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個詞語很受寶媽關注:產後子宮恢復。很多人覺得子宮恢復的好,身體就恢復的好,但其實不是,生完孩子後,身體整個系統都需要恢復。

  就子宮恢復好這個標準,要從幾個方面看:比如做B超檢查子宮大小正常,宮腔內沒有殘留,惡露也排出正常,沒有異常惡露,說明子宮恢復的挺好。

  但整個孕期,子宮的變化是最大,生完寶寶後,子宮終於送走了待了將近40周的胎寶,身體的每項機能都需要恢復至正常未孕狀態(並不只是子宮),一般需要6周,而這個時間也被叫做產褥期,也就是俗稱的坐月子!

  在整個產褥期,母體變化中生殖系統最顯著:

  1.子宮:胎盤娩出後,子宮體積逐漸縮小,於產後1周子宮縮小至孕12周大小,在恥骨聯合上方可以觸及到。

  在產後10天,子宮降至骨盆腔內,腹部檢查觸不到宮底,在產後6周左右就可以恢復到孕前的大小。

  子宮重量也逐漸減少,分娩結束時約爲1000g,產後1周約爲500g,產後2周約爲300g,產後6周恢復到50~70g。

  (1)子宮內膜再生(產後惡露):胎盤、胎膜從脫膜海綿層分離並娩出之後,表層發生變性、壞死、脫落,形成惡露的一部分從陰道排出。子宮內膜的完全修復大概需要在產後6周。

  如果子宮復舊不全、宮腔內殘留胎盤、多量胎膜、合併感染的時候,惡露可能會增多,這個時候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並有臭味,就要去醫院看看了!

  (2)子宮下段及宮頸變化:產後1周宮頸內口關閉,宮頸管復原。

  2. 陰道:分娩後陰道腔擴大,陰道黏膜皺襞約在產後3周重新顯現,但仍然不能恢復至未孕時候的緊張度。

  3. 外陰:分娩後外陰輕度水腫,在產後2~3日內逐漸消退,而且會陰部位血液循環豐富,如果當時有側切,也能在3~4天左右恢復!

  除此之外,還有身體的乳房變化、循環系統的變化、消化系統的變化、泌尿系統的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女性在產後慢慢恢復過度的,所以這個產褥期也要注意自己的飲食起居(仍然要合理飲食、保持身體清潔、臥室注意通風、注意休息),科學坐月子,適當的活動及做產後康復鍛鍊(產後6~12小時內可以起牀輕微活動,產後第2天就可以下牀走路了,寶媽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延長或提前活動時間、安排運動量和時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