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衣奴才在清朝是一種家奴,相比於一般的憲官,他們距離清廷更爲親近一些。其實包衣奴才是清朝爲了避免,像明朝那樣,被憲官(魏忠賢、王振、劉瑾等人)亂政,而製造出來的產物,但是包衣奴才並不等同於太監。

  衆所周知,明朝的腐朽敗亡,更多敗在太監的參政議政。清朝皇帝有此前車之鑑,因此在承襲明朝各種制度的同時,首先將太監們管事的二十四衙門加以刪並,最後撤除,而後改設內務府,以皇室家奴——上三旗裏的包衣人——來代替了太監的各項執事。包衣奴才即便地位低下,但畢竟是自己家裏的奴才,唯命是聽,不用擔心他們會反了自己。

  耕種田地。這主要由莊園、托克索中的包衣來完成。如《滿文老擋》記載的“命曬打收穫之谷。著納林、殷德依二大臣爲主,率諸貝勒之莊丁家人八百名至距邊二十里處打穀”。所謂“僕伕力耕以養其主,不敢自私”一語道出了這些莊田中包衣人的勞作情形。這部分人主要來源於被俘獲的漢族、朝鮮族。他們工作比較辛苦、地位比較低下的包衣阿哈。

  比如說,《還珠格格》中令妃娘娘的原型,嘉慶皇帝生母魏佳氏,深得乾隆喜愛,代理皇后統領後宮十餘年,卻始終沒有被立後,死後僅以皇貴妃禮葬之,嘉慶登基後才被追封爲孝純儀皇后。其原因就是魏佳氏本是漢人包衣出身,身份卑微,能做到皇貴妃已經是盛寵極限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