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是我们数代大学生「走向社会,深入民众」的一个光荣传统!三下乡具体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这样健康有益的活动,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三下乡活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利己主义比较严重,参加的动力是为了获得学校的荣誉,偏离了三下乡最原始的出发点。也例如三下乡时间比较短,地点更换频繁,难以真正的持续升入了解,只能走马观花的了解个大概,某种程度上,有流于形式之嫌。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不禁发出疑问,三下乡社会实践还值得我们继续大力推行吗?

事物皆有两面性,我觉得三下乡还是大有可为的。相比于我们以往暑期在家「躺尸」、「追剧」、一样的暑假。三下乡的有益性就是我们坚定进行下去的理由。

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特别是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同学而言,三下乡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加强对农村的了解,培养对农民的感情。加强自己对于社会的了解,亲身感受祖国的沧桑巨变。另一方面,三下乡无疑是一个我们将自身所学的一身本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寻找真知,增长才干,磨炼意志。大学生也可以更具社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规划。

对于农村而言,大学生三下乡,带来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或许可行性有待商榷,但是终归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属于他们的贡献。在调研的同时,也给村民提供了说出自己心声的平台,有利于传达人民的呼声,优化党群关系和政府工作。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三下乡有利于号召广大当代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尽自己一份力。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不应做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尽管三下乡活动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是瑕不掩瑜,这种对于大学生锻炼价值极高的社会实践,对于当地经济发展有利的活动,怎么能中断呢?经过这次实践,我收获颇多,锻炼了自己,知道了如何在一个集体中发挥自己的力量,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提高。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学生薪火相传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不仅值得体验,更值得我们大力发展!


首先我们来回答什么是三下乡,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

通俗点说就是为了农民、乡村发展而进行的文化、科学、卫生知识宣传普及自然而然包括基础扶贫项目。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尽管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但也必须与农村实际需要相结合,尤其农业科学专业的大学生,可以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他们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这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一般学校里面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形式以支教、调查为主,由于学生在卫生方面不是很成熟地掌握知识,故不为推荐。大学生可通过三下乡活动丰富自己人生经历,还可以提升自身素质。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

不论是支教还是调查,都要实地下乡,亲身走进乡村,这本身是一种经历体验,在途中所遇到的人、事,问题,又是另一种风景,三下乡对于城市生活的大学生绝对是一次不能错过的体验,而深入乡下,了解百姓疾苦,更是为坚定为民为国奋斗理想的助推器,这是从我个人来说,社会实践本身就可以锻炼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等能力,促进友情,更促进了解民情。而一路风光更是与城市完全不同的美好,与自然更贴近,可以净化蒙尘的心灵。就我们这次暑期三下乡,是为助力「精准扶贫」,就要更进一步去贫困农民感受交流,可以说各位成员都有相同和不同的感受,同样是苦,每个人人生阅历不同,思考和注意的问题也不同,但大家都学会了一点,互相帮助,互相珍惜,舒适的生活来之不易,更要奋发向前。也许会有人只是一时的体验,回来之后便如过眼云烟,贫苦模样烟消云散,但我相信体验总是一种记忆的累积,这种经历会在你潜意识里埋下种子,到一定时候萌发,让你知道我们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还有许多百姓过不上小康,为之梦牵好些年,为之奋斗感恩,许多名人的慈善行为我相信也是内心那粒小小的种子萌发,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总之,三下乡,值得体验。


7月6日10:00整,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的志愿者们准时到达了重庆市沙坪坝区凌云路歌乐山渣滓洞参观学习红岩精神;当天下午抵达重庆自然博物馆探索生命的起源、感受生命的奥秘。

红岩精神永不朽,中华儿女气血刚毅

渣滓洞位于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一个小煤窑,是程尔昌于1920年开办的,因渣多煤少而得名,后被美军改为监狱。

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16间男牢,2间女牢。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外院是办公室,刑讯室。外院墙上写有「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等标语。

天空飘著淅淅沥沥的小雨,牢房内氛围压抑沉闷,志愿者们面目严肃的阅读著被关押人员名单及相关事迹,一幕幕犹如感同身受,像是一根根针狠狠地扎在志愿者们心上,志愿者们一个个眉头紧锁,热泪在眼眶中打著转,步履维艰地参观了每一个牢房。

志愿者们来到渣滓洞洞口,映入眼帘的是长满青苔石壁和漆黑得深不见底的方洞,在这个洞底下埋葬了多少革命烈士的身躯,志愿者们不由得感到心痛。2007年7月17日,在重庆百年未遇的特大强暴雨洪灾袭击中,渣滓洞监狱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却使原媒窖入口在被破坏60多年后,意外地重见天日。

自然生命恒不变,大地万物奥秘无限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中国综合性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包括丛林迷宫、鸟语森林、蝴蝶谷、奇石阵、四季花卉等,2009年建成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

地球厅以新地球观为指导,多维度揭示地球科学进展,志愿者们学习了基础的地质构造;进化厅串联进化脉络,阐释进化机制,志愿者们看到了生物进化的繁复过程;恐龙厅以众多标本展现恐龙化石奇观,引导大众探秘,志愿者们看到了侏罗纪时期的大量恐龙化石模型;动物厅在全球视野下突出生物地理特色,阐释物种间关系,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环境厅回顾文明进程中的人地关系,启迪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志愿者们警觉人类与环境的重要关系;重庆厅展示当地自然历史变迁、人与环境相依存的生存智慧,宣传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理念,同时也向非本地的志愿者展示了重庆。

志愿者们先后参观了各个展厅,在感叹大自然力量的同时,也惊奇生命的伟大,重庆自然博物馆给志愿者们带来的震撼不仅仅如此,更多的是为日后的志愿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谓价值,即为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求。三下乡活动首先是需要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接著是体验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最后是自己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在三下乡的活动,大家都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进行,需要考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问题,一个团队的分工合作也是很重要的。说到值或不值,我的答案是值,相信大多数的人也和我一样,只不过不同的是有多大的价值罢了。

在此次的三下乡中,让我觉得「值」的地方有三点:一是第一次作为队长来参加,体会到了队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都要以团队为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二是认识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样的事情我虽然也可以做,但是一群人做效果却是不同的;三是社会是很现实的,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简单,需要把实践和现实相结合,从实际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行。

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踏入社会,但是三下乡活动中积累到的经验却可以为以后奠定基础,不会让我处于被动的局势,我觉得值。


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三下乡」对于像我一样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仅仅是「国家事」,自认为:人微言轻的自己并不能为其效力。而知道我进入大学,开始了解时事,参与社会实践,我才真真的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三下乡社会实践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眼界的开阔,更重要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责任感、使命感。所以说,对于三下乡值不值得体验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乡——与城市相对应的农村地区——在中国广泛的分布著,而乡村地区科技、文化等总体水平却相对落后,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扭转这个局面,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农村建设出一份力。

其次,对于参与到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学生们来说,社会实践不仅仅能够锻炼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开阔自己的眼界,结交众多好友,并且利用暑期时间做有意义的事,特别有成就感、满足感。当报告完成,看著通过团队努力后的成果结晶,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这就是三下乡的意义。


三下乡值不值的我们去体验,这个还是要看个人想法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或许你认为三下乡毫无意义。但是在我看来,三下乡是我人生经历中不可多得的一次特殊经历。假如你以后的生活去了大城市。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将来有了孩子。有一天你的孩子问你"小鸟是什么样子的呢?土地是黄色的吗?"你会如何作答。不知道?


值得,为了帮助农民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合理推广国家惠农政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增收致富的本领,同时为培养农民的良好卫生习惯,拥有健康的体质,我们确立了普及卫生与健康知识和惠农扶贫政策的主题。活动中,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和实地宣讲的形式来进行数据收集和宣讲工作。针对每家每户的不同家庭情况,我们进行了不同的惠民政策宣讲,主要包括「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资助、贫困大学生资助、外出务工奖励办法、千人脱贫项目补助(2016年度实施项目)和金融扶贫等项目,并细致从资助对象、办理流程、资助标准和注意事项等方面与村民进行沟通交流和普及。除此之外,我们在空闲时间积极投入支农活动,感受耕耘的艰辛和喜悦,真正体现三下乡为人民服务的志愿精神,我们还参观当地红色景区乾坤湾胜景,就当地旅游文化展开交流,进行红色知识问答,积极践行红色文化精神。

此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我们在学校和社会搭建了一座桥梁,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感受一个农村的发展道路,了解民情。我们作为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农村的建设也是了解中国国情的一个窗口,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比如实践调查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大多数参加三下乡的同学是大一的,为了去体验学长学姐口中的社会实践,增长见识和丰富社会经验,同时也可以说是利用暑假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儿。可是社会实践对于我(本人大三)到底有什么值得的呢?暑期在家吹著空调,西瓜在手,看看《楚乔传》难道不是标配吗?我最初的目的是体验农村生活,我爷爷总说我吃不了 「苦」。这次三下乡给了我证明自己的机会,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每天在为考察,调研,采访,宣传宣讲,开会,写报告……忙碌著,想更了解当地居民实际所缺所需。我们团队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可能大家都对法律这些东西比较敏感。在沿途做调研,问到有关『如何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时,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我们是好公民,从不犯法。从调研实况来看,不论身份如何,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法治知识的相应普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大事会寻求法律途径的帮助,小事则会通过和谈的方式解决。虽然部分人会不太愿意开口,但随著交谈的深入,刚开始接受采访时的陌生一点点被磨平。这时候我就会明白三下乡真正的价值所在。


这是一个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肯定是不值得!!!不!值得!!!

实践,这个过程是检验理论的渠道,这是有利于我们后面的学习,能够更加顺利以及了解我们所学之用的难处,而这种经历在大学还是比较难得的,而三下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样正规且受国家支持的平台少之又少!

检验真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过程中你学会的东西,可能这次你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搭话并愿意与你交谈、学会了与老师与同学之间共同团结解决问题、学会了做表格文档以及写新闻稿,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可能是很大的进步,而这些都是在课堂上不能比拟的!


值不值得,这个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心态想法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去体验三下乡,在过程去收获了很多经验,也让自己迈出了成长的另一步,他们会觉得自己付出的这一切汗水是值得的;相反,有的人混水摸鱼,为了拿下社会实践的证书,活动过程中他们吃了很多苦,受尽苦头,并且埋怨这一切,期间他们的心态决定他们这趟「旅行」将只会带给他们痛苦,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不值得的。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既然坚定地选择三下乡,他们就已经思索好了自己的路,并且计划好如何去体验这次三下乡活动中的酸甜苦辣,他们觉得花上10几天的时间,融入社会,去体验一番下乡的苦,等到结束那天回首这些天,收获了一份乡情,收获了一份成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当初既然选定了,那么不管是什么,只要尽心尽力去做,那都是值得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