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普奥战争的财源】

【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普奥战争的财源】

1865 年,战争与和平的天平悬于一点之上,那就是信用流动的方向。7 月,俾斯麦苦等的战争经费终于有了眉目。这就是科隆-明登铁路的私有化。

科隆-明登铁路是普鲁士最早兴建的铁路线路之一,1833 年开始设计,1859 年全部建

成,成为普鲁士铁路系统的枢纽。该铁路项目的建设初衷是将鲁尔地区的煤廉价地运送到工业生产基地。布雷施劳德在科隆-明登铁路融资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该铁路公司的董事,同时又是为公司进行融资的银行家。考虑到未来战争中铁路运输系统可以高效低耗地运送大批军事人员及物资,所以铁路公司的国有化是公司发展的主要方向。事实上,科隆-明登铁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普鲁士政府主导的大型公共基建项目。普鲁士政府直接购买了 1/7的原始股,并以 1400 万泰勒来担保该铁路债券以 3.5%的票面利息发行。作为回报,政府可 以分期买入该公司的流通股,并最终成为该铁路的唯一股东,完成渐进式的国有化。1854 年普鲁士政府在自由市场经济潮流的影响下,暂停了国有化进程,至 1870 年视情况发展再定 是否继续。但政府对铁路债券利息的担保仍然有效,担保金 1400 万泰勒被锁定在专用账户 上无法动用。

俾斯麦对奥地利的战争准备需要大约 6000 万泰勒的总额,筹措这样一笔天文数字的战 争费用的重担就落在了布雷施劳德的肩上。其实,早在 1862 年 12 月,布雷施劳德经过仔细 计算和反复考虑,就曾提出过极具争议性的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的方案。其方案的核心部 分就是,与其政府在 1870 年出巨资全面收购铁路公司的股份,从而对财政形成巨大压力, 不如普鲁士政府以放弃国有化为代价,立刻就可以从铁路公司拿到一笔补偿金,同时放弃对债券利息的担保,可以马上盘活 1400 万泰勒的部分保证金。

方案一出台就遭到很多人反对,这些人认为布雷施劳德方案是以政府长期损失为代价,

使包括布雷施劳德本人在内的铁路公司股东实现暴利。在这一方案中,政府将损失各种权益总额高达 3000 万泰勒,换来的只是 1000 万泰勒的补偿和 1400 万泰勒的可动用保证金。而科隆-明登铁路是政府投资中非常盈利的项目,私有化的方案短期可以给政府提供紧急资金,但付出的代价是以不到 5 折的价钱贱卖了优良资产,同时还损失了未来长期的收益权,对政府而言无论如何都不是什么好的交易。

当时间到了 1865 年,情况发生了巨变。俾斯麦统一德国的雄心压倒了一切,为了准备

对奥地利这一庞然大物发动战争,其他的代价就顾不了许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国际银行家酷爱战争的原因,政府在迫不得已时,将以异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优质资产,此时才是发大财的好机会。当国际银行家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他们会刺激民族主义情绪,挑动国家对立,推动政府大规模军备投资,激化潜在矛盾,诱发战争进程,然后堂而皇之地出面打理战争赔款。

只要有大规模资金过手,雁过拔毛,国际银行家总能收到高额的服务费。哪里有资金与信用流动,哪里就能找到投资银行家的身影。

这么大的买卖不是一个布雷施劳德啃得动的,他又拉上科隆的奥本海默家族,当然还有

他的老板罗斯柴尔德家族,共同在欧洲各大国际银行家族圈内消化这块巨型蛋糕。1865 年7 月 18 日,普鲁士政府与科隆-明登铁路公司正式签署合同。最终结果是政府放弃铁路国有化权力,获得 1300 万泰勒的补偿,其中第一笔支付 300 万泰勒现金,付款期为 1865 年10 月 1 日,第二笔支付 270.5 万泰勒现金,付款期是 1866 年 1 月 2 日,其余部分由铁路公司发行新股来补偿。为了嘉奖布雷施劳德的功劳,俾斯麦将普鲁士与奥地利的条约所涉及的资金划转业务委托给了布雷施劳德。这笔 250 万泰勒的转账对家就是奥地利的罗斯柴尔德,

布雷施劳德当仁不让地将 1%的“管理费”入袋为安。

在没有落实财源时,俾斯麦还准备了外交解决方案的另一手,谈判也进行了多时。当俾 斯麦得知政府与铁路公司合同正式签订后,立刻在外交上对奥地利采取了强硬态度。在合同 签订当天,俾斯麦马上给普鲁士王储发电:“在雷根斯堡会议上,陛下下定了决心,完全战 备启动和进行一年战争的金融手段已经具备,数额大约为 6000 万泰勒。”一周之后,俾斯麦的战争部长荣恩(Roon)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们有了足够的金钱给予我方外交上更大的 自由度,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动员全部军事力量来进行一场全面的战争。这使我们的立场 更加坚定,我们可以迫使奥地利接受我方合理的要求从而使双方都避免不必要的战争。钱从 哪里来?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通过科隆-明登铁路的重新安排就实现了。”[16]

奥地利方面很快就意识到科隆-明登铁路的金融安排是为了发动战争所做出的紧急安 排,而奥地利方面的备战还远未到位,因此在外交谈判中开始软化立场。另一方面,俾斯麦在最初的兴奋冷却之后,也逐渐意识到科隆-明登铁路的资金到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而从布雷施劳德与国际银行家们联系后的反馈情况看,情况并不乐观。罗斯柴尔德家族与明登铁路之间 900 万泰勒的债权转让由于双方价格无法达成一致陷于停顿。战争资金难题如剑悬头顶,俾斯麦再次开始上火,他最急于知道的就是钱什么时候能够到位。

此时俾斯麦的坚定开战的决心也开始发生动摇,他不得不认真考虑外交解决方案的可能

性。

1865 年 8 月 10 日,俾斯麦透漏了自己的动摇:“我们还需要时间来筹集资金,并使法国保持中立……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维护我们的荣誉,同时保留战争的选择。”俾斯麦的判断同样影响着他的私人投资决策,他托人给布雷施劳德带话:“如果我的投资账户上还有债券投资,现在我在这里无法知道,他不应该仅仅是由于过早的战争担忧就卖掉这些债券(明登铁路)。”[17]俾斯麦的行为用今天的标准看,有利用内幕消息投资并获取非法利益的嫌疑。

在这样的氛围下,普鲁士与奥地利达成了盖斯登(Gastein)协议,普鲁士管理石勒苏益格(Schleswig),奥地利管理荷尔斯泰因(Holstein),双方继续共享主权。然而普鲁士与奥地利都心知肚明该协议只不过是个缓兵之计,他们都在等待战争经费的问题出现重大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