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一個不太恰當,但是能說明問題的例子談起。WE這個賽季摸索到的致勝道路,既不是IG式標準的”三叉戟“陣容,也不是BLG式的傳統雙C陣容,而是一種新型的四保一體系!WE的新型”四保一“不拘泥於陣容選擇,而是把四保一的思想融入到遊戲對局中、團戰拉扯中和資源傾斜中。也就是靠着這個方式,WE從聯賽下游一路打入季後賽,你能說WE錯了嗎?

  我們實話實說,WE靠着這種新型”四保一“起勢,狀態一路回暖,常規賽後期甚至幹掉過TOP,其火熱的狀態是WE一路高歌猛進的原因之一。但是季後賽的第一場BO5,WE瞬間就像換了支隊伍,全員出現狀態不佳的情況,失誤接連不斷然後被JDG趕出季後賽。而筆者看來,WE在季後賽的”突然暴斃“,並不能完全歸責於他們”四保一“的打法,不然他們連季後賽門檻都摸不到。既然”四保一“陣容都不算主要問題,那麼傳統雙C又如何呢?

  在談傳統雙C和三叉戟陣容前,有一個用數據得出的結論我們需要知道。我在數據解讀15中給出過,LPL季後賽排名前四的隊伍確實是中單的輸出大於ADC,之後的其他隊伍中除了OMG例外,其餘隊伍是ADC輸出佔比全隊最高。這個數據也得出一個被大家熱議的結論:ADC輸出佔比高的隊伍都出局了。有人開始抱怨ADC拿了太多團隊資源做不了事,有人說上單值得傾斜一部分資源。

  現在的LPL季後賽的四強隊伍,無一不是玩”三叉戟“陣容的,Theshy、金貢、369和Zoom,他們所得到的團隊資源分配非常高,但同時他們的輸出佔比也非常高。那麼是不是就說,其他隊伍失利就是因爲沒玩”三叉戟“陣容?當然不是,外界過於放大了三核體系的作用,從而忽視其他導致比賽失利的原因。

  三叉戟多了一個核心,也就是多了一個carry點,傳統雙C少了一個核心,但是資源更加集中了,前中期節奏也有中野來帶。這二者是各有優勢的,關鍵看雙核的質量和穩定性高不高!如果隊伍的上單選手不適合輸出型英雄,還強玩三叉戟陣容,那麼玩脫的概率是很大的,也許連原本的雙C陣容都不如。

  LPL的頂級上單就那麼幾個人,不會突然憑空蹦出來,別人能玩三叉戟是因爲上單的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但不是所有隊伍都要去學。玩塞恩死一兩次依然有團隊作用,玩傑斯死兩次遊戲基本就結束了。如果要玩三叉戟陣容,對線能力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大關。上單這個位置因爲各種原因,其影響力確實在上升,但如果玩不好三核體系,資源和團隊注意力更集中的傳統雙C就是好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