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關於「張廷玉配享太廟,卻為什麼謚號是文和」的問題

配享太廟對漢人來說是很巨大的殊榮,且張是有清一代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但是謚號文和就很值得玩味了,文和二字完全無法配上配享太廟的恩遇。這一高一低的兩種待遇的原因似乎未見諸史料,本文試著列舉一些分析。

太廟大致算的上是愛新覺羅家的家族宗祠,張廷玉一個外人還是個漢人,能入太廟是非同尋常的。

首先我認為張廷玉最終配享太廟,和雍正關係不大,張廷玉比雍正晚死將近20年。張的謚號都是乾隆給的,死後是不是能進太廟。主要還是看張和乾隆之間的君臣之緣如何了(不同意簡單歸咎為乾隆奉雍正的遺囑、遺願讓張進入太廟,畢竟相隔20年,而且批准漢人進入太廟應該有違祖制的風險)。然後張究竟為什麼能進太廟,具體什麼原因,我也鬧不清楚,看看有沒有大神回答。我只提一些疑點,各位看官自己猜測。張是進了太廟,但是據稱本人晚年是與乾隆君臣失和的,此疑點一。疑點二,張一生雖歷三朝,均被重用,但是並無耀眼功績課考,至少是及不上曾文正公的(曾國藩挽狂瀾於既倒,續了大清之命,曾都沒讓進)。這一點從謚號也可窺知一二。(關於謚號,乾隆給張的謚號是 「文和」。「文「字是文臣死後所能得到的最高總結,比如左宗棠就是「文襄」。而「正」字同樣是最高標準,「文正」就是最高配+最高配。相較而言,」和」字其實是很一般的,大概是總結張一生謙和,戲謔一下,甚至還能生出「和稀泥」的意思,以此言之,」和」字更是比」正」字差遠了。)

這裡再拋磚引玉一下,最近看到高陽的歷史小說《紅樓夢斷》正好講到這段,大致就是雍正暴斃,張廷玉作為顧命大臣,對當時的弘曆繼位有很大的擁立之功,而張擁立弘曆是以配享太廟為條件的。當然這只是高陽的小說筆法,做不得數,不過亦合情合理,權且作為參考。

結論是張廷玉配享太廟是極大的恩遇,但卻非常不合常理,而謚號文和和配不上配享太廟的待遇,這點同樣也有點詭異

================================

補充一下清朝什麼樣的人才能進太廟

一、宗室(不是全部,只有少部分人,比如代善,擁立皇太極,比如胤祥,十三阿哥,雍正的鐵兄弟)

二、有大功於朝廷的滿蒙人(滿蒙一家)一般是軍功(比如圖海、傅恆、僧格林沁)

==================================

第二、關於「曾國藩沒有配享太廟」的問題

這裡狂妄揣測一下

1.鹹豐命運多舛,即位不到一年就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到他死後三四年才平定。這場運動中,綠營毫無戰鬥力,滿人更是顢頇無用,這迫使統治階級不得不大肆啟用漢人,仰仗地方武裝。從肅順內閣到恭王內閣,各地將領、包括地方督撫任意啟用漢人,漢人在整個朝廷裏從未擁有如此大的權力。

這就遭到了朝廷裏滿蒙大臣,王公貴族的絕大猜忌與反感。這是一個壓力。其二慈禧垂簾聽政本身是大違祖制的事情,再允許個漢人進太廟,必定引起朝野非議。有違祖制,激化滿漢矛盾,讓慈禧不敢輕易這麼做。也就是曾夠資格了,但是朝廷不願這麼幹。

(這裡補充一下,節選自高陽的小說慈禧傳,內容未做求證。「想想也是,兩江總督李鴻章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陝甘總督楊嶽斌替曾國藩辦過水師,閩浙總督左宗棠雖說與曾國藩不睦,但到底是一起共過患難的同鄉,加上陝西巡撫劉蓉,湖南巡撫李瀚章,廣東巡撫郭嵩燾,都與曾家有極密切的關係,看起來曾國藩的羽翼遍佈天下。自開國以來,不要說是漢人,亦從無這樣一個臣子擁有這樣的勢力,倘或要造反,這反一定造得成!「)

2.以下是個人揣測了,曾國藩這樣的漢人大儒,一生信奉程朱理學。絕無可能巴結著想進太廟的道理。而且曾一生小心謹慎,最是憂讒畏譏,這樣一個聰明人也絕不會讓自己死後攪到什麼是非裏去(朝廷如有此動議,曾本人也是絕不會同意的,或者至少會有違遺願)


那是因為張廷玉進太廟是雍正定的,謚號是乾隆定的。張廷玉老了有時候犯糊塗,乾的那事,要不是有雍正遺詔罩著,別說進太廟了,連家族平安估計都保不了。所以乾隆忍著把他放進太廟,謚號這個自然是好不到哪去。

要是他死在雍正朝,那就是另一番光景了。

張廷玉犯的事都是一些可大可小的事情,說白了老張還是有點自恃自己三朝老臣的身份,讓乾隆很不爽,關鍵老張明知道乾隆不爽還不慣著乾隆。

最有名的就是他請辭回鄉了好幾次乾隆不允許,最後好不容易允許了,這傢伙竟然臨走前讓乾隆把放進太廟的事給他打個條子留個書面證據。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皇帝給不給恩賜是皇帝的事,你可以求皇帝給你,哪有讓皇帝給你打條子的,別說放古代皇帝身上了,就是放現在領導說明年要給你升職加薪你讓領導給你打條子,你看領導和你急眼不。

後來乾隆還真給他打了個條子,結果老張作死的第二天沒去親自謝恩,讓他兒子謝恩去了。

其實要條子這個還能理解反正告老還鄉了,而且乾隆對放他進太廟的態度一直是比較曖昧的,所以他拼著一輩子的功勞在臨走給自己要個保障。但是讓他兒子謝恩這個操作就真有點看不懂了,然後乾隆就徹底急眼了。


配想太廟是雍正定的,謚號是乾隆定的。乾隆本人十分厭惡張廷玉 。

張是三朝元老,超級會當官,是雍正的高級祕書兼心腹。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頗有些逆反心理,雍正喜歡的人非常看不慣,帶著放大鏡找張的問題。要不是張實在是會當官,早被滿門抄斬了。

最後乾隆還是找到個機會,剝奪了張配享太廟的權利。等張死後,可能乾隆覺得做得有點不厚道或是否了大行皇帝的遺詔影響不好,又把張塞進太廟。

這種情況,乾隆怎麼可能給個好謚號。


張廷玉能配享太廟,固然是他個人有能力,作為臣子能讓雍正滿意。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雍正。雍正這輩子不但是喜形於色不按常理出牌,而且更喜歡把事情做絕,無論好的壞的,都會做絕。比如他覺得壞的人,那往死了整,八王爺九王爺,做為兄弟都被安了臟名,還活活整死。從精神到肉體折磨都沒有放過。他覺得好的,那就一個勁的給賞賜。十三爺允祥,先是封親王,再賞雙親王俸,接著又是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允祥死前,又把他另一個兒子再封個郡王。可以說一個宗親能賞給的賞賜他雍正都給了允祥。對於張廷玉,其實也是這樣。進太廟,是封建王朝,君王給一個臣子最大的賞賜,雍正既然滿意張廷玉,這點自然也不吝惜。

這種把事情做絕的個性,有清一代君王,雍正是絕無僅有的。自然也造成張廷玉這個漢臣進清太廟的唯一。


看了那麼多回答,還有一個原因,晚清文正不值錢了,文正爛大街從曾開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