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於中國大陸中南部,因宋朝時劃爲荊湖南路,且省境絕大部分位於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歷史悠久名人輩出。比如益陽市下轄的安化縣,其於宋朝時建縣,縣名爲皇帝所賜一直沿用至今,在晚清時期誕生了陶澍、羅饒典等歷史名人。

  一

  從地理位置上看,安化縣位於湖南省中部,資水中游、雪峯山北段,該區域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領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屬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長沙郡益陽縣轄地,此後自漢朝至唐朝晚期1000年間,縣境一直屬益陽縣管轄。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日益嚴重,各地藩鎮據地稱雄,當時縣境屬“梅山蠻地”,居民以瑤族土著爲主。唐僖宗光啓二年即公元886年,縣境內的梅山土著居民切斷了與朝廷的聯繫,並起兵攻打附近的州縣城池,在此後五代十國的亂世中,維持了相對獨立的局面。

  二

  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後,經過兩朝皇帝努力基本統一了中國,但縣境內實際仍爲土著割據勢力存在,僅在表面上服從朝廷統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宋朝建國112年後。宋神宗熙寧五年即公元1072年,在著名政治家、改革家章惇的主持下,朝廷收復了梅山,開始行使實際管理權,並於次年由皇帝敕名設安化縣,取“歸安德化”之意,以示梅山土著居民重新回到朝廷的德化統治之下。

  三

  安化縣建縣後,歷經宋、元、明、清,縣名和建置一直延續未變,其間文化發達名人輩出,據不完全統計,自宋至清800多年間共出進士14人、舉人117人,晚清時期的兩江總督陶澍、雲貴總督羅饒典、著名書法家黃自元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新中國成立後,安化縣除在1952年~1962年隸屬於常德專區外,其餘時間隸屬於益陽專區/益陽地區,1994年益陽地區撤地設市後,隸屬於益陽市管轄至今。截至2017年末,安化縣總面積4950平方公里,是湖南省面積第三大縣,全縣戶籍人口102.02萬人、常住人口86.26萬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