对盆底肌肉和韧带组织又带来很大的压力。

因此,男同胞们,主动为女士让座、主动帮女士提重物,这不仅是绅士文化的要素,更是生理解剖的要求!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观点三:盆底脆弱是百病之源吗?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比如打喷嚏、大笑或运动(如跑步、跳绳)时,腹压瞬间升高,骨盆底肌肉衰退,无法瞬间产生对抗压力的动作。盆底肌的松弛也影响性生活质量。

跟骨盆运动相关的肌肉有40多种,包括腹肌、背肌、腰肌,臀肌,大腿肌和盆底肌。骨盆问题除了导致其周围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外,还会对全身的肌肉、体态、内脏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人体的脊椎骨连接骨盆,骨盆一旦歪斜,脊椎骨也会产生歪曲,进而压迫到神经产生各种失调。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坐骨神经通过骨盆,若骨盆歪斜,坐骨神经受到压迫,甚至会引起下半身的疼痛。骨盆的歪斜导致脊椎更加弯曲,使得肩部、腰部的肌肉过度使用,引起僵硬、疼痛,血液循环变差,氧气、养分的输送效率也会降低,降低新陈代谢,血液不易流至末梢,出现腿脚冰凉等症状。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很多女性烦恼的腰痛、坐骨痛、肩背酸以及其他内脏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其根本原因就是骨盆歪斜或盆底肌肉组织松弛。

观点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无法恢复?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由于国内鲜见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系统科普,许多女性面对诸多盆底问题只能默默忍受,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压力、心理压力甚至社会压力。但其实,通过有效的产后康复复位治疗,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目前大量的文献资料已经表明,虽然妊娠与分娩对女性盆底肌肉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但对盆底损伤的影响是可逆的。产后及时进行盆底功能的康复复位治疗,并不会对日后的性生活和身体造成明显影响。但是如果不重视骨盆底康复治疗,过早放弃自我是非常愚蠢和不负责任的行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