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桌游社团随笔【孩子,让我听你说】

文‧溶溶老师

普通国小的社团通常都是混龄,而我们的社团包含了三年到到六年级的学生,因此班上的「兄弟姊妹」相处,就像是一个浓缩版的小学生态,经常可以观察到许多有趣和写实的现象。这是我第二个学期带幼幼*,他在我的班级里,就像是个「小婴儿」。四年级的幼幼,其实在班上并不是年纪最小的,但是听其他哥哥姐姐们对他的形容,简直就是个「幼稚鬼」。他会把手放在别人要坐的椅子上,等别人真的坐下去了在大声喊痛;玩游戏的时候,赢不了就干脆摆著不玩,还再一旁配乐:「好无聊好无聊!好无聊!好-无聊!」吵的同学常常跟我告状。不只是对同辈之间这样,他是用尽十八般武艺在惹我生气,经常我说一句,他说十句,而且十句都是故意学我说话。

刚开始接触到幼幼,我瞬间了解,他是专门来测试我底线的孩子。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在不适当的时间做一件事情被阻止,就像个小婴儿一样闹脾气、大叫,搞的全班同学都七嘴八舌的说他吵、嫌他耽误时间,一瞬间鸡飞狗跳…

虽然很努力把持自己的脾气,但有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大声对他说:「幼幼!你可以安静一点吗?!」通常我得到的回应是没有效果的,幼幼可能会继续实行他暴走的「言论自由」(曾希望他不要在老师说话时插嘴,他说这是我的言论自由,让我哭笑不得);或是将这份脾气发泄到另外一个同学身上,引发另一场战争。

  • 用「幽默」来转化情绪,可能是不错的第一步

混战持续到我带到幼幼的第二学期,原本幼幼在上学期末,非常嘴硬的表示「绝对不要再选我的社团课」,因为要写很多学习单、老师画的学习单又很丑(这是什么理由)、老师很凶、同学又对他不友善等,他最后一堂课的碎念,让我认真的以为他或许不会再出现在我的班级上了,直到在点名册上看到他的名字。这次我下定决心,既然他选择要再来挑战一次,那我也要接受挑战,并努力找到跟他相处的方式。第一堂课,幼幼立刻以最「熟悉的」的方式欢迎我:「老师怎么又是你!怎么又-是你!!吼老师又是你(无限循环播放)」,并且立即遭到全班同学的声浪挞伐。我等他们躁动的情绪渐渐平静,才开始说话,这算是我们上一学期培养出的默契。「我感受到幼幼非常想念老师哦,才第一次上课就对我那么热情!」我说完,全班都笑了,当事人反而有点不好意思,一直说「最好是啦!最好是啦!」但是态度却不像过去那么强硬和充满尖刺,甚至还不小心露出了笑容。这个吃软不吃硬的小家伙,我好像抓到了那么一点跟他相处的诀窍。

  • 「坚持」对的事情

第二堂课,我们玩了反应类型的桌游,幼幼动作和反应都不及跟他同组的大哥哥们,索性不玩了。我注意到他开始神游和放空,便走到他旁边,轻拍他的肩膀,问问他:「怎么不玩了。」他摇摇头,没有多理我。当我正准备要帮他想一件事情做时,他自己拿出学习单问我,如果玩到这里有什么可以写的。我非常惊讶,以往他的学习单上面向来都是鬼画符,每个问题后面都是三个字:「不知道」,不管是我说要陪著他一起写,或是我直接告诉他答案,他也都写了一个字就失去耐性,开始疯狂乱画学习单。但是眼前这个小子,现在竟然拿著学习单要我教他怎么写!?我惊讶之外,也引导他完成,虽然这次他写了三个问题就不想写了,但这份「主动」对他来说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的心里充满感动之余,也庆幸自己不管用软的硬的方式,都坚定地要他填写学习单(不一定要完整写完,传达的概念是: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就应该要执行),只要培养成习惯,孩子在不知所措时,会较容易找到依循的方向,甚至有主动积极想做的时候!坚定但不带有情绪的坚持,让孩子理解我们的同理与如此行背后的意义,虽然过程很波折、回馈速度很慢,但也渐渐建立起孩童的秩序感,也培养出孩童的安全及信任感,看到累积出来的成果不是全然空白,有一点点的进步,有机会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一些改变的契机,真的是一切都值得了

  • 公开处理不一定适用每个孩子

幼幼的情况持续稳定了一段时间,直到这堂课。游戏规则讲解完之前都没有突发状况,直到我发现他随身带著「一把绿色的大雨伞」。他突然在上课时打开大伞,这个动作可能在有同侪的情况、或是年纪较小的班级中,成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大笑。但当这个社团有较大年龄的「学长姐」,这个举动,无非就是在干扰上课(孩子们很在意玩游戏的时间被浪费),或是故技重施。眼看著班上的气氛失控了起来,我这次立刻出面介入。「幼幼!虽然外面在下雨,但是教室内没有下雨啊?老师希望你把雨伞收起来。」然后非常坚定的看著他,直到他把雨伞收在桌子旁。以往经验让我知道这样公开的处理、大声遏止,对幼幼来说是没有效果,因此我开始等待一个可以私底下和他说说话的机会

同学分组中,幼幼也很愿意配合,只是仍然随身携带那把大伞。当游戏时间正要开始时,幼幼突然非常坚持想要把伞柄上的塑胶套给拆下来(真的很会挑时机)。其他同学都在等待开始进行游戏,他却不以为意地让大家等待。我让其他组别先开始操作,接著蹲到幼幼旁边,柔声和他慢慢说。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塑胶让你不舒服,想把他用掉?」

「嗯,我就是想用掉,我就是想用掉嘛!」

「幼幼,我可以理解这个塑胶套会让拿雨伞的手很不舒服,但是现在要开始玩游戏了,我们并不会用到雨伞,对吧?」

「可是我还是想用掉,我还是想用掉。」

「你看,这个雨伞是你的,你随时都可以再把他用掉。可是现在玩游戏的时间是大家一起的,浪费掉很可惜。况且你的组员很希望你可以跟他们一起玩。老师帮你把伞放在这里,只要玩完游戏的休息时间,你可以继续用,好吗?」

幼幼默默的点了点头,把雨伞交给我。接下来的游戏时间他非常沉浸其中,甚至在下课时还差点忘记把自己的伞带走。

孩子有时就像是小鸭子,打再大的雷声他也听不懂,只会将那种惊吓和不悦感受反应在当下,这样的情绪容易让事情变得复杂而不容易处理。孩子很常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自己也不清楚如何处理或面对这样的「感受」,成人若著眼在情绪本身,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跟著让自己的情绪受影响,便会像两颗地雷同时引爆,不仅没办法将双方的想法传达到彼此心理,更有可能在身心灵上两败俱伤。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传达自己的讯息,孩子也会比较愿意接受

*皆为化名,后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