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正事前专用絮絮叨?

「笑到头都掉了」确有其事?究竟是人性的泯灭?还是因果的轮回?敬请收看本期「白总虾说」之「白总过处,寸头不存」(寸头:招谁惹谁了)。一、说「今」

最近几个月,仅就「摔」屏率而言,「笑到头掉」已经颇有与「独秀你坐下」「义大利……面」当年风采不分伯仲,并且顶替过气一代「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何厚铧」的趋势。所以,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简言之,笑崩了。崩到什么程度呢?崩到头都掉了……呔!太惊悚!

然而,不得不承认,初创者的充分夸张确确实实把「颠笑」者的前仰后合之状展现得淋漓尽致:你看见这个词了,你就知道这个人到底是怎样一种笑法了。流行语这东西,挺好玩,往往因为众多使用者的「源头活水」而充满生命力。像「笑到我头都掉了」这句,「饭圈」首创,网友更新扩散,能由初代进化出二代三代四五代,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了:

①初代:笑到我头都掉喽!

②二代:笑到头掉→捡起来→装好→继续笑。③三代:笑到头掉→捡起来→装好→继续笑→再次笑到头掉……④四代:笑到头掉→捡起来→装好→继续笑→把这个让人头掉的宝藏藏起来。……

对于现代人来说,「笑到头掉」就是一种娱乐,笑过就好。对,这么纯粹。

二、道「古」「笑到头掉」的「纯粹」的欢乐是从自娱自乐层面来看的理想状态。但是(知识点:凡有「但是」,必定先扬后抑,先起后降,先亢奋后低迷),在这份固有「纯粹」的基础上,烘托些恐怖气氛,再辅以脑补,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提起「头掉」,就由此及彼,推人及己,想要瑟瑟发抖,两股战战,缩起脖子,钻进被窝,然后情不自禁地打开《聊斋》看了起来?没错,并不会。可是不看不等于不想。《聊斋》对80后、90初有为青年们的童年来说,真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也确实有这么一段关于「笑到头掉」的奇异故事。故事说某地某人被流寇斩首,头坠在胸前,似连非连,似坠未坠,甚至还有微弱的气息。于是,家人就扶著这位兄台的头把他扛回了家,经过精心护理,半年之后这位兄台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展眼十余年,一场宴会上,这位兄台却因为朋友讲的笑话太好笑,俯仰开合,笑到放荡,然后,刀痕暴裂,血溅当场,举座震惊。震惊!前所未有的震惊!比读过某头条标题之后还震惊!

可直到读过后续,惊疑不定变成心怀敬畏。在故事的最后,讲笑话的几位朋友因为被告上公堂,只能各自出钱合力安抚了死者家属并安葬死者。这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和朋友讲笑话,由于疏于练习,之后才时常成为「冷场王」。(不要乱甩「锅」啊喂!)再到读完原文,敬畏又变得柔软。原文中蒲松龄以「异史氏」自称,赋予这个「纯粹」的故事以深思:「笑到头掉」固然荒唐可笑,却不能忽视其中的因果善恶。以荒诞事讲因果理,以嬉笑事说善恶情,这大概就是蒲松龄的睿智与善意所在,也是现下的「笑到头掉」所远不能及的。三、「诡」谈就像蒲松龄所说,凡事有因有果,往日因种今日果。如果单以作品本身来说,有人可能会「杠」——迷信!荒谬!可笑!但抛开故事本身不谈,故事想传达出的因果论是多么普及的道理。要知道,万物有因果,险恶终有报。比如,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前,最近新闻里那些万恶不赦者,狂浪过后「笑到头掉」;推波助澜者,巨浪掀起自食其果。

【附:《诸城某甲》原文】

学师孙景夏先生言:其邑中某甲者,值流寇乱,被杀,首坠胸前。寇退,家人得尸,将舁瘗之。闻其气缕缕然;审视之,咽不断者盈指。遂扶其头,荷之以归。经一昼夜始呻,以匕箸稍稍哺饮食,半年竟愈。又十余年,与二三人聚谈,或作一解颐语,众为堂。甲亦鼓掌。一俯仰间,刀痕暴裂,头堕血流,共视之,气已绝矣。父讼笑者。众敛金赂之,又葬甲,乃解。异史氏曰:「一笑头落,此千古第一大笑也。颈连一线而不死,直待十年后成一笑狱,岂非二三邻人负债前生者耶!」

——————end——————

图 片 / 网路

文字 / 白总虾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