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看上去很劣质的商品,都打著遵循GBXXXX,很多进口商品却很优质,国标真有这么不堪吗?求真相!


前几天翻看我们行业的国标。

发现我们的代工厂竟然是国标起草单位。

顿时……


从事检测行业,正巧还是轻工行业国标组,深受国标坑害。先不说是否比欧美标准要求低,单标准内容东拼西凑,前后矛盾就让我们检测工程师和标准解的技术人员头疼不已。一个标准多个单位一起起草,如果遇到争议点只能找起草这部分的单位要一个解释权,真是笑死个人


国标只是在某一个时间点推出的标准而已。以下说的情况都可能遇到:

1 国标的制定和执行一直都和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这个是最好的也是数量最多的,特别表扬通信行业大部分标准。

2 某行业委员会/协会的专家一直在学术研究单位或高校混,和产业界比较脱节。也许业内名声不错或行政级别不错或上层关系不错,阴差阳错成了国标主要起草制定人员。这样的国标执行起来不得不马马虎虎,因为本身就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例子不在少数,各行业内基本都有例子。

3 地方标准/行业推荐标准在上面重视或者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下,没有经过严密论证和充分征求意见冲冲转正成为国标的。漏洞多的基本无法执行或没有起到该有的效果。比如早些年食品行业的标准。现在都慢慢完善了。

4 还有标准起草制定时,欧洲的、美国的、苏联的标准七拼八凑的。这一类早些年多,现在也慢慢被新版本的标准取代了。

现在来讲,中国的标准体系在国际上算是很全面也很先进,相对于目前的社会科技发展水平算是比较完善了。这么说主要是是基于国际横向对比。中国的标准整体很新,大多数标准最新版本是十年内的,而欧美很多都还比较老。

有意思的是,现在国内监管锻炼出来的中国企业也会钻欧美标准和法规的漏洞了,被欧美企业和政府发现后不能以法律手段制裁,只能通过行政罚款。。

另外国军标有其特殊性,不阐述。


生吃三文鱼的团体标准了解一下,新出的。

还有奶粉行业的国标,这个倒是蛮旧的。


经提醒,原答案中的三文鱼的「国标」应该为团体标准,并非国标。


简单的跟你说一下我知道的吧。

国标首先关注的是安全!!比如电器方面的3C就是如此,这类标准一般是强制性的。

然后,关注性能,比如能效标准,这类标准一般不是强制性的,你达到了,就可以标,没达到,就不能标。

因此,商品好不好用,和国标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遵循」国标,和「符合」国标,是两码事。还有,「看上去很劣质」,不等于不符合国标,而进口商品,也不等于就是符合国标的,或者是优质的。

其他,有请相关大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