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视神经萎缩从全身脉症分析归纳,虚证常属肝肾不足,心营亏损,脾肾阳虚;实证多为肝气郁结,气血瘀滞等。此外,热病伤阴,脾虚湿滞,气虚血瘀之类虚实错杂亦不少见。而由头眼部外伤、肿瘤以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引起本病者(如糖尿病、脊髓炎等),首先是病因治疗。

肝肾不足,眼无外症,视力渐降,甚至失明。眼底可见视神经萎缩之改变。全身症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致肝肾两亏,精血虚少,目失滋荣,故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熄灭而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改变。全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肝气郁结,目视不明,眼底有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患者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郁怒伤肝,气机失调,气滞血瘀,脉道不利,玄府闭阻,神光不得发越,以致目视不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肝气上逆,则头晕目胀。肝气失和,经脉不利,故胁痛脉弦。气郁化热则口苦,脉细数。

气血瘀滞,外眼无异常,视物昏昧,或头眼部外伤后,视力渐丧。眼底有视神经萎缩的病变,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全身或见头痛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由邪气或外伤致气滞血瘀,脉道阻塞,目失所荣,神光泯灭,终至失明,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之病变。日久视网膜血管明显变细,血瘀于上,经脉不畅,髓海不充,故头晕健忘。舌色瘀暗,脉涩等皆为瘀血之象。

心营亏虚,眼症同前,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心主血,目为血所养;心藏神,运光于目而能视。今久病过劳或失血过多,心营亏虚,以致目窍失养而萎闭,神光衰竭而失明。面白、头晕、健忘、心悸失眠、舌淡、脉细等,皆血虚失荣所致。

脾肾阳虚,眼症同前,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久病虚赢,或禀赋不足,脾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谷精微以上荣头目及温煦肢体。目失温养,玄府渐闭,阳虚火衰,神光遂没,故目无所见。眼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病变。因精气不能温养头面肢体和充养血脉,故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阳虚内寒,不能腐熟运化水谷,则食少便溏,舌苔白滑。

「健脑明目汤」这一由纯中药药材制成,具有补益脾胃,调理肝肾,温阳开窍,疏肝解郁,行气活血,养肝活血,通经络功能的汤剂疗法。治疗视神经问题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疏通经络,使身体各项机能恢复到一种平衡的状态。

2.温阳明目,宁神利窍,营养视神经、视乳头、视网膜,使其扩大视野范围。

3.肝藏血,目得血而视,补脾益气,调理肝肾,使郁结的肝气疏泄出体内,温煦脏腑,直致目光视力恢复。

通过全面调节身体内部脏腑气血功能,改善眼底缺血状态。修复激活视神经,治疗视神经萎缩。从根本出发,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安全有效、对症治疗、零复发率、无并发症、对视神经萎缩等眼底退行性病变有独特疗效。

视力问题不可忽视,用眼过度会导致疲劳。在学生压力越来越大学生近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中,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孩子的身体。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