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刀比著行不行?拿刀比著全家行不行?這樣一代代下來不就全家都是文、仁、成、光之類的麼。。。


古代皇帝的謚號,實際上大多都還可以,都是往好的地方說。

大臣食君祿,自然得給君王工作。

給駕崩的老皇帝一個好聽的謚號,也是大臣工作的一部分。

先皇駕崩,或者改朝換代,繼位君王有追封的想法時,

往往是讓大臣選出幾個謚號,然後大家選一下。

出於多方面考慮,除非被追封的君王實在沒閃光點,或者繼位的君王實在不想給面子。

不然一般都能說好聽點就說好聽點,畢竟謚號是可以收回的。

有句話叫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留點子孫路,做事不能太絕。

比如楊廣,給陳叔寶(陳後主)上謚號為陳煬帝,結果自己死後,李淵追封其為隋煬帝。

煬帝成了楊廣的專屬,在各種小說、詩詞、文章裏廣為流傳。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比如這個皇帝曾經有天晚上熬夜批奏摺了,那就說他勤政。

比如這個皇帝曾頒布過一套法令,雖然沒多大用,但的確有點效果,那就說他愛民。

比如這個皇帝看過一本書,找人交流過書中內容,那就說他博採眾長,勤奮好學。

就像晉惠帝司馬衷,曾經說過「此乃嵇侍中血。」

這就是閃光點,純真、善良。

至於公私蛤蟆,何不食肉糜這種事情,都是忽略不計的。

————————————————————

(以下只列出有皇帝謚號的君王,沒有的不列入其中。)

從漢太祖劉邦開始,漢朝全部被後世承認的皇帝的謚號分別是:

西漢:高、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

東漢:光武、明、章、和、殤、安、順、沖、質、桓、靈、獻。

這二十多個字裏,哀、殤、靈、沖是不算太好的。

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難已甚曰哀;處死非義曰哀

未家短折曰殤。

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而沖,則是事實的描述了漢沖帝幼年去世的事實,漢沖帝死時才三歲。

幼少在位曰沖;幼少短折曰沖。符合事實,而且沖帝才三歲,找不到什麼優點。

而漢靈帝雖然有兒子,可漢少帝作為傀儡君王,就算想給自己父親一個好聽的謚號,掌權的人也不答應。

三國——

曹魏:文、明、元。

季漢:昭烈、懷。

孫吳:大、景。末帝孫皓沒謚號。

西晉:武、惠、懷、慜。

東晉:元、明、成、康、穆、哀、簡文、孝武、安、恭。

南朝——

宋:武、文、孝武、明、順。

齊:高、武、明、和。

梁:武、簡文、興文、元、閔、敬。

陳:武、文、宣、煬。(陳叔寶雖說謚號不好,但他的後半生舒服的很,比隋煬帝好多了。)

北朝——

北魏:道武、明元、太武、文成、獻文、孝文、宣武、孝明、孝莊、節閔、孝武。

東魏:孝靜。

西魏:文、恭。

北齊:文宣、孝昭、武成。

北周:孝閔、明、武、宣、靜。

隋:文、煬。

從唐朝開始,謚號開始爆炸般的增加。到了宋朝,對君王不能使用惡謚成為慣例。

從此開始,即便是昏君,只要沒被廢除帝位,都能拿到正面的謚號。(當然作為交換,廟號開始取代謚號的作用。)

大臣也是給皇帝打工的,就算有些時候不想給皇帝面子,但出於對死人的尊重,還是會給先皇說點好話的。

大家可以對比一下另一個回答裏,對謚號的詳細描述,就可以發現其實君王的謚號基本都是好的。

哪怕是傻子,也能挖掘出他好的一面,然後說點好話。

除非真的不想給面子。


第一,謚號不是兒子給的,是大臣們關小黑屋裡商量出來的。

大臣甲:我看用「紂」吧……

大臣乙:你也太狠了,用「煬」……

大臣丙:你們有病吧,用「哀」……

大臣丁:奪筍啊!我看還是用「靈」……

首輔大臣:我看行,就這麼辦吧。

第二,大臣給上來的就那麼幾個,新皇帝來選,提案權在大臣手裡,選來選去都是那幾個,你作為新皇帝甲方,怎麼辦?

新皇帝:什麼鬼,怎麼全是惡謚?

大臣甲:啟稟陛下,當年孔子曰……(省略七千字),孟子曰……(省略一萬字),高祖皇帝曾經曰……(省略二十字),謚號就這麼定的,當年先帝在……(省略十萬字黑歷史),起居注都記著呢

大臣乙:陛下不滿意我們再擬,但擬來擬去結果似乎差不多……

新皇帝:TMD,煩死了!就這個吧

於是選了一個不那麼過分的「靈」……


第一個原因就是要孝,所以纔不能亂給這種極美的謚號。兒子給老爹弄個好謚號,那爺爺咋辦?如果老爹和爺爺水平都差不多,老爹給爺爺的是「景」,你給老爹個「文」,不是說明老爹不孝嗎?所以,美謚一般都有上限,不是有功之帝不給極美之謚。

第二個原因就是皇帝也不傻,如果給一個過高的謚號,那隻能有反作用,就像宋真宗封禪一樣,貽笑千古。

第三,你這種說法只在秦漢之前纔可能成立。如果老爹平平無奇那也只能給個美謚,不能給文武這種謚號。如果你對老爹感情特別好,或者是你覺得特別愧疚,那給非常過贊的謚,也沒人敢不同意。但是到漢朝時候,謚號就泛濫了,除了靈帝、亡國之君和早夭的,謚號都基本上是到頂了。第一個皇帝基本上就「高、武」三個,」文」基本上都是第二個皇帝,「武」因為要用兵才沒被早早定下來,接著就是各種「明」「成」這種極美之謚或者在文武前面加字。到李治那會,可能覺得「文」對於李世民來說太掉價了,直接上了「文武聖」三個字,再然後謚號越變越長,各種字都敢往上加,貶值成辛巴威幣了,就沒人再記得了。


帝王謚號是皇帝死後由大臣們擬定的然後交繼任皇帝確定,如果是王朝末年大多會由新朝開國皇帝確定。謚號的根據是皇帝的生平,來確定,例如下列:

A:

哀:早孤短折曰哀;恭仁短折曰哀;德之不建曰哀;遭難已甚曰哀;處死非義曰哀

安:好和不爭曰安;兆民寧賴曰安;寬容平和曰安;寬裕和平曰安;所保惟賢曰安;中心宅仁曰安;修己寧民曰安;務德不爭曰安;莊敬盡禮曰安;敬而有禮曰安;貌肅辭定曰安;止於義理曰安;恭德不勞曰安;靜正不遷曰安;懿恭中禮曰安;凝重合禮曰安;

B:

比:擇善而從曰比;事君有黨曰比

C:

成:安民立政曰成;刑民克服曰成;佐相剋終曰成;制義克服曰成;禮樂明具曰成;持盈守滿曰成;遂物之美曰成;通達強立曰成;經德秉德曰成;民和神福曰成;道兼聖智曰成;夙夜警戒曰成;曲直赴禮曰成;仁化純被曰成;不忘久要曰成;德備禮樂曰成;德見於行曰成;久道化隆曰成;內德純備曰成;坤寧化洽曰成

誠:純德合天曰誠;從容中道曰誠;推心御物曰誠;秉德純一曰誠;明信率下曰誠;肫篤無欺曰誠;實心施惠曰誠

沖:幼少在位曰沖;幼少短折曰沖

純:中正精粹曰純;見素抱樸曰純;安危一心曰純;志慮忠實曰純;至誠無息曰純;內心和一曰純;治理精粹曰純

慈:視民如子曰慈;愛育必周曰慈;撫柔平恕曰慈

刺:不思忘愛曰刺;復狠遂過曰刺;暴戾無親曰刺;暴慢九卿曰刺;不思安樂曰刺

D:

達:質直好義曰達;疏通中理曰達

大:則天法堯曰大

戴:愛民好治曰戴;典禮不愆曰戴

盪:好內遠禮曰盪;狂而無據曰盪

悼:肆行勞祀曰悼;中年早夭曰悼;恐懼從處曰悼;未中早夭曰悼

道:以德化民曰道

德:綏柔士民曰德;諫爭不威曰德;謀慮不威曰德;貴而好禮曰德;忠和純備曰德;綏懷來人曰德;強直溫柔曰德;勤恤民隱曰德;忠誠上實曰德;輔世長民曰德;寬眾憂役曰德;剛塞簡廉曰德;惠和純淑曰德;富貴好禮曰德;功成民用曰德;修文來遠曰德;睿智日新曰德;善政養民曰德;尊賢親親曰德;仁而有化曰德;憂在進賢曰德;寬慄擾毅曰德;直溫強義曰德;諫諍不違曰德;周旋中禮曰德;澤及遐外曰德;懿修罔懈曰德

丁:述善不克曰丁;述義不悌曰丁;迷而不悌曰丁

定:大慮靜民曰定;安民大慮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法古曰定;純行不二曰定;追補前過曰定;仁能一眾曰定;嗣成武功曰定;踐行不爽曰定;審於事情曰定;德操純固曰定;以勞定國曰定;克綏邦家曰定;靜正無為曰定;大應慈仁曰定;義安中外曰定;鎮靜守度曰定

度:心能制義曰度;進退可軌曰度;守法緯民曰度;從容有常曰度;禮儀諮善曰度;寬裕有容曰度;創製垂法曰度;懿徽足式曰度

端:守禮執義曰端;聖修式化曰端;嚴恭蒞下曰端;恭己有容曰端;秉心貞靜曰端;守禮自重曰端

敦:善行不怠曰敦;溫仁忠厚曰敦;能記國善曰敦;溫仁厚下曰敦;篤親睦族曰敦;樹德純固曰敦

G:

幹:犯國之紀曰幹

剛:追補前過曰剛;強毅果敢曰剛;致果殺敵曰剛;強而能斷曰剛;自強不息曰剛;政刑明斷曰剛;威強不屈曰剛;強義果敢曰剛

高: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

公:立志及眾曰公

恭:尊賢貴義曰恭;敬事供上曰恭;尊賢敬讓曰恭;既過能改曰恭;執事堅固曰恭;愛民長弟曰恭;執禮御賓曰恭;芘親之闕曰恭;尊長讓善曰恭;淵源流通曰恭;夙夜敬事曰恭;知過能改曰恭;賢而不伐曰恭;率事以信曰恭;不懈於位曰恭;卑以自牧曰恭;不懈於德曰恭;治典不易曰恭;責難於君曰恭;正德美容曰恭;不懈為德曰恭;正己接物曰恭;昭事不忒曰恭;勤恤民隱曰恭;莊以蒞下曰恭;謙和不懈曰恭;遜順事上曰恭

光:功格上下曰光;能紹前業曰光;居上能謙曰光;功烈耿著曰光

廣:美化及遠曰廣;所聞能行曰廣

果:好力致勇曰果;好學近智曰果;臨事善斷曰果

H:

暠:綜善典法曰暠

和:不剛不柔曰和;推賢讓能曰和;柔遠能邇曰和;號令悅民曰和;敦睦九族曰和;懷柔胥洽曰和;溫厚無苛曰和

厚:思慮不爽曰厚;強毅敦樸曰厚;敦仁愛眾曰厚

胡:彌年壽考曰胡;保民耆艾曰胡;保民畏懼曰胡;

懷: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慈仁哲行曰懷;民思其惠曰懷

桓:闢土服遠曰桓;克敬勤民曰桓;闢土兼國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敵服遠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壯以有力曰桓;

荒:凶年無谷曰荒;外內從亂曰荒;好樂怠政曰荒;昏亂紀度曰荒;從樂不反曰荒;狎侮五常曰荒

徽:元德充美曰徽

惠:柔質慈民曰惠;愛民好與曰惠;柔質愛課曰惠;柔質受諫曰惠;施勤無私曰惠;慈仁好與曰惠;愛民好學曰惠;寬裕慈仁曰惠;和而不流曰惠;慈哲遠識曰惠;能綏四方曰惠;子愛睏窮曰惠;儉以厚下曰惠;淑質受諫曰惠;恩能及下曰惠;寬裕不苛曰惠;遺愛在民曰惠;分人以財曰惠;利而不費曰惠;撫字心殷曰惠;興利裕民曰惠;德威可懷曰惠;澤及萬世曰惠;仁恕中存曰惠;慈恩廣被曰惠

惑:滿志多窮曰惑;以欲忘道曰惑;淫溺喪志曰惑;婦言是用曰惑;誇志多窮曰惑

J:

簡:一德不懈曰簡;平易不訾曰簡;治典不殺曰簡;正直無邪曰簡;易從有功曰簡;平易無疵曰簡;至德臨下曰簡;仕不躁進曰簡;能行直道曰簡;執要能固曰簡

節:好廉自克曰節;不侈情慾曰節;巧而好度曰節;能固所守曰節;謹行節度曰節;躬儉中禮曰節;直道不撓曰節;臨義不奪曰節;艱危莫奪曰節

介:執一不遷曰介

景:由義而濟曰景;耆意大慮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致志大圖曰景;繇義而成曰景;德行可仰曰景;法義而齊曰景;明照旁周曰景

敬:夙夜警戒曰敬;令善典法曰敬;夙夜恭事曰敬;象方益平曰敬;象方益年曰敬;夙興夜寐曰敬;眾方克就曰敬;齊莊中正曰敬;廣直勤正曰敬;廉直勁正曰敬;難不忘君曰敬;受命不遷曰敬;畏天愛民曰敬;陳善閉邪曰敬;威儀悉備曰敬;戒尊師傅曰敬;戒懼無違曰敬;小心恭事曰敬;戒慎幾微曰敬;肅恭無怠曰敬;齊莊自持曰敬;應事無慢曰敬

靖:柔德安眾曰靖;恭己鮮言曰靖;寬樂令終曰靖;柔德教眾曰靖;柔直考終曰靖;虛己鮮言曰靖;緝熙宥密曰靖;式典安民曰靖;仁敬鮮言曰靖;慎以處位曰靖;政刑不擾曰靖;綱紀肅布曰靖;厚德安貞曰靖;律身恭簡曰靖;以德安眾曰靖

K:

開:信道輕仕曰開

康:淵源流通曰康;溫柔好樂曰康;安樂撫民曰康;合民安樂曰康;豐年好樂曰康;安樂治民曰康;好樂怠政曰康;能安兆民曰康;俊民用章曰康;久膺多福曰康;壽考且寧曰康;保民迪吉曰康;務德不爭曰康;寬裕和平曰康;敬而有禮曰康;保衛社稷曰康;造道自行曰康;動而無妄曰康;溫柔好善曰康;思善無逸曰康;溫良好學曰康;視履安和曰康

考:大慮行節曰考;秉德不回曰考

克:愛民在刑曰克;秉義行剛曰克;勝敵得俊曰克;勝己之私曰克;

寬:含光得眾曰寬;大德包蒙曰寬;御眾不近曰寬

匡:貞心大度曰匡;以法正國曰匡;輔弼王室曰匡;彌縫災害曰匡;正君之過曰匡

L:

禮:奉義順則曰禮;恭儉莊敬曰禮;善自防間曰禮;躬儉中節曰禮;審節而和曰禮;著誠去偽曰禮;納民軌物曰禮;恭儉合度曰禮;內則克修曰禮

理:才理審諦曰理;政平刑肅曰理;措正施行曰理;表章道術曰理;才敏詳審曰理;治繁不擾曰理

厲: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扶邪違正曰厲;長舌階禍曰厲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良:溫良好樂曰良;理順習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溫敬寡言曰良;孝悌成性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謀猷歸美曰良;竭忠無隱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烈:有功安民曰烈;秉德遵業曰烈;聖功廣大曰烈;海外有截曰烈;業成無兢曰烈;光有大功曰烈;戎業有光曰烈;剛正曰烈;宏濟生民曰烈;莊以臨下曰烈

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亂而不損曰靈;好祭鬼神曰靈;極知鬼神曰靈;不遵上命曰靈;德之精明曰靈

M:

懋:以德受官曰懋;以功受賞曰

密:追補前過曰密;思慮詳審曰密

閔:慈仁不壽曰閔

敏:應事有功曰敏;明作有功曰敏;英斷如神曰敏;明達不滯曰敏;聞義必徙曰敏;才猷不滯曰敏;好古不怠曰敏

愍:在國遭憂曰愍;在國逢艱曰愍;禍亂方作曰愍;使民民悲傷曰愍;使民折傷曰愍;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危身奉上曰愍

明:照臨四方曰明;譖訴不行曰明;思慮果遠曰明;保民耆艾曰明;任賢致遠曰明;總集殊異曰明;獨見先識曰明;能揚仄陋曰明;察色見情曰明;容義參美曰明;無幽不察曰明;聖能作則曰明;令聞不已曰明;奉若天道曰明;遏惡揚善曰明;視能致遠曰明;內治和理曰明;誠身自知曰明;守靜知常曰明;至誠先覺曰明;遠慮防微曰明;懿行宣著曰明;智能晰理曰明;昭晰羣性曰明

繆: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

穆:佈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賢德信修曰穆;德政應和曰穆;敬和在位曰穆;德化肅和曰穆;聖敬有儀曰穆;粹德深遠曰穆;肅容持敬曰穆;容儀肅敬曰穆

N:

寧:裕以安民曰寧;淵衷湛一曰寧;端重自毖曰寧

P:

彭:述而不作曰彭;信而好古曰彭

平:治而無眚曰平;執事有制曰平;惠內無德曰平;治而清省曰平;布綱治紀曰平;克定禍亂曰平;理而無責曰平;佈德均政曰平;無常無偏曰平;治道如砥曰平;分不求多曰平;政以行闢曰平;推心行恕曰平

Q:

齊: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共就曰齊;輕輶恭就曰齊;執正克莊曰齊

祁:治典不殺曰祁;經典不易曰祁;治定不陂曰祁

欽:威儀悉備曰欽;敬事節用曰欽;克慎成憲曰欽;肅敬而承上曰欽;夙夜祗畏曰欽;敬慎萬幾曰欽;神明儼翼曰欽;小心勵翼曰欽;寅恭供職曰欽

勤:溫年好樂曰勤;能修其官曰勤;服勞無怨曰勤;廣業不怠曰勤;勤行世業曰勤;好學力行曰勤;能修內職曰勤;夙夜匪懈曰勤;宣勞中外曰勤

清:避遠不義曰清;潔己自愛曰清;潔己奉法曰清

頃:甄心動懼曰頃;敏以敬慎曰頃;祗勤追懼曰頃;慈仁和敏曰頃;墮覆社稷曰頃;震動過懼曰頃;陰靖多謀曰頃

愨:行見中外曰愨;執德不惑曰愨;誠以致志曰愨;表裡如一曰愨;誠心中孚曰愨;率真御下曰愨

確:執德不惑曰確;執德不回曰確

R:

讓:推功尚善曰讓;德性寬柔曰讓

仁:蓄義豐功曰仁;慈民愛物曰仁;克己復禮曰仁;貴賢親親曰仁;殺身成仁曰仁;能以國讓曰仁;利澤萬世曰仁;率性安行曰仁;功施於民曰仁;屈己逮下曰仁;度功而行曰仁;寬信敏惠曰仁;愛仁立物曰仁;體元立極曰仁;如天好生曰仁;教化溥浹曰仁;慈心為質曰仁;惠愛溥洽曰仁

榮:寵祿光大曰榮;先義後利曰榮

容:寬裕溫柔曰容

柔:順德麗貞曰柔;至順法坤曰柔

睿:可以作聖曰睿;深思遠慮曰睿;聖知通微曰睿;慮周事表曰睿

S:

傷:未家短折曰傷;短折不成曰傷

殤:短折不成曰殤;未家短折曰殤;童蒙短折曰殤

商:昭功寧民曰商;文學博識曰商

紹:疏遠繼位曰紹

神: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

慎:敏以敬曰慎;沉靜寡言曰慎;思慮深遠曰慎;謹飭自持曰慎;夙夜敬畏曰慎;小心克勤曰慎。周有慎靚王姬

聲:不生其國曰聲;不主其國曰聲

聖:揚善賦簡曰聖;敬賓厚禮曰聖;虛己從諫曰聖;敬祀亨禮曰聖;行道化民曰聖;窮理盡性曰聖;窮神知化曰聖;通達先知曰聖;大而化之曰聖;博施濟眾曰聖;極深研幾曰聖;能聽善謀曰聖;裁成天地曰聖;睿智天縱曰聖;百姓與能曰聖;備物成器曰聖;備道全美曰聖;神化難名曰聖

勝:容儀恭美曰勝

世:承命不遷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貽庥奕葉曰世

淑:言行不回曰淑;慮善從宜曰淑;溫仁鹹仰曰淑;善行著聞曰淑

順:慈和遍服曰順;慈仁和民曰順;柔質慈惠曰順;和比於理曰順;德合帝則曰順;受天百祿曰順;柔德承天曰順;德性寬柔曰順;淑慎其身曰順;德容如玉曰順;克將君美曰順;好惡公正曰順;德協自然曰順

舜:仁聖盛明曰舜

思:道德純一曰思;大省兆民曰思;外內思索曰思;追悔前過曰思;不眚兆民曰思;謀慮不衍曰思;柔能自勉曰思;通明爽願曰思;深慮道遠曰思;念終如始曰思;闢土兼國曰思;追悔前愆曰思

肅: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威德克就曰肅;正己攝下曰肅;能執婦道曰肅;好德不怠曰肅;貌敬行祗曰肅;剛德克服曰肅;身正人服曰肅;法度修明曰肅;嚴畏自飭曰肅;攝下有有禮曰肅;貌恭心敬曰肅

素:達禮蔽樂曰素

T:

太:克啟行禩曰太

泰:循禮安舒曰泰;臨政無慢曰泰

通:物至能應曰通;事起而辨曰通

W:

威:猛以剛果曰威;強毅信正曰威;服叛懷遠曰威;強毅執政曰威;賞勸刑怒曰威;以刑服遠曰威;蠻夷率服曰威;信賞必罰曰威;德威可畏曰威;聲靈震疊曰威;莊以臨下曰威;

溫:德性寬柔曰溫;和順可即曰溫;仁良好禮曰溫;樂育羣生曰溫;寬仁惠下曰溫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武:剛強直理曰武;威強敵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威強睿德曰武;除偽寧真曰武;威強恢遠曰武;帥眾以順曰武;保大定功曰武;剛強以順曰武;闢土斥境曰武;折衝禦侮曰武;除奸靖難曰武;拓地開封曰武;肅將天威曰武;安民和眾曰武;克有天下曰武;睿智不殺曰武;恤民除害曰武;赴敵無避曰武;德威遐暢曰武;

X:

息:謀慮不成曰息

熙:允僖庶績曰熙;敬德光明曰熙;隆稱赫奕曰熙

僖:小心畏忌曰僖;質淵受諫曰僖;有罰而還曰僖;剛克曰僖;有過曰僖;慈惠愛親曰僖;小心恭慎曰僖;樂聞善言曰僖;恭慎無過曰僖

熹:有功安人曰熹

賢:仁義合道曰賢;寵至益戒曰賢;行義合道曰賢;明德有成曰賢;內治隆備曰賢;內德有成曰賢

顯:行見中外曰顯;受祿於天曰顯;聖德昭臨曰顯;百辟惟刑曰顯;有光前烈曰顯;中外仰德曰顯;德美宣昭曰顯

憲: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行善可記曰憲;在約純思曰憲;聖能法天曰憲;聖善周達曰憲;創製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聰明法天曰憲;表正萬邦曰憲;懿行可紀曰憲;儀範永昭曰憲

獻:博聞多能曰獻;惠而內德曰獻;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文資有成曰獻;敏惠德元曰獻;聖哲有謀曰獻;賢德有成曰獻;智能翼君曰獻;學該古訓曰獻;智質有理曰獻;智質有操曰獻;智質有禮曰獻

襄:闢地有德曰襄;甲冑有勞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執心克剛曰襄;協贊有成曰襄;威德服遠曰襄

孝:五宗安之曰孝;慈惠愛親曰孝;秉德不回曰孝;協時肇享曰孝;大慮行節曰孝;慈惠愛民曰孝;慈愛忘勞曰孝;從命不違曰孝;善事父母曰孝;遵義安仁曰孝;幾諫不倦曰孝;姻睦其黨曰孝;博於備養曰孝;敬慎所安曰孝;尊仁愛義曰孝;能養能恭曰孝;幹蠱用譽曰孝;繼志成事曰孝;踐修世德曰孝;丕承先志曰孝;博施被物曰孝;教刑四海曰孝;德通神明曰孝;先意承志曰孝;能奉祭祀曰孝;志不忘親曰孝;富貴不驕曰孝;德加百姓曰孝;徽音克嗣曰孝

信:守命共時曰信;出言可復曰信;周仁承命曰信;守禮不違曰信;寬仁孚眾曰信;政令劃一曰信

修:勤其世業曰修;好學近習曰修;克勤世業曰修

宣: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祕曰宣;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

玄:含和無欲曰玄;應真主神曰玄

遜:謙和善讓曰遜

Y:

煬: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去禮遠正曰煬;逆天虐民曰煬

堯:翼善傳聖曰堯;大而難名曰堯

儀:善行足法曰儀

夷:克殺秉政曰夷;安心好靜曰夷;隱居求志曰夷;失禮基亂曰夷

義:制事合宜曰義;見利能終曰義;先君後己曰義;除去天地之害曰義;取而不貪曰義;理財正辭曰義;仁能制命曰義;能成其志曰義;道無不理曰義;推功尚善曰義;以禮節行曰義;行禮不疚曰義;見利能讓曰義;以公滅私曰義;正身肅下曰義;

毅:致果殺敵曰毅;強而能斷曰毅;勇而近仁曰毅;善行不怠曰毅;溫仁忠厚曰毅;能紀國善曰毅;英明有執曰毅;經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敵曰毅

翼:剛克為伐曰翼;思慮深遠曰翼;愛民好治曰翼;小心事天曰翼;小心昭事曰翼;贊宣德化曰翼

懿:溫柔賢善曰懿;溫和聖善曰懿;體和居中曰懿;愛人質善曰懿;柔克有光曰懿;浸以光大曰懿;行見中外曰懿;愛民質淵曰懿;德浸廣大曰懿;文德充實曰懿;秉彝好德曰懿;尚能不爭曰懿;主極精純曰懿;柔德流光曰懿;賢善著美曰懿

隱:陷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隱括不成曰隱;不屍其位曰隱;違拂不成曰隱;懷情不盡曰隱;不明誤國曰隱;威德剛武曰隱;

英: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

雍:居敬行簡曰雍

勇:勝敵壯志曰勇;率義死國曰勇;致命為仁曰勇;奮身為義曰勇;持義不撓曰勇;知死不避曰勇;率義共用曰勇;以義死用曰勇;臨事屢斷曰勇;臨難不懼曰勇;見義必為曰勇

幽:壅遏不通曰幽;動靜亂常曰幽;早孤有位曰幽;早孤隕位曰幽;早孤銷位曰幽;違禮亂常曰幽;暴民殘義曰幽;淫德滅國曰幽

禹:淵源通流曰禹;受禪成功曰禹

裕:強學好問曰裕;建中垂統曰裕;寬仁得眾曰裕;性量寬平曰裕;仁惠克廣曰裕;寬和不迫曰裕;寬和自得曰裕

譽:狀古述今曰譽

元:能思辯眾曰元;行義說民曰元;始建國都曰元;主義行德曰元;道德純一曰元;遵仁貴德曰元;善行仁德曰元;宣慈惠和曰元;至善行德曰元;忠肅恭懿曰元;體仁長民曰元;茂德丕績曰元;體乾啟祚曰元;萬邦以貞曰元;體仁內恕曰元;仁明道合曰元;

原:思慮不爽曰原;植德開基曰原;慶流奕葉曰原

Z:

章:溫克令儀曰章;法度明大曰章;出言有文曰章;敬慎高亢曰章;文教遠耀曰章

昭:容儀恭美曰昭;昭德有勞曰昭;聖聞周達曰昭;聲聞宣遠曰昭;威儀恭明曰昭;明德有功曰昭;聖問達道曰昭;聖德嗣服曰昭;德業升聞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禮不愆曰昭;高朗令終曰昭;遐隱不遺曰昭;德輝內蘊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哲:知人曰哲;明知淵深曰哲;官人應實曰哲;明知周通曰哲;識微慮終曰哲;知能辨物曰哲

貞:清白守節曰貞;大慮克就曰貞;大憲克就曰貞;不隱無屈曰貞;內外用情曰貞;憂國忘死曰貞;內外無懷曰貞;忠道不擾曰貞;保節揚名曰貞;履正中饋曰貞;守教難犯曰貞;幽間專一曰貞;恆德從一曰貞;直道不撓曰貞;名實不爽曰貞;事君無猜曰貞;德性正固曰貞;率義好修曰貞;德信正周曰貞

真:肇敏行成曰真;不隱無藏曰真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莊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直:肇敏行成曰直;治亂守正曰直;不隱其親曰直;守道如矢曰直;言行不邪曰直;質而中正曰直;正人之曲曰直;折獄在中曰直;孝弟成性曰直;小心敬事曰直;敏行不撓曰直;率行無邪曰直;秉道正物曰直;

質:名實不爽曰質;忠正無邪曰質;章義掩過曰質;言行相應曰質;恬淡無為曰質;直心靡他曰質;真純一德曰質;至治還淳曰質;宅心篤實曰質;淳茂無華曰質;靜正無華曰質;樸直無華曰質;強立守義曰質

智:官人應實曰智;尊明勝患曰智;默行言當曰智;推芒折廉曰智;臨事不惑曰智;察言知人曰智;擇任而往曰智

中:王心克一曰中;剛柔不偏曰中;因時致治曰中

忠:危身奉上曰忠;慮國忘家曰忠;讓賢盡誠曰忠;危身利國曰忠;安居不念曰忠;臨患不反曰忠;盛衰純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盡節曰忠;推賢盡誠曰忠;中能應外曰忠;殺身報國曰忠;世篤勤勞曰忠;善則推君曰忠;死衛社稷曰忠;以德復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擇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慮外曰忠;廣方公正曰忠;肫誠翊贊曰忠

終:有始有卒曰終;克成令名曰終

紂:殘義損善曰紂

莊:兵甲亟作曰莊;睿圉克服曰莊;勝敵志強曰莊;死於原野曰莊;屢徵殺伐曰莊;武而不遂曰莊;真心大度曰莊;好勇致力曰莊;威而不猛曰莊;嚴敬臨民曰莊;履正志和曰莊;維德端嚴曰莊;恭敬端肅曰莊;端恪臨民曰莊;端一克誠曰莊;齊敬中禮曰莊;執德不矜曰莊;德盛禮恭曰莊;嚴恭自律曰莊;嚴恪有儀

壯: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勝敵克亂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

縱:弱而立志曰縱;敗亂百度曰縱;忘德敗禮曰縱」。

善、惡「謚號」則源自西周共和行政以後,即周厲王因為暴政「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等被謚為「厲」,另外還有「私謚」。 謚號的選定根據謚法,謚法規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義的字,供確定謚號時選擇。這些字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上謚,即表揚類的謚號,如:「文」,表示具有「經緯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學好問」的品德;「康」表示「安樂撫民」;「平」表示「布綱治紀」。 下謚,即批評類的謚號,如:「煬」表示「好內遠禮」,「厲」表示「暴慢無親」、「殺戮無辜」,「荒」表示「好樂怠政」、「外內從亂」、「幽」表示「壅遏不通」、「靈」表示「亂而不損」等。「下謚」之「惡謚」:周厲王是一個貪婪的君,「國人」發動暴動,他逃到彘(今山西霍州市東北)並死在那裡,「厲」便是對他予以斥責的「惡謚」。 平謚,多為同情類的謚號,如:「愍」表示「在國遭憂」,「在國逢難」;「懷」表示「慈仁短折」;「思」表示同情。 上述三類謚號,一般屬於官謚。 私謚:是有名望的學者、士大夫死後,由其親戚、門生、故吏為之議定的謚號;「私謚」始於週末,興盛於漢朝。

複製的。對不對不知道,估計沒幾個人看得進去,我就沒看進去


先問是不是 再問為什麼。

至少從唐朝開始,皇帝的謚號就都很好了吧,注水極其嚴重。

而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後來謚號一個比一個好(也一個比一個長),所以從唐朝開始,史書對皇帝的稱呼基本都是用廟號了。

舉幾個例子:

1) 「馬球狀元」唐僖宗的謚號是「惠聖恭定孝皇帝」。

不知道這位先後被黃巢和王重榮趕出長安的仁兄「聖」在哪兒了

這不是拿刀比著全家了 你能信?

2) 「教主」皇帝宋徽宗的謚號那就更牛逼了,最初是「聖文仁德顯孝皇帝,」 結果他兒子完顏構還覺得不過癮,繼續注水成了「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相比之下,甚至感覺金人封的「昏德公」更貼切一些。。。

PS: 「教主」這個可不是我給宋徽宗起的外號,人家自己送自己的尊號就是「教主道君皇帝。。。」

3) 「叫門」皇帝明英宗的謚號也是尬吹到家了,「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這前17個字,9個評價,沒有一個符合的,也是夠牛逼的。。。

所以樓主你還是太年輕,人家皇帝都孝順著呢,但其實好謚號也沒啥用。

因為大家都不傻,這種貶值了的謚號,最後也就不值錢了,反而是廟號更深入人心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