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668_341720605957808_1338300935_n        

以校园为题材的电影总是能轻易引起共鸣,「青春」两字就像一把大伞,不管距离多远,一撑开便轻松收编所有流离的记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如此,《听说桐岛退社了》亦然。所以不管是20、30乃至40岁,只要曾经年轻,且至今仍未甘心松手青春尾巴,都会在看完《听说桐岛退社了》后,被青春气息狠狠一击,倒卧在自己青春想望中,回忆里快转一回。

 

《听说桐岛退社了》是部很特别的电影,从片名看来,桐岛应该是戏份很重的男主角,而确实整部电影的叙事线也是围绕著他而发散,只是从头到尾几乎没现身,名字却不断从其他角色口中传来传去。

 

「没说的,也许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说的」,就像桐岛这个角色。

 

桐岛main  

这部电影要说的应该是菊池宏树的故事,因为「他什么都不是」。运动神经发达,明明是棒球社,但篮球跟足球都打得极好。(这让我想到我一位大学同学,篮球校队,排球、羽球却也打得出色,但最厉害的其实是吉他,所以现在成为某知名人气乐团的吉他手)。放课后留下打篮球只是为了填补等待好友桐岛练球的这段空档。虽然有沙奈这个正妹女友,却又像是她拿来向其他女生炫耀、宣示主权的战利品。

   

说来说去这社会本就不公平,有些人不需怎么努力,表现就是比其他人杰出,相反地有些人就算再怎么拼死拼活地努力,就只剩一股傻劲,跟成功怎么沾都沾不上边。接替桐岛上场比赛的小泉风助便是,没有天份但努力不懈,最终虽然狠狠失败(比赛最后因为他漏接球而败北),但浑身散发出不服输的精神,清楚刻划出他的不二目标。棒球队队长也是这类的人,表现不足亮眼到被球探挖掘,但仍想奋战到最后一刻不愿提前退社。有目标有理想的还有另外一群人,回家社有个人是因为真心喜欢篮球而留校打球的,他的人生早被安排好,志愿调查表直接交给爸妈处理,或许走的路不是他想要的,但至少目标已经被清楚设定好了。扣除上述两种目标明确的,剩下的就是宏树这种,看似光鲜亮丽,但实质内心徬徨至极,毫无目标可言的,行尸。

 

264838_341719565957912_401617900_n  

 

「因为我什么都不是」,宏树原本武装的世界顿时支离破碎,此时的他不再是电影社社长前田眼中那个「真得很帅呢」的男人,他只是一个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的平凡人,甚至比平凡人还平凡 (至少大多数的平凡人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有的时候,只是有的时候,自己喜欢的那些电影和自己在做的这些,会有关联,虽然只是一点点。」前田轻描淡写的一点点,却是宏树遥不可及的未曾。 

边流泪的宏树还穿著制服,可以躲在学校的庇护下。但那些已步出校园,未来至今仍徬徨无解,却又因光鲜外表而被旁人赋与莫名期待的人,背负沉重压力与无奈,该何去何从? 

相关文章