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是中華兒女共同景仰的民族聖地。中華文明發祥地,緬懷始祖軒轅黃帝!

  名冠天下的黃帝陵,位於陝西省延安市黃陵縣縣城北面,是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園,有“華夏第一陵”之美稱。千百年來,每逢清明,來此拜謁祭陵的人絡繹不絕。

  黃帝陵,軒轅廟中國第一位黃帝,據說裏面有一顆5000多年前軒轅黃帝親手栽的大樹!

  黃帝陵景區主要由軒轅廟和黃帝陵兩大部分組成,軒轅廟在橋山山麓,而黃帝陵則在橋山之巔。拜祭黃帝,一般爲“先祭廟,後謁陵”。

  軒轅殿是一座新建的現代建築,整體呈現扁平狀,長度和高度的長寬比相對較大,顯得特別開闊。

  各種史料證實,世人公認的黃陵縣“黃帝陵”並非軒轅黃帝的“原葬之地”,史學界和當地百姓也都認爲:這只不過是黃帝的“衣冠冢”而已。

  黃帝陵園的面積很大,裏面遍佈松樹和柏樹,歷史遺存很多。陵園中壘有一座小山,山頂築有涼亭,可沿石階登高一覽園區全貌。

  追根溯源本就是一件神聖的事,站在這廣闊的中原大地上,眼望着巍峨的橋山,一種千年歸根之感更是油然而生。你彷彿聽得到一種呼喚,來自我們共同的先輩,這呼喚讓我們更加親切,因爲那時代太遠,遠到那時的陽光下人們都是牢固的親人。

  不同時代的黃帝祭祀有不同的歷史背景、祭祀觀念和祭祀禮儀,但體現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並傳承這種精神的主旨卻一直在延續。具體而言,黃帝祭祀傳承的中華民族精神,最突出的是民族認同、國家統一、持續發展、和諧振興的精神。

  毛澤東讀私塾時,曾點讀過《綱鑑易知錄》。南懷瑾推薦的國學入門書單中也包括《綱鑑易知錄》作爲史學入門必讀。顧頡剛則於《當代中國史學》表示:“編著中國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條例史實,缺乏見解,其書無異變相的《綱鑑輯覽》或《綱鑑易知錄》之類,極爲枯燥。”

  我們相信,隨着現代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和先進技術的介入,靖邊縣“黃帝原冢地”的真僞不久將大白於天下,炎黃子孫必將會尋找到文明始祖的陵寢之地共同祭祀,更加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