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与几乎全球所有主要贸易伙伴陷入多重对抗,希望这些伙伴能让步,使美国能解决困扰数十年的「双赤字」 问题。

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NAFTA) 谈判出现转折点。美国和加拿大间的谈判陷入僵局,谈判将在下周继续进行。然而,川普总统明确表示,无论加拿大是否加入,他都计划在 90 天内签署项新协议。

此外,美国将在下周向中国加征额外 2000 亿美元关税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如果全球贸易战的威胁成为现实,大家都想知道川普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如果美国无法与欧洲、加拿大,特别是中国等主要经济体达成共识,那么经济学家和投资人就要开始对全球经济的后果担心害怕了。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川普关于贸易战的思想的核心在于两个关键假设:美国可以透过与主要贸易伙伴重新谈判商业关系来缩小其迅速增加的赤字,并且关税可以协助实现这些目标,至少可以迫使各国坐上谈判桌。

当川普在 8 月初宣布他的关税清单时间表时就已有明确的暗示。他表示,关税可能以某种方式降低目前超过 21 兆美元的联邦债务,大家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川普的说法源自联邦政府主要税收来自关税的时代。根据经济史学家 Brian Domitrovic 的说法,这种现状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初,但随著美国发展成为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后而下降。

美国总统川普的论点得到国会研究服务处数据的证实,该数据显示,美国从钢铁和铝的关税中获得超过 10 亿美元的新收入。

然而,像 Brookings Institution 的 Hutchins 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心主任 David Wessel 这样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利用加征关税来偿还债务是「不可信的」,尤其是联邦政府的支出成长眼下没有结束的迹象。

他说,「总统似乎爱上了 100 年前的预算方式。」「当时联邦政府经由关税获得大部分收入,但当时的联邦政府规模要小得多,而且没有社会安全、医疗保险、国土安全」以及其他数兆元的大额支出项目费用。

Wessel 表示,「很难相信能从中获得大量收入,而且绝对无法获得足以还债的额度。」

税收改革法案更加剧了这两种赤字,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这有助于刺激经济。

一方面,刺激措施助长了国内需求,引导消费者在国内外采购更多产品;然而,它也减少了政府的收入,并增加了可能引发经济危机的赤字支出。

Johns Hopkins 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雷根经济团队前成员 Steve Hanke 认为赤字问题在于「美国制造」:「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贸易逆差都会变得更大,川普会自讨没趣。他目前做的事只是在扩大它,他将会面临更大的财政赤字。」

川普今年稍早签署了减税协议,加上国会批准大规模的支出法案,预计明年及以后的联邦赤字将超过 1 兆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消费者仍倾向于抢购外国商品。人口普查局本周数据显示:7 月国际贸易逆差增至 722 亿美元,进口几乎是美国出口的两倍。

使问题更复杂化的关键在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间的争斗。在双边贸易逆差接近 4000 亿美元的情况下,双方都坚持立场不退缩。

川普想推动「公平贸易」以确保美国制造产品的主导地位,利用关税使外国商品更加昂贵。 然而 Hanke 认为,美国人只会用更便宜的商品代替他们,这些产品一样是在其他低成本国际避风港生产的。

他说,「即使自中国进口下降,其他国家的进口金额也会上扬。」如果川普期望中国退缩,他只是在做梦,「贸易战只会变得更糟,因为中国不会被美国玩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