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最近,刘德华因为一个视频

被香港人骂了一顿

载入超时,点击重试

事情是这样的:

香港的房价不是太高了吗

大家都住不起好房子

所以政府最近准备填海造陆

给大家盖房子

10月2号,「团结香港基金」

还发布了一条支持填海的短片

这个视频的旁白是刘德华配音的

然而,有很多香港人

不同意这个填海造房子的计划

就开始喷这个项目

刘德华是配音的

他们就连刘德华也一起喷了

香港的房价

上尉一直非常关心

因为,中国内地的房地产模式

就是照搬香港的模式

如果我们不加以调整

香港的现状

很可能成为我们的未来

现在,香港的住房条件是什么样的呢?

在香港买一套房子

难于上青天

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积

只有20平方米

对于香港的绝大多数人来说

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

他们只能住在

面积不超过4平方米的棺材房

除了一张床以外什么都放不下

他们只能住在

铁丝围起来的笼屋

连做人的最后一点尊严也没有

而且,就这样的房子

一个月的租金也要2、3000块

虽然政府有物美价廉的公屋

提供给中下层老百姓用

但是数量非常少

想要住上,不光要符合严苛的条件

还要耐著性子等

在香港,大家为了争取到一间公屋

简直要挤破头

然而,在房价如此之高

住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

香港竟然还有70%的土地

根本就没有开发!

香港有近500平方公里的绿地

就这么闲置在那里

很多人肯定纳闷了

为什么大家都住得紧巴巴的

怎么还会有这么多土地没开发?

要说这个原因

上尉要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个因为房子自杀了的故事

这个自杀的人姓黎,香港人

2003年,他在自己的屋子里自杀了

尸体放了足足5天

直到臭味让邻居受不了了

警察才上门发现了他

在黎先生的口袋里

警察找到了一张离婚协议书

还有一张银行的通知单

黎先生的死

是因为香港房地产的泡沫破了

房价大跌

他又失去了工作

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

那么,香港的房价为什么会涨?

涨了之后又为什么跌?

我们还要从香港的房地产政策说起

香港的房地产政策

是我们内地一直以来学习的对象

在香港还没回归的时候

香港是英国人的殖民地

按照英国人的规定

殖民地的土地都是英国皇室的

其他人不能用

但是,港英政府当时很缺钱

他们想把土地卖出去挣钱

这怎么办呢?

于是,政府出台了一个模式

对外出售土地的使用权

但是不给永久产权

而这个土地使用权

当时都是99年

现在一般是50年左右

因为英国人卖地就是为了赚钱

所以不能一下子全卖

这样地就不值钱了

所以,英国人还限定了数量

每年就卖那么多

一点一点地卖

这样一来,土地只有使用权

没有永久产权

同时每年的土地总数还有限制

于是,土地成了稀缺资源

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到了20世纪40年代

解放战争的时候

有一大批人涌入了香港

1946年的时候

香港也就60万人

到了1949年的时候

香港足足有186万人

1959年的时候

这个数字飙到了300万

图:香港人口增长

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

大家都要住房子的啊

土地又是稀缺资源

很多人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于是,房地产商应运而生

著名的李嘉诚,正是在58年前后

开始投资房地产的

本来,房子是拿来住的

不是拿来炒的

但是香港的房地产商入场后

就创造了一个玩法

在房子还没有盖好的时候

就提前把房子卖出去

买房的人只要花很少的钱

就能拿到「房屋认购书」

因为这笔钱很少

原来500万能买一栋楼

现在能买十几张认购书

然后,买到认购书的人

可以再把认购书转手卖出去

赚中间的差价

大家都称之为「卖楼花」

在这种玩法下

房子不再是拿来住的

而是一件稳赚不赔的商品

今天买了,明天倒手卖掉

马上就能赚一大笔钱

因为这个原因

房子的价格越来越高

炒房的人越来越多

1985年,香港要回归了

《中英联合声明》里面有个规定

1985年5月27日到1997年6月30日

香港批租土地的年限

不能超过2047年

而且每年卖出的土地

不得多于50公顷

这个规定本来

是防止英国人在香港回归这段时间

乱卖土地搞事情的

但是,对这些地产商来说

他们找到了哄抬房价最好的借口

从那以后

香港的房价就像坐了火箭一样

一路升上太空

在10年时间里

香港的地价上升了足足20倍!

1997年的香港

成了房地产商的天堂

所有人都在谈论房子

就像讨论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样

电视里、大街上

你随处都能看到劝你买房子的广告

在房地产商的忽悠下

房价是不可能降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降的

买到就是赚到

买到就能升值

明明房价已经突破天际

随时有破灭的危险

大家却依然相信房地产商说的

「大陆一定会接盘的」

他们自己哪怕省吃俭用、

哪怕节衣缩食

也要拿钱出来供养房子

有的楼房还没有盖好

就被倒过来倒过去

转手了十几次

有的地产商为了显摆

开著直升飞机带人去看房

黎先生就是这个时候买的房子

1997年初的时候

黎先生刚刚升职加薪了

正是春风得意

恰好,他一直对自己

45平方米的房子不满意

于是,他就去排了一晚上的队

买到了一个深水湾103平方米的房子

虽然这个房子是洼地上的房子

看样子就很不靠谱

但是在房价飙升的当时

黎先生根本就没想那么多

他只知道自己有房子了

而且还在不断地升值

自己的未来一片光明

谁都不会想到

1997年房价到顶后的故事

是连续6年的暴跌

图:香港房价和经济变化曲线

因为,亚洲金融危机来了

当时的香港有大量的外资

他们一手炒高了房价

金融危机开始之后

外资迅速撤离

香港经济遭受重创

因此,房价的泡沫就此破裂

房价一跌再跌

短短几年时间

房价一口气跌了70%

哪怕是有钱人

也在这场风暴中

遭受了惨痛的损失

大家都熟知的张卫健

就是在97年房价最高的时候

把所有积蓄投进去买了一层楼

想靠房子养老

结果房价雪崩

他一下子成了穷光蛋

最惨的时候

张卫健的全副身家

甚至不足2000元

后来,张卫健拍了六七年的戏

才把自己的债务还清

图:输到妈妈都不认识了

当时有一个著名歌手

叫做姜育恒

代表作是《再回首》

大家肯定都听过那句:

「再回首恍然如梦~

再回首我心依旧~」

他也在香港房价暴跌中损失惨重

8年唱歌赚的钱都付诸东流

不得不重新出来唱歌赚钱

对于这些明星来说

损失已经十分惨痛了

对于黎先生这样的中产阶级来说

这段时间简直是晴天霹雳

因为,他是在房价最高位的时候

用贷款买的房

而且,当时的房地产商

为了吸引大家买房

允许以极低的首付买房

甚至首付都可以用贷款

黎先生买的时候

选择了5%首付

剩下的95%都用贷款付

到最后,这套722万的房子

他总共花了不到80万

其余的667.8万,全部是银行的贷款

每个月,他需要还2万的房贷

简单点说

黎先生就是在错误的时间

以容错率极低的方式

买了错误的房子

现在,房价暴跌了

黎先生手里的房子

连300万都不值了

然而,买房时的贷款还是要还的

黎先生一下子

从中产阶级变成了负资产者

最绝望的是

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

很多企业都经营不下去了

必须要裁员

对于这些身背几万房贷的人来说

失去了工作

就意味著他们失去了还贷的能力

这是灭顶之灾

2002年的时候

有人去香港

碰到了一个叫做阿伟的司机

他和妻子40岁了

没有孩子,只养了条狗

阿伟告诉他说:

「我为什么不养孩子呢?

因为生了孩子他也买不起房子

不如别让他生下来受苦」

「我一直忍忍忍等等等

到97实在熬不住了

没想到就接了最后一棒」

「先生你让我怎样加班

怎样骂人发脾气都可以

我只求你不要把我炒鱿鱼

否则我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于是,他们每一天

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生怕什么时候

一张离职信就能让自己陷入绝境

但是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

2003年11月

黎先生还是收到了离职信和补偿金

很快,离职的噩耗击溃了他的家庭

妻子和他离婚了

同时,银行还给黎先生发来了通知

让黎先生在一周之内

补缴330万现金

要不然银行就要收回房子

拍卖掉补偿损失

四面楚歌

在那时的香港

像黎先生一样的「负资产者」

超过了10万人

有很多人说

这些负资产者只有两条路:

要么申请破产

要么烧炭自杀

万念俱灰的黎先生选择了后者

黎先生的死,并不是个例

从1998年到2003年

足足有320个人

选择了烧炭自杀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

当时的香港特首董建华

提出了一个「八万五」计划

这个计划具体来说就是:

每年建设8万5千栋房屋

给香港中低收入的人群住

争取在5年之内

解决70%市民的住房问题

这本来是一个好政策

能让底层的500万人享受到实惠

然而,它出来的太不是时候了

对于这些因为房价暴跌

已经是负资产的中产阶级来说

每年多出来8万5千栋房屋

必然导致房价进一步下跌

他们的损失就更惨重了

于是,他们愤怒了

正好,房地产商们

也不希望房子降价

自己的利益受损

于是,他们趁机鼓动大家上街游行

抵制这个项目

2003年7月1日

50万香港人上街游行

抵制董建华的八万五计划

他们要求房价不能再跌了

他们要求房价回到1997年的顶点

我不管这个高价是不是合理

但是我是这个时候入的

我自己的利益

一分都不能损失

至于高房价会不会堵死香港的未来

会不会让底层那500万人

过得生不如死

谁在乎呢?

我自己过得好不就行了?

而八万五计划真正帮助到的

那些还没有房子的人

那些光是活著就已经竭尽全力的人

他们没有话语权

他们也没有站出来支持董建华

很快,迫于巨大的压力

八万五计划被腰斩

董建华因为「健康原因」下台

从此之后,也再也没有人

敢多造房子解决住房问题了

只要你敢提

房地产商会阻挠你

买了房子的人会挟持舆论怼你

所谓的「环保主义者」会来抗议你

总之,谁要敢多造房子

让房子降价

我就跟谁拚命!

比如大片大片的绿地旁边

就有很多居民区

但是,因为买了房子的人

不希望自己的房子降价

他们绝不允许政府

开发绿地再盖房子

绿地只能闲置

于是,香港的房价

就出现了极其魔幻的一幕:

所有人都认为房价只许升不许降

明明有大片的土地

却一直没有开发

任凭房价一路涨涨涨

一直持续到现在

高得离谱的房价

造就了现在香港畸形的现状

年轻人手里的钱

被房子牢牢地束缚住

严重限制了香港的发展

现在,除了金融和房地产之外

香港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产业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现在香港的行政长官林郑月娥

想要解决住房的问题

怎么解决呢?

政府既怕房地产商

也怕已经买了房子民众的舆论

所以在制定计划的时候

他们是绞尽脑汁

尽量不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

最终,想来想去

他们只能提出了这个填海计划

在大屿山东边填海

造一个人工岛出来

然后在这个岛上盖房子

如果计划成功的话

那么可以多出1700公顷地

可以造出供70-110万人居住的房子

为了推行这个计划

政府做了一个视频宣传片

请了刘德华来旁白

刘德华是从底层走出来的天王巨星

他很清楚香港的现状

所以,他才愿意给这个视频做旁白

想要房价降下来

大家都能有房子住

老实说

这个计划不是完美的

有很多问题

比如耗资太多、时间太长

填海、建基建、盖房子

前后不光需要巨额的资金

还需要10多年的建设

不光要花掉香港很多纳税人的钱

还只有香港的下一代人

才能享受到这些房子

在这段时间里

有太多太多的变数了

可是对于那些

被房地产商锁死了的选择来说

这还算有点希望的一个

但是,反对的人和少数网民

就揪住这些缺点

攻击刘德华

说刘德华是受了金钱的诱惑

说刘德华支持的计划

是在「沉迷基建、倒钱落海」

甚至有人指责说

「这是在破坏海洋生态」

香港想做点造福普通人的事

依然困难重重

不知道这次的计划

最后能走多远

其实,不只是香港

我们内地的情况也非常相似

要征房产税了

就有人抵制,说征了也没用

把房产税一拖再拖

这段时间,碧桂园、万科、恒大

都开始降价了

已经买了房子的人

就觉得自己亏了钱

开始打砸售楼处

要求退房、还钱

在房价要大变动的将来

也许我们也会碰到

类似董建华、刘德华这样的人

有了香港的前车之鉴

我们的房地产

究竟会走向何方呢?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