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于中国大陆中南部,因宋朝时划为荆湖南路,且省境绝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比如益阳市下辖的安化县,其于宋朝时建县,县名为皇帝所赐一直沿用至今,在晚清时期诞生了陶澍、罗饶典等历史名人。

  一

  从地理位置上看,安化县位于湖南省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北段,该区域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领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属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长沙郡益阳县辖地,此后自汉朝至唐朝晚期1000年间,县境一直属益阳县管辖。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各地藩镇据地称雄,当时县境属“梅山蛮地”,居民以瑶族土著为主。唐僖宗光启二年即公元886年,县境内的梅山土著居民切断了与朝廷的联系,并起兵攻打附近的州县城池,在此后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维持了相对独立的局面。

  二

  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后,经过两朝皇帝努力基本统一了中国,但县境内实际仍为土著割据势力存在,仅在表面上服从朝廷统治,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宋朝建国112年后。宋神宗熙宁五年即公元1072年,在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章惇的主持下,朝廷收复了梅山,开始行使实际管理权,并于次年由皇帝敕名设安化县,取“归安德化”之意,以示梅山土著居民重新回到朝廷的德化统治之下。

  三

  安化县建县后,历经宋、元、明、清,县名和建置一直延续未变,其间文化发达名人辈出,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800多年间共出进士14人、举人117人,晚清时期的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饶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安化县除在1952年~1962年隶属于常德专区外,其余时间隶属于益阳专区/益阳地区,1994年益阳地区撤地设市后,隶属于益阳市管辖至今。截至2017年末,安化县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积第三大县,全县户籍人口102.02万人、常住人口86.26万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