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年多前认识罗毅律师,那个时候整个行业里还没有标准化、产品化的概念,律师也并不习惯通过软体来进行协作,所以他基本上是孤身一人走上了法律服务的产品化之路,一做就是三年。

今天,我很高兴看到他们已经把股权法律服务产品做到了无比精细的程度,这也让我坚信『法律服务产品化』会是行业必然的发展方向。但这一路并非一帆风顺,创新得到的也不全是掌声。所以这一期开言,我邀请了罗毅律师,为你分享『股+』团队在法律服务产品化道路上最真实的积累和思考。——大鱼

开言 | 从定制化服务到标准化产品 罗毅_腾讯视频?

v.qq.com图标

我叫罗毅,来自大成律师事务所,我的团队叫『股+』,是大成律师事务所内的一个专业化团队。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定位,这个定位不仅来源于我们,也来自很多同行业律师朋友们的反馈——股+是中国目前产品化程度最高的股权律师团队。

在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之前,有一个时代背景我必须交代一下。我初入这个行业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律师要做匠人,做法律服务要有匠心,不要好高骛远,精心把你手上的每一个案件、每一个项目精雕细琢,自然就会有回头客。当时我相信了,我觉得这是对的。

那个时候,信息传输的速度没有那么快,互联网也还没有重新分配资源。似乎只要形成了口碑,日积月累,师徒传承,你就会成为你想成为的大律师。但是没过多久我发现,我的老师越干越精神,他并没有要传承给我的迹象,不仅仅业务没有传承,连传授知识的工作都逐渐放下了。他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场所,我需要自己增强能力,拿到市场。

这个时候我开始焦虑了。与此同时,我发现行业里出现了一些变化,家理这样的律师事务所,两三年间业务量从500万做到了3000多万。而他们律所的四个管理者,只有一个是律师。我突然发现一个好的律师团队不再是以律师的数量来衡量优劣的,越来越多的非律师加入到了法律服务团队之中。同时我又发现,像今天到场的摩金这样的机构,要重新定义法律顾问,制定某种标准,用更低廉的价格,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个时候,我面临著一个选择。要么走往左边这条路——我熟悉的那一条,按部就班,写好每一个起诉状,服务好客户,然后业务就会持续增长。但是明天的客户在哪儿,其实我并不知道,只是凭感觉。要么往右边这条路——完全陌生,充满荆棘,可能会有一些机会,但更加困难。

最终,我选择了做法律服务产品标准化。我还是做律师,但我要圈一小块地,精耕细作,在这一块领地里做到无人能够超越。

既然说到做法律服务产品标准化,那绕不开的一个概念就是,到底什么是好的法律服务产品?此前我和大鱼一直在想办法去定义它,最终我们觉得,一款好的法律服务产品,应当满足下面这两方面的特征——

其实我们每个法律人,都有自己的产品。所谓的产品,就是我们向客户提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很多人的产品是没有经过封装的。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股+的产品手册,在过去三年,我们在努力地做一件事——向客户描述我们法律服务的全流程,告诉他他购买的法律服务能解决什么问题,产生什么价值,最终交付的成果是什么。

客户是先看到包装,再感受到我们的专业的。

我和大鱼都认为,未来的法律服务市场是产品的天下。每个律师都应该具备产品化的思维。基于这样的思维,我把股+三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与大家分享一下。

·1· 2015-2016 拆分流程【Thaw】新三板标准化流程 v1.0

2015年,我刚刚从美国回来,发现了Tower这款协同软体。我当时是刚刚进入资本市场的小兵,与当时大成上海的王越律师,组成了一个叫Thaw的跨区域团队,专门做新三板业务。

就在我们做新三板业务期间,江苏省律协写了一个新三板律师操作指引,我发现与我们当时的业务流程非常相似,所以每次都会把这个指引拿出来作为参考和指导。但是每次都翻书又很麻烦,所以有一天晚上,我把江苏省律协的这个新三板指引,全部复制粘贴到了Tower上,做了一些修改,变成了我们当时的新三板标准化流程。

也正是因为我做了这个流程,我认识了大鱼,登上了2015年末的无讼有声,分享了我当时做标准化流程的经验。而法律出版社的社长当时恰巧在台下,他又邀请我,写了后来的《穿透新三板》这本书。在很多律师同行的眼里,只有功成名就才能写书。我不这么认为,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产品,是知识的归纳总结。我把当时散落在各处的新三板尽职调查知识进行了汇编,这也是我们团队第一次协同进行系统的知识管理。我一直认为,占住一个坑,比成为一个萝卜更重要。

到2016年后半年,新三板业务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我们需要有新的定位和方向,所以2016年春节,我把市面上所有的股权激励的书都读了一遍,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我们组建了股+这个新团队。

·2· 2016-2017 总结经验【股+】动态股权标准化产品 v1.0

在做新三板标准化流程的时候,我们仅仅是在做业务流程的拆分。这也是现在很多人做所谓的产品的一个误区,认为我们把业务流程拆分,套进Saas工具里面,就是法律服务产品了。在做股权产品的时候,我们对我们的标准化流程进行了升级,除了专业知识,我们大量地融入了在业务承办过程当中的实践经验——风险提示、解决方案、参考案例、文书模板等等。

很多人在做知识管理和标准化的时候,总觉得没有太大的意义,认为这样的标准化不足以指引工作。那其实是因为你做的还不够多。当你做到迈左脚还是迈右脚都能有相应的指引的时候,你就会发现,量变会引发质变。

这是我们团队在Tower里面的知识积累,从任务名称,到任务的描述,到整个任务被完成的路径,包括相关的法律依据、风险提示、文书模板等等。现在每来一个项目,我们都会生成一个这样的项目模板,团队成员按照模板去执行,每个人在执行的过程中,继续对模板进行调整和升级,通过增加对知识体系的建设,减少办理业务过程中对人的依赖。我们不必担心谁离开这个团队,会影响团队的稳定性,或是导致服务品质的下降。

基于这样的积累,我们又写了一本书《穿透股权》。股权让我的团队来到了一条全新的跑道,我不再和那些诉讼律师争业务,这条赛道看似很难,但当你进去之后,你会发现实际上竞争者寥寥,只要稍微努力一点点,就会显得与众不同。我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其实就是因为我选择了一个专业方向,同时在用Tower做知识管理和产品,仿佛比其他人走得快一点点而已。

与此同时,我们还把我们积累的知识输出到了不同的埠,除了书之外,还有音频课程,线下的股+私塾课程,变成能输出给我们城市合伙人的知识成果,让这些知识进一步产生价值,而通过成为课程的讲师,又反推我们团队的进一步专业化。

·3· 2017-2018 关注体验【股+】动态股权标准化产品 v2.0

在从新三板标准化流程到动态股权产品1.0的升级过程中,我们把实践经验和知识管理加入了律师业务流程当中。从去年,也就是2018年开始,我们开始进行动态股权产品2.0的升级。

大家刚刚已经看到,在动态股权1.0中,我们的流程已经非常详细了。例如,在前期尽职调查的时候,一定要发尽职调查清单,清单也是我们反复验证的模板。但是大家知道,我们做股权,从最开始就要了解公司的很多核心机密,例如组织架构、人事、营收,甚至高管的个人情况。

所以有一次,当我把这个尽职调查清单发给我的客户的时候,客户给了我这样的反馈——

『你要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的核心机密,是我签了TS条款之后才会给投资方的,凭什么刚刚和你签了合同,就要给你这么多信息。』

我们的标准化流程,让客户产生了情绪。但是我们之前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是这个地方会让你不爽,所以你要忍一下。可能有很多业务,我们基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对客户提出要求,客户也就忍耐了。但是股权是基于商业惯例的,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其实是从你自己出发,方便你自己的。客户会产生反弹。这就像是你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面无表情地对你说,把衣服脱光,你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关注法律服务的体验,他除了要求你提供足够的解决方案以外,你还得关注他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的行为和情绪。我们找到一种方法和工具,叫做用户体验地图。

它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客户的行为和情绪,找到服务过程中的痛点、爽点、痒点,而这些点,就是你获取业务和改进业务的机会。所以在我们再次升级的流程中,增加了客户的体验。每一个和客户的接触点,我们都会分析他可能产生的惊喜点和问题点,让我们的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的时候,能提前预知客户的行为和情绪,除了避免激发他的负面情绪之外,找到机会,做一些能够超出他预期的工作。

这三年,我们一步一步走过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当创新出现的时候,你得到的不一定都是掌声。

在我们做用户体验地图的时候,我们团队内部的合伙人给我发微信,他认为我们做这个事情很虚,律师都觉得,写好文书、胜诉判决、拿业务才是实实在在的,你花费整个团队一周的时间,做一件没有任何业务产出的事情,他们受不了,甚至团队成员也不理解。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冲突来源于,你的想法越来越多,很多东西已经超出了传统律师的认知。虽然一提到创新,每个人都拍手叫好,但当人们真正面对一个出现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的新事物的时候,真的不一定能够全力以赴去支持它。所以在去年年末,我们团队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突。我希望把股+做成一个律师创业团队,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律师团队。创业意味著提前招人,小步试错,最后找到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不是有多少业务招多少人,控制成本,这是进攻型思维方式与防守型思维方式的区别。

不过幸好,我们挺过来了。

年末,我们在城市合伙人大会上,重新梳理了股+的定位。股+提供的不再是法律服务,是法律服务产品,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除了做原来的业务之外,要分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做知识管理和运营。

这就是我们三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也踩过一些坑,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借鉴的作用,最后与大家分享一句话——

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还是会亮,天亮不亮,鸡说了不算,问题是天亮了,关键是谁醒了。

·不负此生·

其实在2015年以前,我和很多律师一样,也是个万金油律师。唯台账是从。我疯狂地想把我的台账拉到一百万,所以在通过司法考试的当天就独立了,业务过百万,我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但是这是用什么换来的?每天早出晚归,找各种场合喝酒拉业务。只要是能给我提供业务的机会,我从来不放过。那时候我的眼里只有房子、车子、票子、案子,我觉得衡量一个律师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台账。

但在2012年体检的时候,我得了酒精肝、脂肪肝。我突然发现,我这辈子难道就这样了吗,就是和一群人疯狂比台账吗,我不想这样过了。2013年,我在大成律师事务所发起了一次骑行川藏线的活动,我们23个人,骑了28天,从成都骑到了拉萨。一共骑行了2188公里,翻越了12座4000米以上,两座5000米以上海拔的雪山。我们一路上同频共振,生死相交。在那里你能听见风的声音,嗅到草的味道,过了金沙江之后,你能听到你的同伴在你身边喘息。

这次旅行之后,我们成了生死相交的兄弟。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最拿得出手的绝对不是做了一个什么法律服务产品,做了多大的业务,而是我带著这帮人,没有死,走到了拉萨。

2014年,我又带著大成70多人骑行台湾。

2015年,我把团队解散了。十几个顾问单位分给了团队,放下一切去了美国。我每天就在密歇根湖边晒太阳,和中国人一起吃火锅,看公牛队的比赛。我觉得人必须有一段时间被浪费掉,当你选择放下的时候,才有机会真的拿起来。当你没有选择的时候,你才可以有更多选择。

2016年,我又登上了博格达,17年骑行环法,2018年,我爬到了一个人生的新高度,慕士塔格峰7564米。当群山环绕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世界豁然开朗,我知道什么叫真正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你的心胸被物理的高度撑到那么大的时候,你发现你突然容得下很多事情,我关注的是人生的过程,不再是一个结果。

所以在最后,我想说的是,当你面对选择的时候,需要从更高的维度上去思考。当你还在操场上的时候,别人已经来到战场了。我知道对于每个人来说,当面对社会群体性的压迫和普世价值观的绑架,改变都是很难的,但是你只有一生,先做人,再成为一个律师,我这辈子,要过得不负此生。

在最后,我想邀请大家,和我一起做一件事——请大家闭上眼睛,如果在这一刻,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一刻,你还有哪些事没做?你有没有辜负过这一生?这一生有没有辜负过你?

谢谢大家。


关于开言

开言是一场只有真实观点、没有浮夸表达的法律人TED式大会。

我们借鉴了TED大会的演讲形式,每次邀请5-10名讲者,每位讲者用25分钟的时间,讲述自己对于行业的观察、理解、思考。

在这个舞台上,没有自上而下的权威,只有自由表达的观点。

开言第一季于2019年1月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叫『返璞归真』。

之所以会定这个主题,是因为过去几年,我们听了太多关于未来的畅想——科技、模式、产品……常常让人有种错觉,仿佛法律行业已经天翻地覆,随时可能改天换地。

这个行业的发展既没有我们听到的那么超前,也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落后——它就在它应该在的位置。

所以在开言第一季,我们邀请了7名法律行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变革的推动者,他们从自己最真实的经历出发,围绕『返璞归真』这个主题,分享了他们对于科技、创业、行业、业务最真实的观点。

新年之后,『开言』会在每一个季度走进一个城市。目前暂定的时间和城市是——
  • 5月,上海或杭州
  • 8月,广州或深圳
  • 11月,武汉或成都

期待你来开言。


更多关于开言的信息与安排,可以添加我的微信dayupengming(大鱼朋铭拼音)了解。

也可以分享罗毅律师的演讲ppt给你~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