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曼斯(1910~ 1989)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交换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院,历任该校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哈佛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霍曼斯根据经济交易理论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原则,在1958年发表的《社会行为是一种交换》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换理论的观念。他后来的著作《社会行为》和《社会交换的性质》,更加完善并建立了社会交换理论的体系。霍曼斯认为,人们的交往活动类似于商品交易,这一交换除了物质商品,还有一种感情或理智上的「商品」(如赞许和声望等)。交换也是金钱和时间的投资,旨在获取大于投资的商品报酬,因此,需要以公平原则作指导。

霍曼斯认为,功能主义虽然描述了社会现实,但并没有解释社会结构的发展,而要解释社会结构的发展就需要根据交互理论。

巴普洛夫的狗和斯金纳箱实验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巴普洛夫的狗,用来形容一个人反应不经大脑思考,如意识形态的先入为主、对逻辑思辨的抗拒。巴甫洛夫发现并开辟了一条通往认知学的道路,让研究人员研究动物如何学习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所有这些都要归功于流口水的狗狗。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打开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

斯金纳箱(Skinner box)是心理学实验装置。行为主义者斯金纳1938年发明,并于动物操作条件作用实验。其基本结构:在箱壁的一边有一个可供按压的杠杆(大都是一块金属板),在杠杆旁边有一个承受食物的小盒紧靠著箱壁上的小孔,小孔外是食物释放器,其中贮有颗粒形食物。动物在箱内按一下杠杆,即有一粒食物从小孔口落入小盒内,动物可取食。一只白鼠禁食24小时后被放入箱内,开始它在箱内探索,偶尔按压了杠杆,获得食丸。白鼠开始可能并没有注意到食物落下,但若干次重复后,就形成了压杆取食的条件反射。以后稍有改进,如外包隔音箱,食物释放装置由程序控制等,可测试动物能否学会按三次杠杆以得到食物,或间隔一定时间按压杠杆才能得到食物。对不同物种的动物,其设计稍有不同。该装置实际是对桑代克迷箱的改进,后被用于研究动物学习能力和自我刺激与合作行为等心理学研究。

布劳进一步的划出了4种可以交换的选择。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