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回答是因為,認為資源共有則資本利得應該共有,認為資本該私有所以資本利得應該私有嗎?


所謂養活,無非是看在生產過程中的貢獻和分配是怎麼樣的關係。

極端的情況莫過於資本家僅提供生產資料,自身完全不參與勞動生產,且將剩餘價值極大剝削至僅允許勞動者維持自己生命來繼續生產的地步。

而現在改良的說法則是資本家參與了管理,拉來了投資,提供了腦力勞動什麼的,所以他們也應該佔有利潤。

顯然,第一種情況中,誰養活誰是個很清晰的答案,如果資本家不再擁有生產資料來剝削勞動者,他就只能餓死。而當越來越多的勞動者在公有制企業開始工作時,資本家能夠獲得的勞動者也就越來越少,到另一個極端時,他只擁有生產資料而無勞動者供他剝削,一樣也要餓死。(我覺得這個就是公有制對私有制的最大反動)

第二種情況相對較有迷惑力,但是我舉一個我個人認為較有對比性的例子吧:

褚時健當年自述是因為他在紅塔18年期間,為國家貢獻利稅超過800億元(90年代中期,僅玉溪捲煙廠的年創利稅就達200億元以上),但他的收入加獎金總共不過80萬人民幣,所以心裡有了退休前撈一把的想法。這是一個前國企領導者的收入情況。而拿差不多體量甚至更少的的阿里巴巴集團來做比較,阿里高管的年薪呢,就沒有少於百萬的【按百度結果,紅塔集團在2015年營業收入1022.6128億元,利稅過400億元;而阿里集團2015財年營收達122.93億美元(約762.04億元),2015年納稅是178億、2016年是238億、2017年是366億】。

我不說哪個集團的高管的貢獻大,只說大家拿兩個差不多大的蛋糕來分。那麼誰分的多,誰分的少是很顯然的事情。如果你是這兩個集團中的員工,你覺得企業員工和老闆是誰養活了誰?

再換言之,如果老闆拿高薪才能帶領企業發展,那麼褚時健時期的紅塔是怎麼回事?既然老闆不拿高薪也能帶領企業發展,那麼阿里是誰養活了誰?

一句話,即使是下地和長工一起干農活的地主,只要他乾的活不值他最終拿到的錢,那這部分差價就必然來自其他勞動者。這裡是否存在剝削就是誰養活誰的關鍵。


那就做個實驗看看,沒有資本家人類能不能存活?沒有勞動者人類能不能存活?


何為勞動者,何為資本家,體力勞動是勞動,腦力不算嗎?


你就試著把各自的角色去掉唄,然後你的想法能夠顯示你的立場


相互的吧,缺一不可,勞動者因為沒有資本家的腦子和資本所以是勞動者,資本家因為自己能規劃大的方向,有勞動者為他們幹活,他們只用提供薪酬所以是資本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