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宇航,黄庭坚有诗云: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由此可见,兰亭的精髓绝不是在「字形」,当初宋朝时,也肯定有一大波人学兰亭如今人一样,只求像,字像,恨不得跟原帖一样。

这显然是「俗」的,想脱胎换骨,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当然,俗是根据水平来说的,一定得先俗,然后才能追求不俗,才能追求「换凡骨」。

如果临帖临的都不像,就想脱胎换骨,那是痴人说梦。

如果以临像为最好追求,也是终不可脱俗。

毕竟兰亭为王羲之酒后书,点画与平常相比更灵动无拘无束,王羲之本人醒了之后都临不像,何况别人?

性情兴致不到,规摹兰亭,即使再像,也不可与神品比肩。

谁知洛阳杨疯子

杨疯子就是杨凝式

下笔便到乌丝栏

乌丝栏是什么呢?

就是古人绢帛上的界格。

就是这种界格,有条的,有方块的。

代指「章法,字距,气韵」

也就是说读懂黄庭坚此诗,就能明白兰亭的精髓在哪里。

都不用一句话,一个词便能概括「乌丝栏」

字距,行距中产生的气息,气韵。

这是兰亭的精髓。

至于笔法,古人是不存在问题的,今人还得学笔法。

这种气韵,这种自在,是王羲之临之不能得的。

所以也只说一句「笔有神助」


王羲之建了个吃喝群,常有贪杯小聚,当入群人数达到数十人时,来了场豪华升级版群活动,跑到山间林边听竹风,有吃有喝的,气氛那个热!还玩起游戏,轮流抽签唱歌或和诗文,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自拍加合影之后,有人提议把这次聚会各人所作诗文搞个合集,这雅集前面要搞个序言才像那么回事,王羲之被大伙嚷著写这个序言,必须的,谁叫你是群主呢!王羲之借意推搪了几下就接了!其实啊这正中王羲之下怀呢,几杯以下去,现在似乎来劲了,才思敏捷手痒欲书!于是,奠定书圣地位的兰亭集序诞生了!

好吧回到正题,现在答题,兰亭集序写得妙趣无穷,绕还迎送,掠纵顿跃,摇曳生姿,情韵新丽!写得如此神超峻迈,我急微孙过庭也来补充答题吧!孙过庭一看,二话不说手一抖写下答案: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终爽绝伦之妙」!

白云隐峰,书法原创世界,只在乎书法。


可以这样说「遒丽爽健, 圆融中和 ,墨彩焕发,秀逸超绝」。

还可以这样说「风度超逸, 笔势雄健如龙虎,章法自然天成,气韵生动」等。


用一句来概括《兰亭序》的精髓,我认为在于他达到了天地间最完美的「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孙过庭《书谱》中说「志气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这种「天人合一」 的和谐的状态,就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兰亭序》更表现出心手相从、物我冥合的幽淡从容,是极高度的率性自由与极微妙的法度考量的平衡。这就是中国书法的理想精神的核心,也就是李世民所谓「尽善尽美」。

书者,道也。惟问道,方可入其堂奥,悟其真谛。中和,是儒、释、道追求的理想境界。

《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对书法来说,所谓阳是「外在美」,所谓阴是「内在美」。

一、《兰亭序》的「外在美」

1、形式美。

《兰亭序》的章法之美、笔法之妙、气韵之生动,浑然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首先,《兰亭序》用笔遒媚、劲健、精致,笔法丰富,体现在每一个字的一点一画上,笔笔到位,细若游丝处依然一丝不苟。其次是结构。解缙在《春雨杂述》中写道:「右军之叙兰亭,字既尽美,尤善布置,所谓增一分太长,亏一分太短。」《兰亭序》共324字,每一字都那么的雅致、多姿。再次是章法。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

《兰亭序》的章法布局,体现了多种对立因素的调和与统一,仿佛观看绝世美人的翩然起舞,其美无与伦比。

最后是《兰亭序》的格调典雅清新,疏朗、明媚、洒脱,非常符合 「中和之美」的审美趣味。

2、内容美。

《兰亭序》字字珠玑,抛却书法因素,单就其文章本身来看,也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序文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隽妙雅逸,行文流畅,文辞清新,见识高远,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体现了王羲之叙事、写景、抒情的清澈淡远。

其次,自知「老之将至」,「情随事迁」,「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与前文「信可乐也」鲜明对照,使文章感情波澜起伏、遐想万千。

最后,「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使人掩卷长思。

二、《兰亭序》的「内在美」

1、书圣为人品格高洁

王羲之之所以成为书圣,除了其书艺水平高,还与其人品、才能和政治见识,特别是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关。

兰亭之会的永和九年,东晋正值战争、叛乱、旱情、瘟疫……民不聊生,但官僚士大夫却纵酒享乐、不思进取。《兰亭序》中「临文嗟悼」,与其《丧乱帖》中的「临纸感哽」遥相呼应,均反映出了王羲之内心的失望和悲愤。王羲之又富有仁爱之心、品格高洁、德才超凡。

赵孟𫖯在《松雪斋书论》中说:「右军人品甚高,故书入神品。王羲之之所以称为书圣,关键还是他具有高风亮节、宽厚仁慈的君子风范。

2、问道参悟生死关

东晋是道教成熟与定型的过程,《兰亭序》反映的哲理,也与道教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理相统一。

《兰亭序》从头到尾由「乐」及「悲」,折射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反映了虽然「死」是一件大事,但更显得「生」的珍贵。

王羲之表达出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们更应该有所作为的旷世情怀。

以上浅见,请方家指正。

喜欢就点赞,我是剑飞斋主人。

欢迎留言交流。


《兰亭集序》的书法精髓是:千变万化韵高千古力屈万夫得之神功行楷之极!我学习几十年无形胜有形功到自然成!像形意八卦武功一样无招胜有招心中有兰亭!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精髓,在于他达到了天地间最完美的「中和之美」的最高境界。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用一句话概括兰亭集序的精髓:它是中国书法作品中:独一无二的中国的「维纳斯」!


兰亭集序「蜿蜒雄壮;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变化不断」。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